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序
- └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箚
- 《大学》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论语》
- ├ (一)学而篇
- ├ (二)为政篇
- ├ (三)八佾篇
- ├ (四)里仁篇
- ├ (五)公冶长篇
- ├ (六)雍也篇
- ├ (七)述而篇
- ├ (八)泰伯篇
- ├ (九)子罕篇
- ├ (十)先进篇
- ├ (十一)颜渊篇
- ├ (十二)子路篇
- ├ (十三)宪问篇
- ├ (十四)卫灵公篇
- ├ (十五)阳货篇
- ├ (十六)微子篇
- └ (十七)子张篇
- 《孟子》
- ├ (一)梁惠王篇
- ├ (二)公孙丑篇
- ├ (三)滕文公篇
- ├ (四)离娄篇
- ├ (五)万章篇
- ├ (六)告子篇
- └ (七)尽心篇
- 《中庸》
- ├ 《中庸章句》序
- ├ 《中庸章句》上
- └ 《中庸章句》下
- 周濂溪《通书》随箚
- ├ (一)性与天道
- ├ (二)志与学
- ├ (三)思与无思
- ├ (四)质与量
- ├ (五)体用与有无
- ├ (六)礼乐
- ├ (七)淡与不躁
- ├ (八)物与神
- └ (九)新与旧
- 《近思录》随箚上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 (十五)
- 《近思录》随箚下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附录
-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
- └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五)公冶长篇
- 本章共 65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吾未见刚者章。
朱子曰:“谢氏说最好。为物掩之为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凡人才要贪这一件物事,便被这物事压得头底了。幸幸自好,只是客气,如此便有以意气加人之意。只此便是欲也。又曰,刚者外面退然自守,而其中不屈于欲。幸幸者,外面崛强,计较胜负。”今按:此条分析刚与欲。欲者,外面崛强,意气加人,计较胜负。刚者,外面退然自守,而中不屈。极值用为观察之资。又客气二字,当善体会。意气不本于内心自发,故谓之客气。若气由中发,即不为客气。发而合理,即正气。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
朱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未能忘我故也。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能忘我故也。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未能忘物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忘物也。”今按:中国人讲一切道理,全本人之行事,及其内心感觉。而人品高下,亦由此见。西方人不讲究此等,只法律前人人平等而已。
夫子之文章章。
朱子曰:“这道理自是未消得理会,且就他威仪文辞处学去。这处熟,性天道自可晓。”今按:此条陈义甚深。何以在威仪文辞上学去,熟了,性天道自可晓,此层未加申说。须学者自加体会。今则威仪全不讲究,文辞则必全改,旧文辞全称为死底,而性与天道则从西方宗教科学上去理会,便与自己文化传统已成河汉之隔。
子路有闻章。
朱子曰:“子路不急于闻,而急于行。今人惟恐不闻,既闻得,写在册子上便了,不解自去着工夫。”今按:近人羡西化,更贵闻。既闻得,又急要把别人来改。改变别人,成为自己下工夫处。朱子更所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