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進律疏表
- 律音義
-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 卷第一名例
- 卷第二名例
- 卷第三名例
- 卷第四名例
- 卷第五名例
- 卷第六名例
- 卷第七衛禁
- 卷第八衛禁
- 卷第九職制
- 卷第十職制
- 卷第十一職制
- 卷第十二戶婚
- 卷第十三戶婚
- 卷第十四戶婚
- 卷第十五廄庫
- 卷第十六擅興
- 卷第十七賊盜
- 卷第十八賊盜
- 卷第十九賊盜
- 卷第二十賊盜
- 卷第二十二鬥訟
- 卷第二十三鬥訟
- 卷第二十四鬥訟
- 卷第二十五詐偽
- 卷第二十六雜律
- 卷第二十七雜律
- 卷第二十八捕亡
- 卷第二十九斷獄
- 卷第三十斷獄
- 唐律疏義序(柳贇)
-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 跋(顧廣圻)
- 滂喜齋藏書記
- 跋(張元濟)
-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议』卷第二十三鬥訟
- 本章共 53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改醮婦人再嫁,謂之改醮。 攜子上奚夷反。 立廟服周立廟,謂立攜子家廟。服周,謂子為繼父服周親之服也。此惟據繼父生文。 服膺〔一二六〕古者,顏子事孔子,得一善言,則拳拳服膺。說者謂,膺,胸也。如今習儒業者,即謂之服膺。至如他學,不在服膺之限。 函杖上音含。訓容。按禮記,設席之制,謂講學之席間,相去可容一杖之地,使教學者將杖于此所容之地,指畫經義為講說之。 僵仆仰曰僵,伏曰仆。 忽遽猶急速也。 為經上于偽反。 瞋恨〔一二七〕上音嗔。訓怨也。 死不吊者三謂畏、壓、溺,此三者雖至于死,皆非本情,故于禮不吊。 嬉戲上音希。 合藥上音閤。 父為子天事出春秋傳。義見前解。 有隱無犯按周禮云,事親有隱而無犯。〔一二八〕謂隱親之過惡,但可諫諍,無令陷于非僻。若不諫而犯之者,是為不孝。 顧復謂生子之時,母以劬勞之恩,顧厚于子,至子長,或以孝養之心,恭復其母,是名顧復。 心喪按禮,古者尊無二上。謂父在為母服周,又妾子喪所生之母服周。然周期之外,不可便同無服,凶服雖去,于心猶有喪制,謂不視樂,不居寢,不飲酒食肉,不參預吉席,但得釋此凶服而已。又,諸弟子喪孔子,若喪父而無服,是師者亦有心喪之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