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平广记表
- 卷一·神仙一
- 卷二·神仙二
- 卷三·神仙三
- 卷四·神仙四
- 卷五·神仙五
- 卷六·神仙六
- 卷七·神仙七
- 卷八·神仙八
- 卷九·神仙九
- 卷十·神仙十
- 卷十一·神仙十一
- 卷十二·神仙十二
- 卷十三·神仙十三
- 卷十四·神仙十四
- 卷十五·神仙十五
- 卷十六·神仙十六
- 卷十七·神仙十七
- 卷十八·神仙十八
- 卷十九·神仙十九
- 卷二十·神仙二十
-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 卷三十·神仙三十
-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 卷四十·神仙四十
-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 卷五十·神仙五十
-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 卷五十六·女仙一
- 卷五十七·女仙二
- 卷五十八·女仙三
- 卷五十九·女仙四
- 卷六十·女仙五
- 卷六十一·女仙六
- 卷六十二·女仙七
- 卷六十三·女仙八
- 卷六十四·女仙九
- 卷六十五·女仙十
-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 卷七十·女仙十五
- 卷七十一·道术一
- 卷七十二·道术二
- 卷七十三·道术三
- 卷七十四·道术四
- 卷七十五·道术五
- 卷七十六·方士一
- 卷七十七·方士二
- 卷七十八·方士三
- 卷七十九·方士四
- 卷八十·方士五
- 卷八十一·异人一
- 卷八十二·异人二
- 卷八十三·异人三
- 卷八十四·异人四
- 卷八十五·异人五
- 卷八十六·异人六
- 卷八十七·异僧一
- 卷八十八·异僧二
- 卷八十九·异僧三
- 卷九十·异僧四
- 卷九十一·异僧五
- 卷九十二·异僧六
- 卷九十三·异僧七
- 卷九十四·异僧八
- 卷九十五·异僧九
- 卷九十六·异僧十
-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 卷九十九·释证一
- 卷一百·释证二
-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金刚经)
-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金刚经)
-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金刚经)
-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法华经)
-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一(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二(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三(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四(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五(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六(阴德)
-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七(异类)
-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八(冤报)
-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十(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十一(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十二(冤报)
-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十三(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十四(冤报)
-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十八(婢妾)
-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九(婢妾)
-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十(杀生)
-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杀生)
-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一
-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三
-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
-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婚姻)
-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讽谏附)
-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
-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幼敏附)
-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杂谲智附)
-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 卷二百·文章三
-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尚附)
-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 卷二百零三·乐一
- 卷二百零四·乐二
- 卷二百零五·乐三
- 卷二百零六· 书一
- 卷二百零七·书二
- 卷二百零八·书三
- 卷二百零九·书四
- 卷二百一十·画一
-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 卷二百二十·医三
-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绝艺附)
-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量、嗜酒附)
-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食、菲食附)
-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
-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贪附)
-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附妓女)
-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奴婢附)
-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神上)
-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厌咒)
-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 卷三百·神十
-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一
-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二
-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三
-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四
-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 卷三百二十·鬼五
-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一
-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二
-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三
-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四
-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六
-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七
-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八
-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
-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一
-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二
-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三
-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四
-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六
-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七
-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八
-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人妖附)
-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二
-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虹附)
-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附)
-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沙附)
-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附)
- 卷四百·宝一
-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玉附)
- 卷四百零二·宝三
-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宝上)
-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宝下)
-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奇物附)
-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
-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二
-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 卷四百二十·龙三
-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 卷四百三十·虎五
-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一
-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二
-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三
-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 卷四百五十·狐四
-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龟)
-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
-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二
-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
-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四
-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
-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六
-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八
-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九
-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 卷五百·杂录八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五(崇经像)
- 本章共 4.2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谢晦 尼智通 王袭之 周宗 沈僧复 僧道志 唐文伯 崔平业 王镇恶 郭祖深 卫元宗 姜胜生 傅奕 并州人 薛孤训 巂州县令 丁零 唐武宗 王义逸 赘肉 西明寺 明相寺 僧义孚 开照寺盗 僧绍明 潼江军
谢晦宋尚书谢晦为荆州刺史,谓塔寺不宜在人间,当移之郭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门,遣队士八十,持刀斧,毁坏浮图,尊像纵横,瓦木倾坠。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勃起,晦冥即怖走,队人惊散,莫知所以。晦等夜梦,咸见沙门,飞腾空中,光明显赫。又见二人,形悉丈余,容姿甚伟,厉声嗔曰:“所行反道,寻当自知。其后,队人满(明抄本“满”作“史”双字)身著癞疾,经时而死。余人并犯法就终,谢晦连年患瘠病,后因谋叛,合家被诛,皆非命而卒。(出《辨正论》)
尼智通
宋尼智通,京师简静尼也,年貌殊少,信道不笃。元嘉九年,师死罢道,嫁为魏郡梁甫妾,生一男,年七岁,家甚贫穷,无以为衣。智通为尼时,有数卷素无量寿法华等经,悉练捣之,以衣其儿。居一年而得病,恍惚惊悸,肌体坏烂,状若火疮,有细白虫,日去升余,惨痛烦毒,昼夜号叫。常闻空中语云:“坏经为衣,得此报也。”旬余而死。(出《冥祥记》)
王袭之
宋吴兴太守琅琊王袭之,有学问,爱老庄而不信佛,唯事宰杀。初为晋西省郎中,性好宾客,于内省前养一双鹅,甚爱玩之。夜忽梦鹅口(“口”原本作“曰”,据明抄本改。)衔一卷经,可十纸许,取看皆说罪福之事,明旦果见,乃是佛经。因是不敢宰杀,笃信过人。(出《辨正论》)
周宗
周宗者,广陵郡人也。宋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北伐。王师失利,与同邑六人逃窜。间行于彭城北,遇一空寺,无有僧徒,中有形像,以水晶为相,因共窃取之,乃出村贷食。其一人羸病,等辈皆轻之,独不得分与。既而各还家,三四年中,宗等五人,相继病癞而死。不得分者独获免。(出《冥祥记》)
沈僧复
宋吴兴沈僧复,大明末,本土饥荒,逐食至山阳。昼入村野乞食,夜还寄寓寺舍左右。时山阳诸小形铜像甚众,僧复与其乡里数人,积渐窃取,遂囊箧数四悉满,复因将还家,共铸为钱。事既发觉,执送出都,入舡便云:“见人以火烧之。”昼夜叫呼,自称楚毒不可忍,未及刑坐而死,举体皆拆裂,状如火烧。吴郡朱亨,亲识僧复。具见其事。(出《冥祥记》)
僧道志
宋沙门僧道志者,北多宝僧也。尝为众僧令知殿塔,自窃幡盖等宝饰。所取甚众,后遂偷像眉间珠相,既而开穿垣壁,若外盗者,故僧众不能觉也。积旬余而得病,便见异人,以戈矛刺之,时来时去,辄惊叫,应声流血。初犹日中一两如此,其后病甚,刺者稍数,疮痍变遍体,呻呼不能声。同寺僧众,颇疑其有罪,欲为忏谢。始问,犹讳而不言。将尽二三日,乃具自陈列,泣涕请救曰:“吾愚悖不通,谓无幽途,失意作罪,招此殃酷,生受楚拷,死婴刀镬,已糜之身,唯垂哀恕,今无复余物,唯衣被毡履,或足充一会。”并频请愿,具为忏悔者。偷像相珠有二枚,一枚已属妪人,不可复得;一以质钱,在陈昭家,令赎取。道志既死,诸僧合集,赎得相珠,并设斋忏。初工人复相珠时,展转回趣,终不安合,众僧复为礼拜烧香,乃得著焉。年余,而同学等于昏夜间,闻空中有语,详听即道志声也。自说云:“自死已来,备婴痛毒,方累年劫,未有出期。赖蒙众僧哀怜救护,赎像相珠,故苦酷之中,时有间息,感恩无已,故暂来称谢。”言此而已,闻其语时,腥腐臭气,苦痛难过。言终久之,乃稍歇。(出《冥祥记》)
唐文伯
宋唐文伯,东海赣榆人也。弟好蒲博,家资都尽。村中有寺,经过人或以钱上佛,弟屡窃取。后病癞,卜者云:“祟由盗佛钱。”父怒曰:“佛是何神,乃令我儿致此!吾当试更虏夺,若复能病,可也。”前县令何欣之妇,上织成宝盖带四枚,乃盗取为腰带。不百日,复得恶病。发疮之始,起腰带处。(出《冥祥记》)
崔平业
梁人崔平业者,善弓马,为武士监军。一生以偷佛熔铜为业,卖铜以供酒肉,心无惭惧。年五十,妻子兄弟并死,业一身忽病目障,饥寒并至,饿死。(出《辨正论》)
王镇恶
梁人进(《辨正论》注八“进”作“道”)士王镇恶,有学问而无善心,出言多所非毁,亦为时人所嫌。轻慢佛法,见僧必侮诮。后以教学为业,时有鹿溪寺僧法满寄铜钟一口于其学内,未取之间,镇恶盗以铸钱。后与僧法满对誓,经年重病,而舌弯缩,口不得言。既知负誓,乃舍资铸钟赎罪。至死,口不得言。(出《王氏戒》)
郭祖深
梁人郭祖深,上梁武一十八条事,请废郭内小寺及无业僧尼,梁武不纳。后梦见神唾之,遂病癞,虽悔不差。(出《辨正论》)
卫元宗
卫元宗毁法之后,身著热风,委顿而死。(出《辨正论》)
姜胜生
冀州故观城人姜胜生,唐武德末年,忽遇恶疾,遂入蒙山医疗,积年不损。后始还家,身体疮烂,手足指落。夜眠,忽梦见一白石像,可长三尺许,谓之曰:“但为我续手,令尔即差。”至旦,忽忆于武德初年,在黍地里打雀,于故村佛室中,取维摩经裂破,用系杖头吓雀。有人见者云:“盗裂经大罪。”胜生反更恶骂,遂入堂中,打白石像右手落,梦中所见,宛然旧像。遂往佛前,头面作礼,尽心悔过。顾匠续其像手,造经四十卷,营一精舍。一年之内,病得痊,乡人号为圣像。(出《冥报记》,明抄本作出《冥报拾遗记》)
傅奕
唐太史令傅奕,本太原人,隋末,徙至扶风。少好博学,善天文历数,聪辩,能剧谈。自武德贞观中,尝为太史令,性不信佛法,每轻僧尼,至以后像为砖瓦之用。贞观十四年秋,暴病卒。初奕与同伴傅仁均、薛颐,并为太史令,颐先负仁均钱五千,未偿而仁均死,后颐梦见仁均,言语如平常。颐因问曰:“先所负钱,当付谁人?”仁均曰:“可以付泥犁人。”问是谁,答曰:“太史令傅奕是也。”既而寤。是日夜,少府监冯长命又梦己在一处,多见先亡人,长命问经文说罪福之报,未知审定有否,答曰:“皆悉有之。”又问如傅奕者,生平不信,死受何报,答曰:“罪福定有,然傅奕已配越州为泥犁矣。”(出《地狱苦记》)
并州人
并州有人解画,曾陷北虏,突厥可汗遣画佛像。此人时偷彩色,恐被搜获,纸裹塞鼻中,鼻中血出数升。此人后为僧,唐贞观中,于山东住寺,渐渐患鼻。二三年,后鼻中生肉,甚大如桃,脓血狼藉,酸痛不已。后请僧灵顗忏悔,病亦不愈,十年始亡。灵顗尝住慈恩寺,说其事。(出《广古今五行记》)
薛孤训
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旬日之间,眉毛尽落。还至伊州,乃于佛前悔过,以所得金皆为造功德。未几,眉毛复生。(出《冥祥记》)
巂州县令
唐贞观中,有人任巂州一县令,往高昌,于寺得一真珠像。至京师,诸大寺欲与千贯钱买之,不肯,遂毁破,卖得一千三百贯。后月余患肿,寤寐之间,见一僧云:“何因毁坏尊像?”遂遣人拔其舌,长尺余,苦痛呻吟,数日而死。德安县令薛逵备知此事。(出《冥祥记》,明抄本作出《广古今五行记》)
丁零
相州邺城中,有丈六铜立像一躯。贼丁零者,志性凶悖,无有信心,乃弯弓射像,箭中像面,血下交流,虽加莹饰,血痕犹在。又选五百力士,令挽仆地,消铸为铜,拟充器用。乃口发大声,响烈雷震,力士亡魂丧胆,人皆仆地,迷闷宛转,怖不能起。由是贼侣惭惶,归信者众。丁零后时著疾,被诛乃死。(出《宣验记》)
唐武宗
长安城北有古冢,高十数丈,传云周穆王陵也。唐会昌六年,正月十五日,有人夜行至陵下,闻人语于林间,意其盗也,因匿于草莽中伺焉。俄有人自空而来,朱衣执版,宣曰:“冢尉何在?”二吏出曰:“在位。”因曰:“录西海君使者,何时当至?”吏曰:“计程十八日方来。”朱衣曰:“何稽?”对曰:“李某(武宗名)坐毁圣教,减一纪算,当与西海君同日录其魂。”忽有贾客铃声自东来,朱衣与二吏俱不复见。后数月,帝果晏驾。帝英毅有断,勤于庶政,至如迎贵主以破羌族,复内地而歼狡穴,武功震耀,肃宪之次也。然金人之教,不可厚诬,则秦时焚书坑儒,后华山中有告祖龙之死者,事不谬矣。(出《传神录》,明抄本作出《传记补录》)
王义逸
唐会昌中,有王义逸者,护凤翔军,值武宗斥毁佛刹。义逸以家财易诸瓦木,取其精者,遂大营市邸,并治其第,为岐下之甲焉。居三年,一日有小吏入告,有不便事,且泣曰:“某适方就室假寐,有紫衣人招入一朱户,则类将军之第也。见丝竹绮罗,宾客列坐满堂,独无将军。紫衣人指阶下一径曰:‘此路可见公主人。’因北趋,见荆棘满地,其路才可容人,步至低屋,排户而入,见将军卧于床上,系其手足,有人持火至,方爇其发,因出涕而言曰:‘吾不幸,生好贾贩僧寺材础,以贪其利,今系于此,后三日当死。君归为我告其家,速毁邸第,以归佛寺,不可辄留。既而焰炽,不能尽言,”义逸怒而叱之。明日,果脑发痈,三日而卒。(出《传记附录》,明抄本作出《传记补录》)
赘肉
释氏因果,时有报应。近岁有一男子,既贫且贱,于上吻忽生一片赘肉,如展两手许大,下覆其口,形状丑异,殆不可言。其人每饥渴,则揭赘肉以就饮啜,颇甚苦楚。或问其所因。则曰:“少年无赖,曾在军伍,常于佛寺安下,同火共刲一羊,分得少肉,旁有一佛像,上吻间可置之,不数日婴疾,遂生此赘肉焉。”(出《玉堂闲话》)
西明寺
长安城西明寺钟,寇乱之后,缁徒流离,阒其寺者数年。有贫民利其铜,袖锤錾往窃凿之,日获一二斤,鬻于阛阓。如是经年,人皆知之,官吏不禁。后其家忽失所在,市铜者亦讶其不来。后官欲徙其钟于别寺,见寺钟平堕在阁上,及仆之,见盗钟者抱锤錾,俨然坐于其间,既已干枯矣。(出《玉堂闲话》)
明相寺
凤州城南有明相寺,佛数尊,皆饰以金焉。乱罹之后,有贫民刮金,鬻而自给,迨至时宁,金彩已尽。于是遍身生癣,痒不可忍,常须以物自刮,皮尽至肉,肉尽至骨而死焉。毁佛之咎,昭报如此。(出《冥祥记》)
僧义孚
僧义孚,青社人,解琴。寓于江陵龙兴寺,行止诡谲。府主优容之,俾赍钱帛,诣西川写藏经。或有人偷窃社户所造藏经出货,义孚以廉价赎之,其羡财遂为所有。一旦发觉,卖经者毙于枯木下。此僧虽免罪,未久得疾,两唇反引,有以驴口,其热痛不可忍也,人皆畏见,苦楚备极而死。同寺有数辈,贩鬻经像,惧而舍财,修功德,以孚为鉴戒。(出《冥报记》,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开照寺盗
伪蜀金堂县三学山开照寺,夜群寇入寺,劫掠缁徒罄尽。寺元有释迦藕丝袈裟,为千载之异物也,贼曹分取,与其妻拆而易之。夫妻当时,手指节节堕落,须鬓俱坠,寻事败。戮于市。(出《儆戒录》)
僧绍明
伪蜀大慈寺赐紫慈昭大师绍明,主持文殊阁,常教化钱物,称供养菩萨圣像。积有星岁,所获太半入己。后染病,恒见火烧顶至足,周而复始,不胜其苦。悔过忏谢,唱施衣,竟不获免。(出《儆戒录》)
潼江军
伪蜀潼江,起军攻取阆州,兵火烧劫,闾里荡尽。佛寺有大钟在地,有一卒运大石击钟,令碎而鬻之。钟破裂流迸,正中卒胫,双折而死。(出《儆戒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