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代序一 苏玄瑛新传
- 代序二 杂评曼殊的作品
- 儆告十方佛弟子启
- 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碑译文
- 燕子龛随笔(六十二则)
- 岭海幽光录
- 燕影剧谈
- 告宰官白衣启
- 呜呼广东人
- 南洋话
- 华洋义赈会观
- 讨袁宣言
- 女杰郭耳缦
- 碧伽女郎传
- 《曼殊画谱》序
- 《梵文典》自序
- 《文学因缘》自序
- 《潮音》跋
- 《双枰记》序
- 《三次革命军》题辞
- 拜伦诗选自序
- 秋瑾遗诗序
- 送邓邵二君序
- 复罗弼·庄湘(说法不劳)
- 冯春航谈
- 跋画
- 且留诗作慰人间
- 断鸿零雁记(上)
- 断鸿零雁记(中)
- 断鸿零雁记(下)
- 绛纱记
- 焚剑记
- 碎簪记
- 非梦记
- 天涯红泪记(未完稿)
- 答芸深先生
- 锦笈珠囊笔记
- 秋花室说诗
- 铅椠余录
- 独树斋笔记
- 绮兰精舍笔记
- 波昙笔记
- 紫兰花片
- 紫罗兰外集
- 梵文典序
- 梵文典偈
- 初步梵文典序
- 译河合氏曼殊画谱序
- 曼殊画谱序
- 曼殊画谱后序
- 曼殊画跋
- 绛纱记序
- 碎簪记后序
- 曼殊遗书弁言
- 曼殊文选序
- 燕子龛遗诗序
- 燕子龛残稿弁言
- 苏曼殊诗集序
- 曼殊逸著两种后记
- 苏曼殊年谱后序
- 苏曼殊年谱及其它序
- 与苏子谷书
- 与苏曼殊书
- 与曼殊上人书
- 自题造象赠曼殊师
- 为曼殊题师梨集
- 题苏曼殊像
- 书苏元瑛事
- 苏玄瑛传
- 苏曼殊与可怜的侣离雁
- 送别苏子谷
- 柳亚子怀赠曼殊诗集
- 诸公怀赠曼殊诗集
- 苏曼殊年谱简编
『读禅阅世』燕影剧谈
- 本章共 92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余羁沪向不观新剧。间尝被校书辈强余赴肇明观《拿破仑》一出。节凑支离,茫无神彩。新剧不昌,亦宜然矣。前数年东京留学者创春柳社。以提倡新剧自命,曾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遗事》、《新蝶梦》、《血蓑衣》、《生相怜》诸剧,都属幼稚,无甚可观,兼时作粗劣语句,盖多浮躁少年羼入耳。今海上梨园所排新戏,俱漫衍成篇;间有动人之处,亦断章取义而已,于世道人心何补毫末?约翰书院某君为余言:“青年会有精通英吉利语数君,近亦略习沙士比剧曲,将于此土演而行之。”
余曰:“亦诚善哉!第不知数君将以原文演唱,抑译而出之耶?二者都非其时也。
何则?一以国人未尝涉猎域外文学风化;二无善知识,如日本坪内雄藏耳——坪内生平究心沙氏之学,且优于文事者也。燕影肄业早稻田,为燕影教授,又尝观其亲演《丹麦国皇子咸烈德》一出于帝国剧场,——此为沙氏悲剧,畏庐居士所译《吟边燕语·鬼诏》一则,其梗概也。夫以博学多情如坪内尚不能如松雪画马,得其神骏,遑论浅尝者哉?若谓如欧、美士人建设沙氏学会,专攻其业,燕影有厚望焉!”
沪上闻改良新剧之声久矣,然其所谓社会教育者,果安在耶?迹彼心情,毋亦以布景胡装,兼浅学诸生抄自东籍诸新名辞,为改良耳。于导世诱民之本旨何与焉?世道衰微,余实为叹!
曩者,友人言新民社剧颇能感人,余昨夕病稍脱体,姑往观之。趣剧名《弃旧怜新》,尚多牵强之处。正剧名《张诚》。亦能描摹社会情态。黄小雅去张诚,声容并茂,出其孝悌之心,所以惩天下之为人继母者。此剧悲欢离合,正近情理,能令人喜怒哀乐。以新民社诸君俱有愍人之至意,相彼昧者,其有昭乎!闻有《恶家庭》一剧,为乐风君杰作,余病未能往观。普愿沪上善男善女,莫以新剧尽不合时宜而忽之可耳。燕影自惜贫如潦水之蛙,不能缔造一新剧院于沪渎也!欧、美剧曲,多出自诗人之手;吾国风人,则仅能为歌者一人标榜,大有甘隶妆台之意。此今日梨园名角贾碧云、梅兰芳、冯春航、毛韵珂之所以得党魁之目也!
燕影亦尝于彦通席上,为诗以赠碧云,有“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之句。余以碧云温文尔雅,故云,非如小凤之以梅郎为天仙化人。谁料旬日之间,友人咸称我为“贾党”。亦奇矣!文人好事,自古已然,若夫强作知音,周郎自命;乃增缘导欲之事,其智反在梅、贾、冯、毛之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