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序
- └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箚
- 《大学》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论语》
- ├ (一)学而篇
- ├ (二)为政篇
- ├ (三)八佾篇
- ├ (四)里仁篇
- ├ (五)公冶长篇
- ├ (六)雍也篇
- ├ (七)述而篇
- ├ (八)泰伯篇
- ├ (九)子罕篇
- ├ (十)先进篇
- ├ (十一)颜渊篇
- ├ (十二)子路篇
- ├ (十三)宪问篇
- ├ (十四)卫灵公篇
- ├ (十五)阳货篇
- ├ (十六)微子篇
- └ (十七)子张篇
- 《孟子》
- ├ (一)梁惠王篇
- ├ (二)公孙丑篇
- ├ (三)滕文公篇
- ├ (四)离娄篇
- ├ (五)万章篇
- ├ (六)告子篇
- └ (七)尽心篇
- 《中庸》
- ├ 《中庸章句》序
- ├ 《中庸章句》上
- └ 《中庸章句》下
- 周濂溪《通书》随箚
- ├ (一)性与天道
- ├ (二)志与学
- ├ (三)思与无思
- ├ (四)质与量
- ├ (五)体用与有无
- ├ (六)礼乐
- ├ (七)淡与不躁
- ├ (八)物与神
- └ (九)新与旧
- 《近思录》随箚上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 (十五)
- 《近思录》随箚下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附录
-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
- └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十四)
- 本章共 96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近思录》卷十四圣贤气象,凡二十六条。明道言:“尧与舜是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今按:明道承孟子意,把汤武与尧舜分别了。其实细读《论语》,孔子已先有此分别,但孔孟皆不分别在其事功上。同样是治国平天下,事功哪有死样子,在此可不细作分别。亦不分别在其德性上,皆是圣人,亦无法细分别。其所分别,则只在气象上。一有迹,一无迹。一禅让,一征诛。依着世俗眼光,汤武惊动人,似可学。尧舜若无事,似乎人人可能,但却无可学。禹之治水,一大事,显大能,但可学。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亦若无事,不见能,却似不须学。宋儒提出气象二字来分别圣贤,气象本属天,人人可知。但以言人文,则似无可指说。气象两字从《周易》来,对中国文化精神却有大意义存在其中。今人于宋明理学,率与西方哲学思想同类视之,情味已差,更何论于气象。
明道言:“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焉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孔子尽是明快人,颜子尽恺悌,孟子尽雄辩。”今按:此条观圣贤气象,古人少言,明道始提出。其实此中甚包有道家味,亦兼含佛家味。理学家亦求兼容并包,学孔子天地气象。濂溪明道若近颜子之微有迹,故后起理学家群尊之。伊川若近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故每启后起理学家之争。实则明道之后不得不出有伊川,正犹颜子之后不得不出有孟子,此皆明道之所谓时然也。今人则尚表现,喜雄辩,不论其所言内容,观其气象则多类孟子。但岂亦明道之所谓时然乎。
明道又言:“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才百年,传之已差。圣人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今按:是明道之甚赞孟子,而其上尚有颜子一境,此其见道之高,求道之深。若谓乃轻视了孟子,则失之远矣。
明道又言:“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今按:明道辨历代名贤,自孟子下有荀卿、董仲舒、杨雄、诸葛亮、王通、韩愈,而及周濂溪。光风霁月之语,则采自同时诗人黄鲁直。斯亦见明道持论之严。而气象之宽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