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原道第一
- 征圣第二
- 宗经第三
- 正纬第四
- 辨骚第五
- 明诗第六
- 乐府第七
- 诠赋第八
- 颂赞第九
- 祝盟第十
- 铭箴第十一
- 诔碑第十二
- 哀吊第十三
- 杂文第十四
- 谐隐第十五
- 史传第十六
- 诸子第十七
- 论说第十八
- 诏策第十九
- 檄移第二十
- 封禅第二十一
- 章表第二十二
- 奏启第二十三
- 议对第二十四
- 书记第二十五
- 神思第二十六
- 体性第二十七
- 风骨第二十八
- 通变第二十九
- 定势第三十
- 情采第三十一
- 镕裁第三十二
- 声律第三十三
- 章句第三十四
- 丽辞第三十五
- 比兴第三十六
- 夸饰第三十七
- 事类第三十八
- 练字第三十九
- 隐秀第四十
- 指瑕第四十一
- 养气第四十二
- 附会第四十三
- 总术第四十四
- 时序第四十五
- 物色第四十六
- 才略第四十七
- 知音第四十八
- 程器第四十九
-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考异』比兴第三十六
- 本章共 1.1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比兴第三十六
○诗文弘奥。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弘作宏。铃木云:「宏当作弘。」
立斋按:宏训深大之屋也。古人闳宏通用。弘、弓声也。易坤卦「含弘光大。」黄本作宏,避清讳也。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
梅本通作异。凌本黄本并作通。注云:「一作异。」
立斋按:彦和体标比兴而不及风赋者,以风通而赋同也。通作常解当不误。梅本改作异者,以异同对显隐也。
○与则环譬以寄讽。
梅本凌本寄并作托。黄本寄作记。注云:「一作托。」
立斋按:从寄是。
○比则畜惯以斥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畜当作蓄,音之误也。」
立斋按:通志六书略:「蓄通作畜。畜有数音,昌六反音触,喜郁反音绪。」后人取绪音常作蓄,杨校非。
○盖写物以附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意疑当作理。」
立斋按:意指理之所归。切事附意而后理得,故上文言附理,此言附意也,铃校非。
○卷席以方志固。
梅本卷席作席卷,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言澣衣,下言卷席,从卷席为是。
○襄楚信纔。
梅本襄作衰,凌本同。黄本作楚襄。
立斋按:衰楚对下炎汉,从衰是。
○诗刺道丧。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谭云:「疑诗刺当作讽刺。」
立斋按:诗字承上依诗句而言。疑当作讽刺者,误以兴义与销亡句相偶也。然此文宜四句一气读,均两用故字,上言诗刺,下言此体,所以说明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也。范注非。
○信旧章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信疑作倍,倍即背也。」王校云:「案旧章谓汉以来赋颂。信旧章矣,犹言由来久矣。」
立斋按:范注疑作倍者,因上有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又兴义销亡,此体杂,是反乎旧章也,故疑从倍,义自可通。但王校云云,指旧章为汉以来赋颂之体误一。信旧章之信,解作诚然是旧章之是从,则与上诸句不协,误二。再引诠赋篇信字句与此句法相同,则自炎汉虽盛,至旧章矣,概不可通,误三。王校三误,所谓引喻失义者也,不可从。
○如慈父之爱子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本赋作畜字。」
立斋按:文选洞萧赋本作畜字,畜始养也。此或旁注误入始养之义,有爱存焉。
○马融赋云。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赋作长笛二字。
立斋按:上下皆具作者篇名,依例当改。
○范蔡说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范蔡之说也。
立斋按:黄本是。
○玺抽绪。
梅本凌本黄本玺抽并作玺曳。注云:「元作玺抽,据本赋改。」
○莫不纤综比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纤疑作织。」
立斋按:杨子方言:「纤、小也,缯帛之细者谓之纤。」纤综所以讽两汉之赋,近于靡丽之谓,王校非。
○季鹰杂诗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引顾校杂作春。
立斋按:从春者,以其诗为咏春草也。然目为杂诗者,杂体中有写春之句也,从杂是。
○刻鹤类鹜。
梅本凌本黄本鹤并作鹄。注云:「鹄元作鹤,谢改。」
立斋按:谢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