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平广记表
- 卷一·神仙一
- 卷二·神仙二
- 卷三·神仙三
- 卷四·神仙四
- 卷五·神仙五
- 卷六·神仙六
- 卷七·神仙七
- 卷八·神仙八
- 卷九·神仙九
- 卷十·神仙十
- 卷十一·神仙十一
- 卷十二·神仙十二
- 卷十三·神仙十三
- 卷十四·神仙十四
- 卷十五·神仙十五
- 卷十六·神仙十六
- 卷十七·神仙十七
- 卷十八·神仙十八
- 卷十九·神仙十九
- 卷二十·神仙二十
-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 卷三十·神仙三十
-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 卷四十·神仙四十
-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 卷五十·神仙五十
-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 卷五十六·女仙一
- 卷五十七·女仙二
- 卷五十八·女仙三
- 卷五十九·女仙四
- 卷六十·女仙五
- 卷六十一·女仙六
- 卷六十二·女仙七
- 卷六十三·女仙八
- 卷六十四·女仙九
- 卷六十五·女仙十
-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 卷七十·女仙十五
- 卷七十一·道术一
- 卷七十二·道术二
- 卷七十三·道术三
- 卷七十四·道术四
- 卷七十五·道术五
- 卷七十六·方士一
- 卷七十七·方士二
- 卷七十八·方士三
- 卷七十九·方士四
- 卷八十·方士五
- 卷八十一·异人一
- 卷八十二·异人二
- 卷八十三·异人三
- 卷八十四·异人四
- 卷八十五·异人五
- 卷八十六·异人六
- 卷八十七·异僧一
- 卷八十八·异僧二
- 卷八十九·异僧三
- 卷九十·异僧四
- 卷九十一·异僧五
- 卷九十二·异僧六
- 卷九十三·异僧七
- 卷九十四·异僧八
- 卷九十五·异僧九
- 卷九十六·异僧十
-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 卷九十九·释证一
- 卷一百·释证二
-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金刚经)
-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金刚经)
-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金刚经)
-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法华经)
-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一(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二(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三(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四(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五(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六(阴德)
-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七(异类)
-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八(冤报)
-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十(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十一(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十二(冤报)
-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十三(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十四(冤报)
-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十八(婢妾)
-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九(婢妾)
-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十(杀生)
-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杀生)
-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一
-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三
-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
-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婚姻)
-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讽谏附)
-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
-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幼敏附)
-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杂谲智附)
-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 卷二百·文章三
-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尚附)
-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 卷二百零三·乐一
- 卷二百零四·乐二
- 卷二百零五·乐三
- 卷二百零六· 书一
- 卷二百零七·书二
- 卷二百零八·书三
- 卷二百零九·书四
- 卷二百一十·画一
-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 卷二百二十·医三
-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绝艺附)
-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量、嗜酒附)
-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食、菲食附)
-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
-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贪附)
-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附妓女)
-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奴婢附)
-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神上)
-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厌咒)
-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 卷三百·神十
-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一
-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二
-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三
-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四
-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 卷三百二十·鬼五
-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一
-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二
-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三
-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四
-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六
-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七
-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八
-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
-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一
-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二
-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三
-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四
-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六
-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七
-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八
-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人妖附)
-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二
-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虹附)
-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附)
-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沙附)
-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附)
- 卷四百·宝一
-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玉附)
- 卷四百零二·宝三
-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宝上)
-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宝下)
-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奇物附)
-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
-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二
-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 卷四百二十·龙三
-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 卷四百三十·虎五
-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一
-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二
-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三
-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 卷四百五十·狐四
-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龟)
-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
-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二
-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
-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四
-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
-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六
-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八
-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九
-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 卷五百·杂录八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 本章共 4.5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丹丘子 瀚海神 薛延陀 睦仁茜 兖州人
丹丘子
隋开皇末。有老翁诣唐高祖神尧帝,状貌甚异。神尧钦迟之,从容置酒,饮酣,语及时事曰:隋氏将绝,李氏将兴,天之所命,其在君乎?愿君自爱。神尧惕然自失,拒之。翁曰:既为神授,宁用尔耶。隋氏无闻前代,继周而兴,事逾晋魏。虽偷安天位,平定南土,盖为君驱除。天将有所启耳。神尧阴喜其言,因访世故。翁曰:公积德入门,又负至贵之相,若应天受命,当不劳而定。但当在丹丘子之后。帝曰:丹丘为谁?翁曰:与公近籍,但公不知耳?神器所属,唯此二人。然丹丘先生,凝情物外,恐不复以世网累心。傥或俯就,公若不相持于中原,当为其佐。神尧曰:先生安在?曰:隐居鄠杜间。帝遂袖剑诣焉。帝之来,虽将不利于丹丘,然而道德玄远,貌若冰壶,睹其仪而必骇神耸。至则伏竭于苫宇之下,先生隐几持颐,块然自处。拜未及起。先生遽言曰:吾久厌浊世,汝膻于时者,显晦既殊,幸无见忌。帝愕而谢之,因跪起曰:隋氏将亡,已有神告。当天禄者,其在我宗。仆(仆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夙叶冥征。谓钟末运。窃知先生之道,亦将契天人之兆。夫两不相下,必将决雄雌于锋刃,衒智力于权诈。苟修德不竞,仆惧中原久罹刘项之患。是来也,实有心焉,欲济斯人于涂炭耳。殊不知先生弃唐虞之揖让,蹑巢许之遐蹤。仆所谓 鸡夏虫,未足以窥大道也。生先笑而颔之。帝复进曰:以天下之广,岂一心一虑所能周哉。余视前代之理乱,在辅佐得其人耳。苟非伊周皋夔之徒。秦汉以还,皆璅璅庸材不足数。汉祖得萧张而不尽其用,可为太息。今先生尚不屈尧舜之位,固蔑视伊皋矣。一言可以至昌运。得无有以诲我乎?先生曰:昔陶朱以会稽五千之余众,卒殄强吴。后去越相齐,于齐不足称者,岂智于越而愚于齐?盖功业随时,不可妄致。废兴既自有数,时之善否,岂人力所为?且非吾之知也?讫不对。帝知其不可挹也,怅望而还。武德初,密遣太宗鄠杜访焉,则其室已墟矣。(出《陆用神告录》)
瀚海神
并州北七十里有一古冢。贞观初,每至日夕,即有鬼兵万余,旗幡鲜洁,围绕此冢。须臾,冢中又出鬼兵数千,步骑相杂,于冢傍力战。夜即各退,如此近及一月。忽一夕,复有鬼兵万余,自北而至,去冢数里而阵。一耕夫见之惊走。有一鬼将,令十余人擒之至前,谓曰:尔勿惧,我瀚海神也。被一小将窃我爱妾,逃入此冢中。此冢张公,又借之兵士,与我力战。我离瀚海月余,未获此贼,深愤之。君当为我诣此冢造张公,言我自来收叛将,何乃藏之冢中?仍更借兵拒我,当速逐出。不然,即终杀尔!仍使兵百人,监此耕夫往。耕夫至冢前,高声传言。良久,冢中引兵出阵。有二神人,并辔而立于大旗下,左右剑戟如林。遽召此耕夫前,亦令传言曰:我生为锐将三十年,死葬此,从我者步骑五千余,尽皆精强。今(今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有尔小将投我,我已结交有誓,不可不借助也。若坚欲与我力争,我终败尔,不使尔得归瀚海。若要且保本职,当速回!耕夫又传于瀚海神,神大怒,引兵前进,令其众曰:不破此冢,今夕须尽死于冢前!遂又力战,三败三复。战及初夜,冢中兵败,生擒叛将。及入冢,获爱妾,拘之而回。张公及其众,并斩于冢前,纵火焚冢,赐耕夫金带。耕夫明日往观,此冢之火犹未灭,冢傍有枯骨木人甚多。(出《潇湘录》)
薛延陀
突厥沙多弥可汗,贞观年,驭下无恩,多有杀戮,国中震恐,皆不自安。常有客乞食于主人,引入帐,命妻具馔。其妻顾视,客乃狼头。主人不之觉。妻告邻人,共视之,狼头人已食其(其原作告。据明抄本改。)主人而去。相与逐之,至郁督军山,见二人,追者告其故。二人曰:我即神人,薛延陀当灭,我来取之。追者惧而返。太宗命将击之,其众相惊扰,诸部大乱。寻为回纥所杀,族类殆尽。(出《广古今五行记》)
突厥的沙多弥可汗,于唐代贞观年间,对部下及百姓不施恩惠,且大开杀戒,弄得举国上下惶恐不安,人人自危。一天,有位客人来向薛延陀部落首领乞食,主人把他引进帐内,让妻子准备饭食。他的妻子抬头看去,只见那客人长着一颗狼脑袋,主人却没有发觉。妻子去通知邻居,一起来看。这时,那个狼头人已经吃掉主人逃走了。人们聚到一起前追赶,追到郁督军山时,遇到两个人,追赶的人们告诉他们此行的原因。那二人道:我们是神人呵。你们的薛延陀部落应当灭亡了,我们就是来取你们首领脑袋的。追赶的人们听罢此言,全吓得跑了回来。唐太宗派将领率兵攻打薛延陀部落,部落里的人们相互惊扰,这样一来铁勒各个部落全乱了,旋即被回纥人斩尽杀绝,这个部族便灭亡了。睦仁茜唐睦仁茜者,赵郡邯郸人也。少时经学,不信鬼神。常欲试其有无,就见鬼人(人原作神。据明抄本改。)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后徙家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大官,衣冠甚伟,乘好马,从五十余骑。视仁茜而不言。后数见之,经十年,凡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仁茜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愿与君交游。仁茜即拜之,问公何人耶?答曰:吾是鬼耳。姓成名景,本弘农人。西晋时为别驾,今任临湖国长史。仁茜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以北,总为临湖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即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泰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泰山。是以数来至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苦。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不能移动耳。仁茜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以赠之,遣随茜行。有事则令先报之,即尔所不知,当来告我,如是便别。掌事恒随,遂如侍从者。每有所问,无不先知。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茜于家教文本,仁茜以此事告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语我,'有一事差君不得道。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鬼神道亦有食,然(食然二字原缺。据《冥报记》补。)不能得饱,常苦饥。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食。'仁茜既告文本。文本既为具馔,备设珍羞。仁茜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水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茜见景与两客来至,从百余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亦传景意辞谢。初文本将设食,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仁茜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金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景深喜,谢曰:因睦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寿命乎?文本辞云:不愿知也。景笑而去。数年后,仁茜遇病,不因困笃而不起。月余,仁茜问常(常原作凭。据明抄本改。)掌事,掌事不知。便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月因朝泰山,为问消息而相报。至后月,长史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某,为泰山主簿。主簿一员缺,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案成者当死。仁茜问计将安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余,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当为请之。乃曰:赵主簿相问,睦兄昔与同学,恩情深至。今幸得为泰山主簿。适遇一员官缺,明府令择人,吾已启公。公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命当有死。死遇济会,未必当官。何惜一二十年苟生耶?今文案已出,不可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仁茜忧惧,病愈笃。景谓仁茜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泰山,于府君陈述,则可以免。仁茜问何由见府君。景曰:往泰山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君原作居。据明抄本改。)往,自当见之。仁茜以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数日,又告仁茜曰:文书欲成,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消。告文本,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讫而景来告曰:免矣。仁茜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因果,此为虚实?答曰:皆实。仁茜曰: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景曰:君县内几户?仁茜曰:万余户。又曰:狱囚几人?仁茜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仁茜曰:无。又曰:九品以上官几人?仁茜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义分,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万有数人,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入地狱者,万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就此道中,又有等级。因指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仁茜曰:鬼有死乎?曰:然。仁茜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生而不知死。仁茜问曰:道家章醮,为有益否?景曰:道者彼天帝总统六道,是为天曹。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泰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诸尚书。若我辈国,如大州郡。每人间事,道士上章请福,如求神之恩。大曹受之。下阎罗王云:'以某月日,得某申诉云。宜尽理,忽令枉滥。'阎罗敬受而奉行之,如人奉诏也。无理不可求免,有枉必当得申,何为无益也?仁茜又问:佛家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其修福者,天神敬奉,多得宽宥。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簿不得追摄。此非吾所识,亦莫知其所以然。言毕即去。仁茜一二日能起,便愈。文本父卒,还乡里。仁茜寄书曰:鬼神定是贪谄,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勤。比知无复利,相见殊落漠。然常掌事犹见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仆为掌事所导,故(故原作如常。据明抄本改。)贼不见,竟以获全。贞观十六年九月八日文官赐射于玄武门,文本时为中书侍郎。自语人云尔。(出《冥报录》)
兖州人
唐兖州邹县人姓张,忘字。曾任县尉。贞观十六年,欲诣京赴选。途经泰山,谒庙祈福。庙中府君及夫人并诸子等,皆现形像。张遍拜讫,至第四子旁,见其仪容秀美。同行五人,张独祝曰:但得四朗交游,赋诗举酒,一生分毕,何用仕官?及行数里,忽有数十骑马,挥鞭而至,从者云是四郎。曰:向见兄垂顾,故来仰谒。又曰:承欲选,然今岁不合得官。复恐在途有灾,不复须去也。张不从,执别而去。行百余里,张及同伴夜行,被贼劫掠,装具并尽。张遂祝曰:四郎岂不相助?有顷,四郎车骑毕至,惊嗟良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贼颠仆迷惑,却来本所。四郎命决杖数十。其贼臂膊皆烂。已而别去。四郎指一大树,兄还之日,于此相呼也。是年,张果不得官而归。至本期处,大呼四郎。俄而郎至。乃引张云,相随过宅。即有飞楼绮观,架迥凌空,侍卫严峻,有同王者。张即入。四郎云:须参府君,始可安。乃引入。经十余重门,趋而进,至大堂下谒拜。见府君绝伟。张战惧,不敢仰视。判事似用朱书,字皆极大。府君命使者宣曰:汝乃能与吾儿交游,深为善道。宜停一二日聚,随便好去。即令引出,至一别馆。盛设珍羞,海陆毕备。奏乐盈耳。即与四郎同室而寝。已经三宿。张至明旦,游戏庭序,徘徊往来,遂窥一院,正见其妻。于众官人前荷枷而立。张还,甚不悦。四郎怪问其故。张具言之。四郎大惊云:不知嫂来此也。即自往造诸司法所。其类乃有数十人,见四郎来,咸去下陛,重足而立。以手招一司法近前,具言此事。司法报曰:不敢违命。然须白录事知。遂召录事,录事诺云:乃须夹此案于众案之中,方便同判,始可得耳。司法乃断云:此妇女勘别案内。常有写经持斋功德,不合即死。遂放令归家。与四郎涕泣而别,仍云:唯作功德,可以益寿。张乘本马,其妻从四郎借马,与妻同归。妻虽精魂,事同平素。行欲至家,可百步许,忽不见。张大怪惧。走至家中,即逢男女号哭,又知已殡。张即呼儿女,急往发之,开棺,妻忽起即坐,冁然笑曰:为忆男女,勿怪先行。于是已死经六七日而苏也。兖州人说之云尔。(出《冥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