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序
- └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箚
- 《大学》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论语》
- ├ (一)学而篇
- ├ (二)为政篇
- ├ (三)八佾篇
- ├ (四)里仁篇
- ├ (五)公冶长篇
- ├ (六)雍也篇
- ├ (七)述而篇
- ├ (八)泰伯篇
- ├ (九)子罕篇
- ├ (十)先进篇
- ├ (十一)颜渊篇
- ├ (十二)子路篇
- ├ (十三)宪问篇
- ├ (十四)卫灵公篇
- ├ (十五)阳货篇
- ├ (十六)微子篇
- └ (十七)子张篇
- 《孟子》
- ├ (一)梁惠王篇
- ├ (二)公孙丑篇
- ├ (三)滕文公篇
- ├ (四)离娄篇
- ├ (五)万章篇
- ├ (六)告子篇
- └ (七)尽心篇
- 《中庸》
- ├ 《中庸章句》序
- ├ 《中庸章句》上
- └ 《中庸章句》下
- 周濂溪《通书》随箚
- ├ (一)性与天道
- ├ (二)志与学
- ├ (三)思与无思
- ├ (四)质与量
- ├ (五)体用与有无
- ├ (六)礼乐
- ├ (七)淡与不躁
- ├ (八)物与神
- └ (九)新与旧
- 《近思录》随箚上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 (十五)
- 《近思录》随箚下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附录
-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
- └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十五)
- 本章共 58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朱子编《近思录》有跋,大意谓:“取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则此书所收当可分两大纲,一曰关于大体,一曰切于日用。实即朱子此后《大学格物补传》所谓:“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也。朱子明谓物犹事也,即凡天下之事,此即每一人切于日用之事。如为子弟,在家奉父母,侍兄长,孝弟之理,即所已知。然而家不同,父母兄长亦各不同,无可依样画葫芦,必因其日常所切,一言一语,一应一答,各自益穷其理,以达于真孝真弟之极。一人然,人人然。一事然,事事然。一旦豁然贯通,而后在外之万物之表里精粗,在内之一心之全体大用,乃无不到而达耳。本末始终,中国人论学每如此。
西方哲学务求其关于大体,而忽其切于日用。下及近代,如美国杜威谓真理如支票,须能在银行兑现,此可谓切于日用矣,但又无关于大体。有始而无终,有末而无本,此则两失之。科学之格物穷理,如由苹果落地发明万有引力,由水锅蒸汽发明轮船火车,此皆即物穷理,可谓其有始终本末矣。但宇宙大体则终不即此而见。物物而分之,事事而别之,以至如文学艺术,可谓皆切于日用而无关大体。故自中国人言之,此皆有学而无道。与中国学人之所欲到达者,大异其趣。此实中西双方学术文化相歧一至要点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