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代序一 苏玄瑛新传
- 代序二 杂评曼殊的作品
- 儆告十方佛弟子启
- 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碑译文
- 燕子龛随笔(六十二则)
- 岭海幽光录
- 燕影剧谈
- 告宰官白衣启
- 呜呼广东人
- 南洋话
- 华洋义赈会观
- 讨袁宣言
- 女杰郭耳缦
- 碧伽女郎传
- 《曼殊画谱》序
- 《梵文典》自序
- 《文学因缘》自序
- 《潮音》跋
- 《双枰记》序
- 《三次革命军》题辞
- 拜伦诗选自序
- 秋瑾遗诗序
- 送邓邵二君序
- 复罗弼·庄湘(说法不劳)
- 冯春航谈
- 跋画
- 且留诗作慰人间
- 断鸿零雁记(上)
- 断鸿零雁记(中)
- 断鸿零雁记(下)
- 绛纱记
- 焚剑记
- 碎簪记
- 非梦记
- 天涯红泪记(未完稿)
- 答芸深先生
- 锦笈珠囊笔记
- 秋花室说诗
- 铅椠余录
- 独树斋笔记
- 绮兰精舍笔记
- 波昙笔记
- 紫兰花片
- 紫罗兰外集
- 梵文典序
- 梵文典偈
- 初步梵文典序
- 译河合氏曼殊画谱序
- 曼殊画谱序
- 曼殊画谱后序
- 曼殊画跋
- 绛纱记序
- 碎簪记后序
- 曼殊遗书弁言
- 曼殊文选序
- 燕子龛遗诗序
- 燕子龛残稿弁言
- 苏曼殊诗集序
- 曼殊逸著两种后记
- 苏曼殊年谱后序
- 苏曼殊年谱及其它序
- 与苏子谷书
- 与苏曼殊书
- 与曼殊上人书
- 自题造象赠曼殊师
- 为曼殊题师梨集
- 题苏曼殊像
- 书苏元瑛事
- 苏玄瑛传
- 苏曼殊与可怜的侣离雁
- 送别苏子谷
- 柳亚子怀赠曼殊诗集
- 诸公怀赠曼殊诗集
- 苏曼殊年谱简编
『读禅阅世』曼殊逸著两种后记
- 本章共 96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在这半载多的搜求曼殊遗著中,最大的成绩,就是能把这两篇久征求而未得的作品,再重新付印流通。关于这些搜求中,我们曾得到一册署名曼殊室主人著的《班定远平西域剧曲》,然而原书的主人却寻出是梁任公先生;《天荒》杂志有阿瑛的二篇小说,作风既不似曼殊,而这阿瑛也仅是曼殊同乡的孙仲瑛先生;《太平洋报》作品中有书三郎的,不是《断鸿零雁记》中的苏三郎,而是余天遂先生,世界书局《酬世文库》内的《赠小隐》一诗,误为曼殊所作,而其实却是汪精卫先生做的。在这许多失望的当中,总究贵州王绍余先生,从远道寄来了这几十页的老牌曼殊作品,《岭海幽光录》与《娑罗海滨遯迹记》。当这封双挂号信从贵阳经过了三来复到我手中时,我的喜悦真是难以说尽;现在两文有机会呈于诸位爱好曼殊读者前,我又得预想诸位读者的快乐。
是在飞锡的《潮音跋》中,第一次提醒了我父亲的记忆。他讲,他看见这二篇著作,在《民报》内,署名‘南国行人’;他有这份报,却为友人借去,现在已杳无影踪,不知去向了。他曾向友人去讯借过,但是都没有。周作人先生的友人某君有《民报》上半部,而这二篇偏偏登在最后的三、四册。于是在《语丝》登征求,一时也不见效果。我们还是不能死心,因此商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处登报征求;方才北京报上登出了一天,王先生自贵州看到《语丝》而寄来的《民报》数十页始收到。
这二篇都是未完之稿。不知是曼殊原稿未完,还是因《民报》停版而未得全文刊出?只有把聊胜于无的四字,来慰藉我们不得窥阅全豹的遗憾。读了这两篇文章,我们不能忘却曼殊述作时尚在民国纪元前四年,当时中华的人民,正在大清皇帝统治之下,受着那戴赤帽、怒发巨铳的蓝睛红髯大盗的欺侮。曼殊知道记那些明末的忠臣烈女遗事,曼殊知道译印度人在亡国后苦痛的嘶声;就是同样的曼殊,译拜伦痛哭希腊的哀歌,骂媚外的广东人(《呜呼广东人》),谈荷人待爪哇华人的苛虐(《南洋话》),写无政府主义的女杰郭耳缦的气焰(《女杰郭耳缦》)。曼殊岂只是一个作绮艳语,谈花月事的漂零者而已。郑桐荪舅父说得好,曼殊中年原是个极热心的人;读了上面的几十页后,我们可以更看得清楚一点了。
此二文由我冒昧的加以标点,不免的错误处请读者随时告示。
承王绍余先生将家藏的《民报》为检下寄赠,承同学杨鸿烈、陈林率二君为校看过,我都同样的表示感谢。
一九二七,四,一五,于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