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進律疏表
- 律音義
-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 卷第一名例
- 卷第二名例
- 卷第三名例
- 卷第四名例
- 卷第五名例
- 卷第六名例
- 卷第七衛禁
- 卷第八衛禁
- 卷第九職制
- 卷第十職制
- 卷第十一職制
- 卷第十二戶婚
- 卷第十三戶婚
- 卷第十四戶婚
- 卷第十五廄庫
- 卷第十六擅興
- 卷第十七賊盜
- 卷第十八賊盜
- 卷第十九賊盜
- 卷第二十賊盜
- 卷第二十二鬥訟
- 卷第二十三鬥訟
- 卷第二十四鬥訟
- 卷第二十五詐偽
- 卷第二十六雜律
- 卷第二十七雜律
- 卷第二十八捕亡
- 卷第二十九斷獄
- 卷第三十斷獄
- 唐律疏義序(柳贇)
-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 跋(顧廣圻)
- 滂喜齋藏書記
- 跋(張元濟)
-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议』卷第二名例
- 本章共 82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降殺下所拜切。皇后蔭及小功,太子妃蔭及大功,此乃是其降殺也。降殺,謂尊蔭及遠,而卑蔭及近也。 武德唐年號也。 博愛博訓大。謂加役流本入死刑,至唐改為斷趾,到貞觀改為加役流,〔二一〕如此展轉漸輕,蓋是王者慈仁,大愛于萬民也。 軫真上聲。 向隅按漢書刑法志云,滿堂飲酒,一人向隅而泣,滿堂為之不樂。天下猶一堂也,苟有無辜犯法,貧民失所,天下為之不安也。 覃訓大。 祝網〔二二〕按史記,成湯出,見獵者張羅四面,祝曰:從天墜、地出,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曰:盡之矣。乃去其三面,改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及禽獸矣。遂相率而歸之。 生禮死事〔二三〕按禮記云,父為士,子為大夫,父死,葬以士禮,祭以大夫之禮,是以生禮事死也。 媵音孕。送女從行謂之媵。古者,諸侯一娶九女,其一為嫡,其八為媵,皆鄰國之女也,隨大國之女往嫁諸侯,以廣繼嗣之謂也。 養素丘園按孟子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浩然之氣,即中和之氣。後有賢士隱居丘園,有處士之清風,帝王聞之,遂下詔求之,任以官爵,其賢士不赴詔命,惟乞隱居,所贈之官爵雖不居位,亦同封爵之例,得蔭子孫。丘園者,按周易賁卦云,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說者謂,賁,飾也,謂賢者隱于山丘園林之內,上命詔求,委其束帛。戔戔,禮之多。束帛者,聘賢之禮也。 假版諸假版官者,即攝官也。假,猶借也。謂此等之身無正官,故權假借他官版,以令攝事,故名之曰假版官也。 耆年老而有德之稱。假版官得以贖,雖非耆舊年德,然關恩澤,故聽以贖。雨露謂赦文恩澤,同于雨露,救物焦枯。 赦按周禮有三赦之文,一赦老耄,一赦幼弱,一赦戇愚。謂此三等之人,識見淺劣,故赦放其罪。今之赦也,罪惡之重已下,笞十之輕,率皆原宥,即名為赦。 降降者,即赦之別文。赦則罪無輕重,降則減重就輕。 慮慮者,又與降同。然降自咸免,慮是奏免。赦、降、慮三者名殊,而義歸于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