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原道第一
- 征圣第二
- 宗经第三
- 正纬第四
- 辨骚第五
- 明诗第六
- 乐府第七
- 诠赋第八
- 颂赞第九
- 祝盟第十
- 铭箴第十一
- 诔碑第十二
- 哀吊第十三
- 杂文第十四
- 谐隐第十五
- 史传第十六
- 诸子第十七
- 论说第十八
- 诏策第十九
- 檄移第二十
- 封禅第二十一
- 章表第二十二
- 奏启第二十三
- 议对第二十四
- 书记第二十五
- 神思第二十六
- 体性第二十七
- 风骨第二十八
- 通变第二十九
- 定势第三十
- 情采第三十一
- 镕裁第三十二
- 声律第三十三
- 章句第三十四
- 丽辞第三十五
- 比兴第三十六
- 夸饰第三十七
- 事类第三十八
- 练字第三十九
- 隐秀第四十
- 指瑕第四十一
- 养气第四十二
- 附会第四十三
- 总术第四十四
- 时序第四十五
- 物色第四十六
- 才略第四十七
- 知音第四十八
- 程器第四十九
-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考异』征圣第二
- 本章共 1.3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征圣第二
○见乎文辞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文字。
立斋按:诸本文字衍,易系辞下云:「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唐写本是。
○先王圣化。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圣化作声教。
立斋按:孟子:「大而化之谓圣。」此圣化所本。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此声教所本。诸家并据练字篇改从声教者皆非。
○夫子风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风采作文章。
立斋按:上文已有文章句,此作风采是。
○溢于格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乎。
○以立辞为功。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黄本立作文。
立斋按:左传僖二三年:「吾不如襄之文也。」杜注:「有文辞也。」又襄二五年「非文辞不为功。」依传文从「文」为是。除黄本皆非,扬校误。
○以多方举礼。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方并作文。梅本注云:「元作方,孙改。」
立斋按:孙改是。
○此事迹贵文之征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迹作绩。
立斋按:书尧典:「庶绩咸熙。」传:「绩功也。」又迹同迹。诗小雅:「念彼不迹。」传:「不迹、不循道也。」二字义殊,唐本是,王失校。
○忠足而言文。
凌本同。梅本黄本忠作志。注云:「志元作忠、谢改。」唐写本作志。
立斋按:作志是。左传襄二五年:「言以足志。」又而字、唐写本作以,杨王二氏皆失校。
○妙极机神。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机疑作几。」
立斋按:庄子至乐篇:「万事皆出于几,皆入于几。」此几字所本。几神与上日月为对文,从几是。
○缛说以繁辞。
梅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辞作词。
立斋按:辞词三字互通,唐写本辞词互用。如词高言中,信辞若巧,分见第一、二两篇是也。
○书契断绝。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决断。
○文章昭晰以象离。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晰作晢,象作效。
立斋按:从晰是。考晰、晢二字易混,白晰之晰从析,明晢之晢从折,唐写本草书之木手莫辨。又按离、卦名,从象是,杨校云:「
晢、俗字」者误。
○繁略殊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形作制。
立斋按:形指体势而言,与下文时字对文,从形是。
○变通会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适会。
立斋按:易系上:「唯变所适。」韩康伯注云:「变通贵于适时,趣舍存乎其会。」唐写本是。
○是以致论必征于圣,宗于经。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注云:「子字符脱,杨补。」唐写本作「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
立斋按:唐写本是。杨氏所补,或以意为之也。
○弗为好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弗惟作不唯。
立斋按:「不、弗」、「惟、唯」,皆音义互通。不、古音弗。
○故知正言所以立辨。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辩,唐写本作辨。
立斋按:辨辩音义互通,说文皆作判解也。又通偏,杨校非。
○辞成无好异之尤,辨立有断辞之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成下有则字,义作美。
立斋按:尤、过,义、宜也。意对为切,从义是。
○徒事华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庄子列御寇原作从,然徒事云者,含訾意,亦通。
○虽却此言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此言作訾,唐写本作訾。
立斋按:作訾是。
○弗可得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弗作不,己作也。
○犹或钻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犹作且。
○胡宁勿思。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胡宁作宁曰。
○睿哲惟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睿作叡。
立斋按:睿叡互通。说文睿作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