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原道第一
- 征圣第二
- 宗经第三
- 正纬第四
- 辨骚第五
- 明诗第六
- 乐府第七
- 诠赋第八
- 颂赞第九
- 祝盟第十
- 铭箴第十一
- 诔碑第十二
- 哀吊第十三
- 杂文第十四
- 谐隐第十五
- 史传第十六
- 诸子第十七
- 论说第十八
- 诏策第十九
- 檄移第二十
- 封禅第二十一
- 章表第二十二
- 奏启第二十三
- 议对第二十四
- 书记第二十五
- 神思第二十六
- 体性第二十七
- 风骨第二十八
- 通变第二十九
- 定势第三十
- 情采第三十一
- 镕裁第三十二
- 声律第三十三
- 章句第三十四
- 丽辞第三十五
- 比兴第三十六
- 夸饰第三十七
- 事类第三十八
- 练字第三十九
- 隐秀第四十
- 指瑕第四十一
- 养气第四十二
- 附会第四十三
- 总术第四十四
- 时序第四十五
- 物色第四十六
- 才略第四十七
- 知音第四十八
- 程器第四十九
-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考异』练字第三十九
- 本章共 1.0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练字第三十九
○周礼保章氏掌教六书。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章字。
立斋按:周礼、保氏:「掌谏五恶,而养国之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本无章字,此衍文也。
○汉初章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章作草。
立斋按:萧何草律见汉志。黄本是。
○宣成二帝。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汉自孝宣至孝平,颇重小学,张敞杨雄诸作皆在此时。历孝宣、元、成、平诸帝,作辍不一。汉志所载,未必为全。而本文所指,概言其略,故曰宣成。杨校疑成为平之误,胶柱之见也,非是。
○鸣笔之徙。
梅本凌本黄本鸣作鸿。注云:「鸿元作鸣,朱改。」
立斋按:鸣鸠之善鸣者也,鸣笔言文之善者也。假笔墨以出之故曰鸣笔。韩退之曾本之为文,是征鸣字之用较鸿为长,朱改非是。
○孔徒之所慕。
梅本凌本黄本慕作纂。注云:「纂元作慕,许改。」
立斋按:许改是。
○雅以渊源诰训。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诰作诂。
立斋按:黄本是。
○讽颂则续在宫商。
梅本凌本黄本续并作绩。
立斋按:从绩是。
○必须练择。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徐校云,练当作拣。」
立斋按:练字不误。前汉礼乐志:「练时日。」练者选也。王校非。
○三权重幽。
梅本幽作出。注云:「元作幽,钦愚公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出是。
○曹摅诗称。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摅作据。
立斋按:曹摅、晋人,字颜远。作据非。
○鉏铦为瑕。
梅本鉏铦作龃龉。注云:「元作鉏铦,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龉又从金。
○诗验通会。
梅本验作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
○黯默而篇闇。
梅本默作黕。注云:「元作默朱改。」凌本黄本并作黮。
立斋按:从黮是。参注订。又按黮与黕,皆音胆,义同,字可互通。
○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体例不无似当作而体非不有。」
立斋按:范意以非字偶上不字,而不知上句必有,而下句不有,有字犯重,而音节不劲。上言不有,下对不无,句法协律,范注殊非。
○于穆不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孙贻让扎迻云:「祀当作似。」
立斋按:祀似音近易混,遂讹为祀,宜从孙改。
○三豕渡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按河下当有者字。」
立斋按:者字若上删,则下可增,下增则上自可存矣。
○己用淮雨,固知爱哥之心,古今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顾校补淮雨下、元长作序,亦用别雨二句。」
立斋按:宜从顾校增入二句为是,此据虑文弨文心雕龙辑注书后所引吴本而言。
○字靡异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氏扎记云:「异当作易。」
立斋按:从易是。据下难字为偶,于义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