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原道第一
- 征圣第二
- 宗经第三
- 正纬第四
- 辨骚第五
- 明诗第六
- 乐府第七
- 诠赋第八
- 颂赞第九
- 祝盟第十
- 铭箴第十一
- 诔碑第十二
- 哀吊第十三
- 杂文第十四
- 谐隐第十五
- 史传第十六
- 诸子第十七
- 论说第十八
- 诏策第十九
- 檄移第二十
- 封禅第二十一
- 章表第二十二
- 奏启第二十三
- 议对第二十四
- 书记第二十五
- 神思第二十六
- 体性第二十七
- 风骨第二十八
- 通变第二十九
- 定势第三十
- 情采第三十一
- 镕裁第三十二
- 声律第三十三
- 章句第三十四
- 丽辞第三十五
- 比兴第三十六
- 夸饰第三十七
- 事类第三十八
- 练字第三十九
- 隐秀第四十
- 指瑕第四十一
- 养气第四十二
- 附会第四十三
- 总术第四十四
- 时序第四十五
- 物色第四十六
- 才略第四十七
- 知音第四十八
- 程器第四十九
-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考异』通变第二十九
- 本章共 93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通变第二十九
○绠短者御渴。
梅本凌本黄本御并作衔。
立斋按:御为衔之讹体,口含心感皆谓之衔。诗豳风,「勿士行枚。」笺云:「初无行陈衔枚之事。」又管子法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从衔是,王失校。
○臭味晞阳而毕品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晞作睎。铃木云:「睎当作晞。」
立斋按:铃说是。
○志合文财。
梅本财作则。注云:「元作财,许无念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许改是,易有「天则」见干卦,书有「王则」见无逸。则法也,文则,文之法也。
○则文于唐时。
梅本则字旁注:「元无则字也。」凌本黄本并有则字。
○魏之荐制。
梅本凌本荐并作篇。梅本篇字旁注一策字。注云:「元作荐,许无念改。」黄本荐作策。
立斋按:从篇为长,明诗篇江左篇制,杨校是。
○夏歌雕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玉海百六引雕作雕,与书五子之歌合。」
立斋按:雕雕古通,广韵雕又作雕,杨校非。
○确而论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确作榷。
立斋按:从黄本是。
○风味气衰也。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味作末,黄本注云:「一作末。」
立斋按:从末是,史记韩安国传:「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范注非。
○故练青濯锦。
梅本锦作绛,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广舆记,锦江一名汶江、织锦濯此则丽,似可从锦,但上文青生于蓝、绛生于倩,此总上文而言,则从绛不误矣,王失校。
○因无端涯。
梅本因作固。注云:「元作因,按颂文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固是。
○杨雄校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校当作羽,猎当作赋。」
立斋按:从梅本改是。
○日出东沼月生西陂。
梅本凌本并同。杨校云:「当依上林赋作入乎西陂。」
立斋按:日出月生,日初出于东,月始见于西也,故言东沼西陂,杨校非。
○象扶桑于蒙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于应作与,见西京赋,王失校。
○毛若长离之振翼。
梅本凌本黄本毛并作光。注云:「光元作毛,曹改。」
立斋按:从光是,与上采偶。
○变则其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其下注云:「疑作可。」杨校云:「其应作甚。王校从吴校作堪。」
立斋按:从可从堪皆通,从甚则非。
○乘机无法。
梅本法作跲,凌本黄本并作怯。注云:「一作跲。」王校云:张本作。
立斋按:法字误,跲踬也,、行不进也,怯、多畏也,义皆可通也,从怯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