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進律疏表
- 律音義
-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 卷第一名例
- 卷第二名例
- 卷第三名例
- 卷第四名例
- 卷第五名例
- 卷第六名例
- 卷第七衛禁
- 卷第八衛禁
- 卷第九職制
- 卷第十職制
- 卷第十一職制
- 卷第十二戶婚
- 卷第十三戶婚
- 卷第十四戶婚
- 卷第十五廄庫
- 卷第十六擅興
- 卷第十七賊盜
- 卷第十八賊盜
- 卷第十九賊盜
- 卷第二十賊盜
- 卷第二十二鬥訟
- 卷第二十三鬥訟
- 卷第二十四鬥訟
- 卷第二十五詐偽
- 卷第二十六雜律
- 卷第二十七雜律
- 卷第二十八捕亡
- 卷第二十九斷獄
- 卷第三十斷獄
- 唐律疏義序(柳贇)
-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 跋(顧廣圻)
- 滂喜齋藏書記
- 跋(張元濟)
-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议』卷第十四戶婚
- 本章共 60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受姓命氏古者,因官受姓名,能養馬者為司馬,若掌倉有功為倉氏,若封于唐謂之唐氏,居于范邑即為范氏。如此之類稍多,不可概舉也。 寖子鴆切。寖遠,〔八四〕猶久遠也。 魯國名。 衛國名。此二國並在文王之昭位也。凡國名。 蔣國名。此二國並在武王之穆位也。已上四國,並為周同姬姓,後代更不姓姬,卻從本國為姓,即姓魯、姓衛、姓凡、姓蔣之類也。 蓍龜上音詩。揲蓍布卦謂之筮,灼龜謂之卜。 門閥〔八五〕音伐。門閥,猶世伐也。伉儷猶配耦也。 七出戴禮云,婦有七出、三不去:不順父母出,無子出,淫出,妒出,有惡疾出,口多言出,竊盜出。解云,不順父母為逆德,無子為絕嗣,淫為亂族,妒為亂家,惡疾不可供粢盛,多言亂親,竊盜反義。三不去:有所受無所歸不去,曾經三年喪不去,前貧後富不去。粢盛,〔八六〕上滋,下成。謂祭時獻飯齊(音茲),謂之粢盛。 泆音逸。妒都路切。 不踰閾音域。踰訓過。謂女迎送兄弟,尚不過閾。閾,猶門限也。禮云,婦人送客不踰閾。 蹔音暫。 義方春秋傳曰,教子以義方。義方,猶正道。按禮,女欲出嫁,其母戒之曰:善事舅姑,無不睦親族。今母知女擅去,不能教戒,又許其改嫁,豈得無罪乎? 耦〔八七〕妃配也。 色類同〔八八〕良人娶良人女,部曲娶部曲女,此等名色類同。〔八九〕 不舉樂〔九0〕禮云,嫁女之家不息燭,思離親也。娶婦之家不舉樂,思嗣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