章节列表
- 太平广记表
- 卷一·神仙一
- 卷二·神仙二
- 卷三·神仙三
- 卷四·神仙四
- 卷五·神仙五
- 卷六·神仙六
- 卷七·神仙七
- 卷八·神仙八
- 卷九·神仙九
- 卷十·神仙十
- 卷十一·神仙十一
- 卷十二·神仙十二
- 卷十三·神仙十三
- 卷十四·神仙十四
- 卷十五·神仙十五
- 卷十六·神仙十六
- 卷十七·神仙十七
- 卷十八·神仙十八
- 卷十九·神仙十九
- 卷二十·神仙二十
-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 卷三十·神仙三十
-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 卷四十·神仙四十
-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 卷五十·神仙五十
-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 卷五十六·女仙一
- 卷五十七·女仙二
- 卷五十八·女仙三
- 卷五十九·女仙四
- 卷六十·女仙五
- 卷六十一·女仙六
- 卷六十二·女仙七
- 卷六十三·女仙八
- 卷六十四·女仙九
- 卷六十五·女仙十
-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 卷七十·女仙十五
- 卷七十一·道术一
- 卷七十二·道术二
- 卷七十三·道术三
- 卷七十四·道术四
- 卷七十五·道术五
- 卷七十六·方士一
- 卷七十七·方士二
- 卷七十八·方士三
- 卷七十九·方士四
- 卷八十·方士五
- 卷八十一·异人一
- 卷八十二·异人二
- 卷八十三·异人三
- 卷八十四·异人四
- 卷八十五·异人五
- 卷八十六·异人六
- 卷八十七·异僧一
- 卷八十八·异僧二
- 卷八十九·异僧三
- 卷九十·异僧四
- 卷九十一·异僧五
- 卷九十二·异僧六
- 卷九十三·异僧七
- 卷九十四·异僧八
- 卷九十五·异僧九
- 卷九十六·异僧十
-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 卷九十九·释证一
- 卷一百·释证二
-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金刚经)
-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金刚经)
-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金刚经)
-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法华经)
-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一(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二(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三(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四(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五(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六(阴德)
-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七(异类)
-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八(冤报)
-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十(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十一(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十二(冤报)
-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十三(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十四(冤报)
-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十八(婢妾)
-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九(婢妾)
-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十(杀生)
-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杀生)
-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一
-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三
-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
-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婚姻)
-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讽谏附)
-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
-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幼敏附)
-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杂谲智附)
-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 卷二百·文章三
-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尚附)
-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 卷二百零三·乐一
- 卷二百零四·乐二
- 卷二百零五·乐三
- 卷二百零六· 书一
- 卷二百零七·书二
- 卷二百零八·书三
- 卷二百零九·书四
- 卷二百一十·画一
-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 卷二百二十·医三
-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绝艺附)
-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量、嗜酒附)
-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食、菲食附)
-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
-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贪附)
-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附妓女)
-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奴婢附)
-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神上)
-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厌咒)
-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 卷三百·神十
-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一
-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二
-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三
-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四
-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 卷三百二十·鬼五
-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一
-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二
-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三
-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四
-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六
-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七
-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八
-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
-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一
-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二
-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三
-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四
-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六
-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七
-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八
-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人妖附)
-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二
-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虹附)
-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附)
-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沙附)
-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附)
- 卷四百·宝一
-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玉附)
- 卷四百零二·宝三
-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宝上)
-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宝下)
-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奇物附)
-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
-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二
-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 卷四百二十·龙三
-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 卷四百三十·虎五
-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一
-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二
-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三
-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 卷四百五十·狐四
-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龟)
-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
-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二
-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
-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四
-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
-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六
-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八
-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九
-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 卷五百·杂录八
『太平广记』卷二百零四·乐二
- 本章共 7.4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乐 大酺 梨园乐 太真妃 天宝乐章 韦皋 于頔 文宗 沈阿翘 懿宗 王令言
宁王献 王仁裕
歌 秦青韩娥 戚夫人 李龟年 李衮 韩会 米嘉荣
笛 昭华管 唐玄宗 汉中王瑀 李謩 许云封 吕乡筠 觱篥 李蔚乐
大酺
唐玄宗在东洛,大酺于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阙者。或谓令较其胜负而赏罚焉。时河内郡守令乐工数百人于车上,皆衣以锦绣;伏厢之牛,蒙以虎皮,及为犀象形状,观者骇目。时元鲁山遣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蒍,于蒍鲁山之文也。玄宗闻而异之,征其词,乃叹曰:贤人之言也。其后上谓宰臣曰:河内之人,其在涂炭乎。促命征还,而授以散秩。每赐宴设酺会,则上御勤政楼。金吾及四军兵士,未明陈仗,盛列旗帜,皆被黄金甲,衣短后绣袍。太常陈乐,卫尉张幕后。诸番酋长就食府县。教坊大陈:山车旱船,寻撞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又令宫女数百饰以珠翠,衣以锦绣,自帷中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引大象犀牛入场,或拜舞,动中音律。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出《明皇杂录》)
梨园乐
天宝中,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安禄山自范阳入觐,亦献白玉箫管数百事,皆陈于梨园。自是音响殆不类人间。(出《谭宾录》)
太真妃
太真妃多曲艺,最善击磬。拊搏之音,玲玲然多新声,虽太常梨园之能人,莫能加也。玄宗令采蓝田绿玉琢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以金钿珠翠珍怪之物杂饰之。又铸金为二狮子,拿攫腾奋之状,各重二百余斤,以为趺。其他彩绘绚丽,制作精妙,一时无比也。及上幸蜀回京师,乐器多亡失,独玉磬偶在。上顾之凄然,不忍置于前,促令载送太常寺。至今藏于太乐署正声库者是也。(出《开元住信记》)
天宝乐章
天宝中,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焉。其曲遍繁(繁原作系,据明抄本改)声,名入破。后其地尽为西蕃所没破,乃其兆矣。(出《传载录》)
韦皋
韦皋镇西川,进奉圣乐曲,兼与舞人曲谱同进。到京,于留邸按阅,教坊数人潜窥,因得先进。(出《卢氏杂说》)
于頔
于司空頔因韦太尉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绶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虽诙谐,亦各有为也。頔又令女妓为侑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出《国史补》)
文宗
文宗善吹小管。时法师文溆为入内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内,收拾院中籍入家具辈,犹作法师讲声。上采其声为曲子,号《文溆子》。(出《卢氏杂说》)
沈阿翘
文宗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声词风态,率皆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元济败,因以声得为宫娥。遂自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有也。光明洁泠,可照十数步。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故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韻清越,听者无不怆然。上谓之曰:天上乐。仍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出《杜阳杂编》)
懿宗
懿宗一日召乐工,上方奏乐为《道调弄》,上遂拍之。故乐工依其节,奏曲子,名《道调子》。十宅诸王,多解音声。倡优杂戏皆有之,以备上幸其院,迎驾作乐。禁中呼为音声郎君。(出《卢氏杂说》)
王令言
隋炀帝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子自内归。令言问其子:今日所进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须随驾去,此曲子无宫声,上必不回。果如其言。(出《卢氏杂说》)
宁王献
西凉州俗好音乐,制新曲曰《凉州》。开元中,列上献之,上召诸王于便殿同观焉。曲终,(终原作江,据明抄本改)诸王拜贺,蹈舞称善,独宁王不拜。上顾问之,宁王进曰:此曲虽佳。臣有所闻焉。夫音也,始之于宫,散之于商,成之于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袭于宫商也。斯曲也,宫离而少,徵商乱而加暴。臣闻宫君也,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咏歌,见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闻之默然。及安史乱作,华夏鼎沸,所以见宁王审音之妙也。(出《开天传信记》)
王仁裕
后唐清泰之初,王仁裕从事梁苑,时范公延光师之。春正月,郊野尚寒,引诸幕寮,饯朝客于折柳亭。乐则于羽,而响铁独有宫声,泊将掺执,竟不谐和。王独讶之,私谓戎判李大夫式、管记唐员外献曰:今日必有诪张之事,盖乐音不和。今诸音举羽,而独扣金有宫声。且羽为水,宫为土,水土相克,得无忧乎?于时筵散,朝客西归。范公引宾客,绁鹰火,猎于王婆店北。为奔马所坠,不救于荒陂。自辰巳至午后,绝而复苏。乐音先知,良可至矣。(出《玉堂闲话》)
歌
秦青韩娥
薛谈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去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谈谢求返,终身不敢言知。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对,三日不食。遽追而谢之,娥复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欢拤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善哭,効娥之遗声也。(出《博物志》)
戚夫人
汉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人皆为之,后宫齐唱,常入云霄。(出《西京杂记》)
李龟年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也。(出《明皇杂录》)
又 李龟年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出《松窗录》)
又 李龟年
开元年间,宫中刚刚看重木芍药,就是现今的牡丹。得到四个品种:红、紫、浅红、通白。因为将这些牡丹移植在特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边,又值花会繁开,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宝马,太真妃乘步辇相随,前往沈香亭畔观赏牡丹。下诏特选梨园弟子中的优秀的歌手唱歌,得乐曲十六部。李龟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时。他手捧檀板,站在众歌手前边,刚要唱歌。玄宗说:观赏名花,面对爱妃,怎么能用旧曲旧词唱呢?于是,命李龟年持御用金花笺,宣召李白进宫,让他立刻写出《清平调》三章。李白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时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现在还没有完全醒酒呢。只见他略一沉思,即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清平调》三章。这些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写罢,龟年立即进献。玄宗皇帝命令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伴奏,催促李龟年引喉唱之。太真妃杨玉环手持玻璃七宝杯,酌饮西域凉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满脸含笑地领会着歌中的情意。玄宗亲吹玉笛为李龟年伴奏。每吹完一曲将换新曲时,故意拖长笛声取悦太真妃。太真妃饮完酒,收起绣帕两次拜谢皇上的恩宠。李龟年常将此事讲给五王听。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赢得这么高的声誉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的呢。这也是一时的极致啊!玄宗皇帝亲自顾眷李白,尤其有别于其他学士。使得内宫总管大太监高力士深深地认为皇上让他给李白脱靴是奇耻大辱。后来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调》时,高力士故作戏言说:为这些歪词,娘娘你应该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么还念念不忘呢?太真妃惊异不解地问:你怎么能说李翰林用诗侮辱我呢?高力士说:李白那小子用赵飞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贱你了。赵飞燕后来失宠又有别欢,这不是借她来侮辱娘娘你么?太真妃听后很以为然,于是开始迁怒于李白。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为官,都因在宫里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碍而作罢。
李衮
李衮善歌于江外,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昭言有表弟,请登末座,令衮弊衣而出,满坐嗤笑之。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喉啭一声,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罗拜之。(出《国史补》)
韩会
韩会善歌,绝妙。名辈号为四夔,会为夔头。(出《国史补》)
米嘉荣
歌曲之妙,其来久矣。元和中,国乐有米嘉荣、何戡,近有陈不嫌。不嫌子意奴,一二十年来绝不闻善唱,盛以拍弹行于世。拍弹起于李可久。(明抄本久作及)懿宗朝恩泽曲子,《别赵十》、《哭赵十》之名。刘尚书禹锡《与米嘉荣》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又自贬所归京,《闻何戡歌》曰:二十年来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请殷勤唱渭城。(出《卢氏杂说》)
笛
昭华管
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管。(出《西京杂记》)
唐玄宗
玄宗尝坐朝时,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进曰:陛下向来数以手指按其腹,岂非圣体小不安耶?玄宗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余以上清之乐。流亮清越,殆非人所闻也。酣醉久之,合奏清乐。以送吾归。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吾向以玉笛寻,尽得矣。坐朝之际,虑或遗忘,故怀玉笛,时以上下寻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上试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奏拜,且请其名。上笑曰:此曲名《紫云回》。载于乐章,今太常刻石在焉。(出《开天传信记》)
汉中王瑀
汉中王瑀为太卿。早起朝,闻永兴里人吹笛,问是太常乐人否。曰:然。已后因阅乐而唤之,问曰:何得某日卧吹笛耶。(出《传记》)
謩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发。俄有客于岸,呼舟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记,疑其蛟龙也。謩尝秋夜吹笛于瓜州,楫载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立至。有顷,舟入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出《国史补》)
又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於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況,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贴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出《逸史》)
许云封
许云封,乐工之笛者。贞元初,韦应物自兰台郎出为和州牧,非所宜愿,颇不得志。轻舟东下,夜泊灵璧驿。时云天初莹,狄露凝冷,舟中吟瓢,(明抄本瓢作凮,疑当作讽)将以属词。忽闻云封笛声,嗟叹良久。韦公洞晓音律,谓其笛声,酷似天宝中梨园法曲李謩所吹者。遂召云封问之,乃是李謩外孙也。云封曰:某任城旧土,多年不归。天宝改元,初生一月。时东封回,驾次至任城。外祖闻某初生,相见甚喜,乃抱诣李白学士,乞撰令名。李公方坐旗亭,高声命酒。当炉贺兰氏年且九十余,邀李置饮于楼上。外祖送酒,李公握管醉书某胸前曰:'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外祖辞曰:'本于李氏乞名,今不解所书之语。'李公曰:此即名在其间也。树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语是莫言,莫言謩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孙也。语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许也。烟霏谢成宝,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謩外生许云封也。后遂名之。某才始十年,身便孤立。因乘义马,西入长安。外祖悯以远来,令齿诸舅学业。谓某性知音律,教以横笛。每一曲成,必抚背赏叹。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余人,皆十五以下。天宝十四载六月日,时骊山驻跸,是贵妃诞辰。上命小部音声,乐长生殿。仍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欢呼,声动山谷。其年安禄山叛,车驾还京。自后俱逢离乱,漂流南海,近四十载。今者近访诸亲,将抵龙丘。韦公曰:我有乳母之子,其名千金,尝于天宝中受笛李供奉。艺成身死,每所悲嗟。旧吹之笛,即李君所赐也。遂囊出旧笛。云封跪捧悲切,抚而观之曰:信是佳笛,但非外祖所吹者。乃为韦公曰:竹生云梦之南,鉴在柯亭之下。以今年七月望前生,明年七月望前伐,过期不伐。则其音窒。未期而伐,则其音浮。浮者外泽中干,干者受气不全,气不全则其竹夭。凡发扬一声,出入九息。古之至音者,一叠十二节,一节十二敲。今之名乐也,至如落梅流韵,感金谷之游人,折柳传情,悲玉关之戍客。诚为清响,且异至音,无以降神而祈福也。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所以知非外祖所吹者。韦公曰:欲旌汝鉴,笛破无伤。云封乃捧笛吹《六州遍》,一叠未尽,騞然中裂。韦公惊叹久之,遂礼云封于曲部。(出《甘泽谣》)
吕乡筠
洞庭贾客吕乡筠常以货殖贩江西(明抄本江西作山海)杂货,逐什一之利。利外有羡,即施贫亲戚,次及贫人,更无余贮。善吹笛,每遇好山水,无不维舟探讨,吹笛而去。尝于中春月夜,泊于君山侧,命樽酒独饮,饮一杯而吹笛数曲。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鬓眉皤然,去就异常。乡筠置笛起立,迎上舟。老父维渔舟于乡筠舟而上,各问所宜。老父曰:闻君笛声嘹亮,曲调非常,我是以来。乡筠饮之数杯,老父曰:老人少业笛,子可教乎?乡筠素所耽味,起拜,愿为末学。老父遂于怀袖间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其次大如常人之蓄者;其一绝小如细笔管。乡筠复拜请老父一吹,老父曰:其大者不可发,次者亦然,其小者为子吹一曲。不知得终否。乡筠曰:愿闻其不可发者。老父曰:其第一者在诸天,对诸上帝,或元君,或上元夫人,合上天之乐而吹之。若于人间吹之,人消地拆,日月无光,五星失次,山岳崩圯,不暇言其余也。第二者对诸洞府仙人、蓬莱姑射、昆丘王母、及诸真君等,合仙乐而吹之,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五星内错,稚幼振死,人民緾路,不暇言余也。其小者,是老身与朋侪可乐者。庶类杂而听之,吹的不安。(明抄本安作妨)未知可终曲否。言毕,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鳖跳喷。乡筠及童仆恐耸詟況。五声六声,君山上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楫大恐。老父遂止。引满数杯,乃吟曰:湖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又饮数杯,谓乡筠曰:明年社,与君期于此。遂棹渔舟而去,隐隐渐没于波间。至明年秋,乡筠十旬于筠山伺之,终不复见也。(出《博异志》)
觱篥李蔚
咸通中,丞相李蔚拜端揆日。自大梁移镇淮海,政绩日闻。未期周,荣加水土,移风易俗,甚洽群情。洎彭门乱常之后,藩镇疮痍未平,公按辔恭己而治之。补缀颓毁,整葺坏纲,功无虚日。以其郡寡胜游之地,且风亭月观,既以荒凉;花圃钓台,未惬深旨。一旦,命于戏马亭西,连玉钩斜道,开剏池沼,构葺亭台。挥斤既毕,号曰赏心。栽培花木,蓄养远方奇禽异畜,毕萃其所。芳春九旬,居人士女得以游观。一旦,闻浙右小校薛阳陶,临押度支运米入城。公喜其姓名,有同曩日朱崖李相左右者。遂令试询之,果是旧人矣。公甚喜,如获古物,乃命衙庭小将代押运粮,留止别馆。一日,公召阳陶游,询其所闻,及往日芦管之事。薛因献朱崖李相、陆畅、元、白所撰歌一轴。公益喜之。次出芦管,于兹亭奏之。(其管绝微。每于一觱篥中。常容三管也。明抄本三作一。)声如天际自然而来,情思宽闲。公大加赏之,(亦赠其诗不记,终篇云;虚心纤质雁衔余,凤吹龙吟定不如。明抄本终作全)于是锡赉甚丰。出其二子,皆授牢盆倅职。初公构池亭毕,未有嘉名,因目曰赏心。诸从事以公近讳,(盖赏字有尚字也)公曰:宣父言征不言在,言在不言征。且非内官宫妾,何避其疑哉。遂不改作。其亭自秦毕乱逆,乃为刍豢之地。嗟呼!公孙弘之东阁,刘屈牦后为马厩,亦何异哉!(出《桂苑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