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進律疏表
- 律音義
-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 卷第一名例
- 卷第二名例
- 卷第三名例
- 卷第四名例
- 卷第五名例
- 卷第六名例
- 卷第七衛禁
- 卷第八衛禁
- 卷第九職制
- 卷第十職制
- 卷第十一職制
- 卷第十二戶婚
- 卷第十三戶婚
- 卷第十四戶婚
- 卷第十五廄庫
- 卷第十六擅興
- 卷第十七賊盜
- 卷第十八賊盜
- 卷第十九賊盜
- 卷第二十賊盜
- 卷第二十二鬥訟
- 卷第二十三鬥訟
- 卷第二十四鬥訟
- 卷第二十五詐偽
- 卷第二十六雜律
- 卷第二十七雜律
- 卷第二十八捕亡
- 卷第二十九斷獄
- 卷第三十斷獄
- 唐律疏義序(柳贇)
-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 跋(顧廣圻)
- 滂喜齋藏書記
- 跋(張元濟)
-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议』卷第十六擅興
- 本章共 95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魚符符,信也。謂鑄銅魚於符之上,然後分離為兩函,左者收於內,右者付所守之地。如以敕旨發兵,則使者執內之左邊,以來勘所守之地右邊,其文同,其形合,其驗是真敕旨也。其文不同,其形不合,則執其來使以聞上。至如長短、麟虎之類,具在下式。 介冑介者,甲也。禮云,介者不拜。又云,一坐再至。此皆為甲冑之士,不令備禮也。凡在首為冑,在身為甲,在臂為鎧。 有進無退〔九二〕孫武子云,兵者凶器,戰者危事,將者死官,戰場者立屍之地。如此之倫,是有進無退。 將大集〔九三〕謂民以教兵也。 校閱猶揀擇習熟也。 春蒐音搜。蒐者,春獵名也。春時搜索,獸之有孕者則放之。 夏苗夏獵名也。謂夏時獵獸之為苗害者。 秋獮音鮮。秋獵名也。獮訓殺。謂秋主殺物,當時獵,盡殺更無揀擇也。 冬狩音獸。冬獵名也。謂當冬藏之時,但是獸,皆可獵取。然此四時皆因農務之閑。 掩覆敗者謂被賊傾覆損敗也。 戍主音庶。謂屯兵守于要害之處,主守者名為戍主。 留守音獸。謂守土之臣,謂之狩也。狩,即獸守。 警謂日夜行處,警覺賊之來否。 軍壘牆名為壘。謂兩面相對,各安營寨壘壁,以相視候。 旟〔九四〕弋於切。周禮,鳥隼為旟。 旞〔九五〕似醉切。周禮,全羽為旞。 旐〔九六〕音兆。周禮,龜蛇為旐。 旄〔九七〕莫刀切。旄牛尾也。舞者持。 旌〔九八〕子盈切。周禮,析羽為旌。 旃〔九九〕之延切。周禮云,通帛為旃。 旗旄〔一00〕音毛。按周禮云,交龍為旗,通帛為旃,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鳥隼為旟,竿首皆注旄也。又,左傳云,師之耳目,在乎旗鼓。又,毛詩云,孑孑(音結)干旄。 來降戶江切。歸伏謂之降。 推避〔一0一〕上吐回切。 推對上音吹。 一藝音義。伎能謂之藝。〔一0二〕 窮覈〔一0三〕下革切。考問謂之窮覈。 戎仗謂之戎仗。〔一0四〕 儀仗以此仗為威儀,短者刀,長者楯之用,謂之儀仗。 鹵簿見前解。 戟矟下音朔。今州郡列小旗幡者,名為戟矟。 糧貯收藏謂之貯。 繕音善。修補謂之繕。 刀楯短者為刀,長者為楯。 短矛長者為戈,短者為矛。 具裝〔一0五〕今名掩心也。 旌旗幡幟赤旗謂之幟。已上旌旗幡幟,義見上解。 崩澈直列切。自高而墜謂崩。盡謂之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