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原道第一
 - 征圣第二
 - 宗经第三
 - 正纬第四
 - 辨骚第五
 - 明诗第六
 - 乐府第七
 - 诠赋第八
 - 颂赞第九
 - 祝盟第十
 - 铭箴第十一
 - 诔碑第十二
 - 哀吊第十三
 - 杂文第十四
 - 谐隐第十五
 - 史传第十六
 - 诸子第十七
 - 论说第十八
 - 诏策第十九
 - 檄移第二十
 - 封禅第二十一
 - 章表第二十二
 - 奏启第二十三
 - 议对第二十四
 - 书记第二十五
 - 神思第二十六
 - 体性第二十七
 - 风骨第二十八
 - 通变第二十九
 - 定势第三十
 - 情采第三十一
 - 镕裁第三十二
 - 声律第三十三
 - 章句第三十四
 - 丽辞第三十五
 - 比兴第三十六
 - 夸饰第三十七
 - 事类第三十八
 - 练字第三十九
 - 隐秀第四十
 - 指瑕第四十一
 - 养气第四十二
 - 附会第四十三
 - 总术第四十四
 - 时序第四十五
 - 物色第四十六
 - 才略第四十七
 - 知音第四十八
 - 程器第四十九
 -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考异』物色第四十六
- 本章共 70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物色第四十六
○物色篇第四十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本篇当移在附会篇之下,总术篇之上。」
立斋按:序志篇载,自崇替于时序以下,言才略、言知音、言程器,言序志,共五篇,每卷五篇,而物色篇不在内,而时序,在九卷五篇中,是物色篇之位,当移出十卷以外而时序当移入十卷之中也,故时序篇依彦和自序次第当无可疑。惟据总术篇云,「多少之非惑,何姘媸之能制,及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四句,意既秉总术之旨,还须物色之也,是物色之必继总术以发之也,故物色篇当在总术篇之下为宜。且以两篇次序紧接,易致颠倒,若远移于总术之上或非也,范氏之疑则是,而位置似不可从。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春与深字旁注有冰与深各一字。
○瀌瀌拟雨雪之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瀌瀌当作麃麃。」王校云:「作瀌瀌者古文诗,作麃麃者今文诗也,不必改字。」
立斋按:诗小雅:「雨雪瀌瀌。」状雨雪之貌。郑风:「驷介麃麃。」麃麃武貌。两字音近而义殊,不知王校所云今文从麃,古文从瀌。何所据乎。铃木失检而王校臆说,均非也,瀌字是。
○两字连形。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连作穷。
立斋按:连穷并通,穷字从下句情貌无遗句来,从穷为长。
○印字而知时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注云:「印疑作即。」
立斋按:印字从上文印泥而来,此练句法也。见征圣篇,「辞成无好异之尤」句法,作即可通。但印字或不为误,王校从改非。
○且诗骚所摽。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摽作标。
立斋按:摽、标古通。后汉书皇甫嵩传:「黄巾为标识。」标假为摽,王失校。
○物色虽繁而折辞尚简。
梅本折作,旁墨注云,折节二字。凌本黄本折并作析。
立斋按:从析是,王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