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進律疏表
- 律音義
-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 卷第一名例
- 卷第二名例
- 卷第三名例
- 卷第四名例
- 卷第五名例
- 卷第六名例
- 卷第七衛禁
- 卷第八衛禁
- 卷第九職制
- 卷第十職制
- 卷第十一職制
- 卷第十二戶婚
- 卷第十三戶婚
- 卷第十四戶婚
- 卷第十五廄庫
- 卷第十六擅興
- 卷第十七賊盜
- 卷第十八賊盜
- 卷第十九賊盜
- 卷第二十賊盜
- 卷第二十二鬥訟
- 卷第二十三鬥訟
- 卷第二十四鬥訟
- 卷第二十五詐偽
- 卷第二十六雜律
- 卷第二十七雜律
- 卷第二十八捕亡
- 卷第二十九斷獄
- 卷第三十斷獄
- 唐律疏義序(柳贇)
-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 跋(顧廣圻)
- 滂喜齋藏書記
- 跋(張元濟)
-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议』卷第九職制
- 本章共 82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典憲訓法則也。 負殿丁練切。有過曾經批罰,謂之負殿。 大祀按禮,王者為百神主,故冬至于北郊圓丘以祭天,夏至于南郊方丘以祭地,又四季祭宗廟。 神州即崑崙山也。故名為大祭也。 車駕自行帝王親行之車駕,又為乘輿,蓋不敢指斤故也。 三公王者必立三公,名之曰太師、太傅、太保。又有三孤:少師、少傅、少保。此是三公之號。 受誓謂未行祭祀,先申儆戒也。自太子、諸王皆受誓,故曰庫門戒百官,宗廟戒百姓,是此之謂也。不周悉謂事不仔細也。 牲牢玉帛上音生。凡牛、羊、豕,此等皆擇純色,謂之全,全者為牲。遂養之于滌官,三月,然後始用,破而生獻,謂之牢。祭有用玉與帛,謂之玉帛也。〔六三〕 蒼璧蒼訓青。青玉為之,其形圓而象天。 璜琮〔六四〕音叢。黃玉為之,其形方以象地。 五方按周禮,以青圭禮東,赤琮禮南,以白璧禮西,以玄璜禮北。琮音叢。圭曰琮。〔六五〕 先農〔六六〕祭先教民種穀者,名為先農也。 司中司命天星主管生民之命,故祭之。山海能興雲雨以潤百穀,故祭之。此等備在禮記之文。 怠慢莫晏切。墮也。 喧鬧上許元切。下奴教切。 禘音帝。祭名也。春秋傳曰,吉禘于莊公是也。 慘七感切。 紼音弗。喪車引索也。今宗廟吉祭,則禁慘苦。自天地社稷之祭,雖越喪車從事,亦聽也。 合和上音閤。下音胡臥切。 遲駛訓疾,速也。 漬曾賜切。 飯齊音劑。按周禮,食齊視春時,食宜溫也;羹齊視夏時,羹宜熱也;醬齊視秋時,醬宜涼也;飲齊視冬時,飲宜寒也。 授立不跪有訟于立者。 授坐不立有不恭于坐者。此等皆為將物與人也。 輅車上音路。王者之車謂之輅,則金輅、玉輅、〔六七〕木輅、革輅之類也。 輦以人牽之名曰輦。 鸞和在車謂之鸞,在馬謂之和,皆鈴也。 駭下楷切。驚也。 璿璣上音旋。下音機。其形圓,外列二十四化與日月五星行道,其轉者名璣,其衡名簫,橫覷其直指之處,預推五行逆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