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序
- 诸论
- ├ 论大医习业第一
- ├ 论大医精诚第二
- ├ 论治病略例第三
- ├ 论诊候第四
- ├ 议处方第五
- ├ 论用药第六
- ├ 论合和第七
- ├ 论服饵第八
- └ 论药藏第九
- 妇人方上
- ├ 求子第一
- ├ 妊娠恶阻第二
- ├ 养胎第三
- ├ 妊娠诸病第四
- ├ 产难第五
- ├ 子死腹中第六
- ├ 逆生第七
- ├ 胞胎不出第八
- └ 下乳第九
- 妇人方中
- ├ 虚损第十
- ├ 虚烦第十一
- ├ 中风第十二
- ├ 心腹痛第十三
- ├ 恶露第十四
- ├ 下痢第十五
- ├ 淋渴第十六
- └ 杂治第十七
- 妇人方下
- ├ 补益第十八
- ├ 月水不通第十九
- ├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 └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 上少小婴孺方上
- ├ 序例第一
- ├ 初生出腹第二
- ├ 惊痫第三
- ├ 客忤第四
- └ 伤寒第五
- 上少小婴孺方下
- ├ 咳嗽第六
- ├ 癖结胀满第七
- ├ 痈疽瘰第八
- └ 小儿杂病第九
- 上七窍病
- ├ 目病第一
- ├ 鼻病第二
- ├ 口病第三
- ├ 舌病第四
- ├ 唇病第五
- ├ 齿病第六
- ├ 喉病第七
- ├ 耳疾第八
- └ 面药第九
- 风毒脚气方
- ├ 论风毒状第一
- ├ 汤液第二
- ├ 诸散第三
- ├ 酒醴第四
- └ 诸膏第五
- 治诸风方
- ├ 论杂风状第一
- ├ 诸风第二
- ├ 贼风第三
- ├ 偏风第四
- ├ 风痱第五
- ├ 风懿第六
- ├ 角弓反张第七
- └ 风痹第八
- 伤寒方上
- ├ 伤寒例第一
- ├ 辟温第二
- ├ 伤寒膏第三
- ├ 发汗散第四
- ├ 发汗汤第五
- ├ 发汗丸第六
- ├ 宜吐第七
- ├ 宜下第八
- └ 发汗吐下后第九
- 伤寒方下
- ├ 伤寒杂治第十
- ├ 劳复第十一
- ├ 百合第十二
- ├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 ├ 伤寒发黄第十四
- ├ 温疟第十五
- └ 诊溪毒证第十六
- 肝脏
- ├ 肝脏脉论第一
- ├ 肝虚实第二
- ├ 肝劳第三
- ├ 筋极第四
- └ 坚症积聚第五
- 胆腑方
- ├ 胆腑脉论第一
- ├ 胆虚实第二
- ├ 咽门论第三
- ├ 髓虚实第四
- ├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 ├ 吐血第六
- └ 万病丸散第七
- 心脏方
- ├ 心脏脉论第一
- ├ 心虚实第二
- ├ 心劳第三
- ├ 脉极第四
- ├ 脉虚实第五
- ├ 心腹痛第六
- ├ 胸痹第七
- └ 头面风第八
- 小肠腑方
- ├ 小肠腑脉论第一
- ├ 小肠虚实第二
- ├ 舌论第三
- ├ 风眩第四
- ├ 风癫第五
- ├ 惊悸第六
- └ 好忘第七
- 肾脏方
- ├ 肾脏脉论第一
- ├ 肾虚实第二
- ├ 肾劳第三
- ├ 精极第四
- ├ 骨极第五
- ├ 骨虚实第六
- ├ 腰痛第七
- └ 补肾第八
- 膀胱腑方
- ├ 膀胱腑脉论第一
- ├ 膀胱虚实第二
- ├ 胞囊论第三
- ├ 三焦脉论第四
- ├ 三焦虚实第五
- ├ 霍乱第六
- └ 杂补第七
- 消渴淋闭方
- ├ 消渴第一
- ├ 淋闭第二
- ├ 溺血第三
- └ 水肿第四
- 痈肿毒方
- ├ 疔肿第一
- ├ 痈疽第二
- ├ 发背第三
- ├ 丹毒第四
- ├ 瘾疹第五
- └ 瘭疽第六
- 痔漏方
- ├ 九漏第一
- ├ 空青商陆散
- ├ 肠痈第二
- ├ 五痔第三
- ├ 疥癣第四
- └ 恶疾大风第五
- 解毒杂治方
- ├ 解食毒第一
- ├ 解百药毒第二
- ├ 解五石毒第三
- ├ 蛊毒第四论
- ├ 胡臭漏腋第五
- ├ 脱肛第六
- ├ 瘿瘤第七
- └ 阴第八
- 备急方
- ├ 卒死第一
- ├ 蛇虫等毒第二
- ├ 诸般伤损第三
- └ 火疮等证第四
- 食治方
- ├ 序论第一
- ├ 果实第二
- ├ 菜蔬第三
- ├ 谷米第四
- └ 鸟兽第五
- 养性
- ├ 养性序第一
- ├ 道林养性第二
- ├ 居处法第三
- ├ 按摩法第四
- ├ 调气法第五
- ├ 服食法第六
- ├ 黄帝杂忌法第七
- └ 房中补益第八
- 脉法
- ├ 平脉大法第一
- ├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 ├ 指下形状第三
- ├ 五脏脉所属第四
- ├ 分别病形状第五
- ├ 三关主对法第六
- ├ 五脏积聚第七
- ├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 ├ 何时得病第九
- ├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 ├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 ├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 ├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 ├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 ├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 └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 针灸上
- ├ 明堂三人图第一
- ├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 ├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 ├ 针灸禁忌法第三
- ├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 ├ 用针略例第五
- ├ 灸例第六
- └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 针灸下
- ├ 头面第一
- ├ 心腹第二
- ├ 四肢第三
- ├ 风痹第四
- ├ 热病第五
- ├ 瘿瘤第六
- ├ 杂病第七
- ├ 妇人病第八
- └ 小儿病第九
『千金要方』恶露第十四
- 本章共 2.2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方二十八首)
干地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除诸疾,补不足方。
干地黄(三两) 芎 桂心 黄 当归(各二两) 人参 防风 茯苓 细辛 芍药 甘草(各一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再夜一。
桃仁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方。
桃仁(五两) 吴茱萸(二升) 黄 当归 芍药(各三两) 生姜 醍醐(百炼酥)柴胡(各八两)
上八味 咀,以酒一斗,水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先食服一升,日三。
泽兰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气力方。
泽兰 当归 生地黄(各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半) 芍药(一两) 大枣(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堕身欲死,服亦瘥。
甘草汤 治产乳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逆冷,唇干腹胀短气方。
甘草 芍药 桂心 阿胶(各三两) 大黄(四两)
上五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阿胶令烊,分三服,一服入腹中,面即有颜色,一日一夜尽此三升,即下腹中恶血一二升,立瘥。当养之如新产者。
大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方。
大黄 当归 甘草 生姜 牡丹 芍药 (各三两) 吴茱萸(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一日令尽。加人参二两,名人参大黄汤。
柴胡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方。
柴胡 生姜(各八两) 桃仁(五十枚) 当归 黄 芍药(各三两) 吴茱萸(二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先食服一升,日三。(《千金翼》以清酒一斗煮。)
蒲黄汤 治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胸胁,时时烦愦逆满,手足 疼,胃中结热方。
蒲黄(半两) 大黄 芒硝 甘草 黄芩(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清朝服至日中。下若不止,进冷粥半盏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千金翼》名大黄汤而无芒硝)
铜镜鼻汤 治产后余疾,恶露不除,积聚作病,血气结搏,心腹疼痛方。
铜镜鼻(十八铢,烧末) 大黄(二两半) 芍药 干地黄 芎 干漆 芒硝(各二两)
乱发(鸡子大,烧) 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二合,去滓,纳发灰,铜镜鼻末,分三服。
小铜镜鼻汤 治如前状方。
铜镜鼻(十铢,烧末) 大黄 甘草 黄芩 芒硝 干地黄(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
上七味 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镜鼻末,分三服。亦治遁尸心腹痛,及三十六尸疾。
栀子汤 治产后儿生处空,流血不尽,小腹绞痛方。
栀子三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纳当归、芍药各二两,蜜五合,生姜五两,羊脂一两,于栀子汁中煎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生地黄汤 治产后三日至七日腹中余血未尽,绞痛强满,气息不通方。
生地黄(五两) 生姜(三两) 大黄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 当归 甘草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
大黄干漆汤 治新产后有血,腹中切痛方。
大黄 干漆 干地黄 桂心 干姜(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血当下。若不瘥,明旦服一升,满三服,病无不瘥。
麻子酒 治产后血不去方。
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当吐下。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
升麻汤 治产后恶物不尽,或经一月、半岁、一岁方。
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渍,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良。
治产后恶血不尽,腹中绞刺痛不可忍方∶
大黄 黄芩 桃仁(各三两) 桂心 甘草 当归(各二两) 芍药(四两) 生地黄(六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食前分三服。
治产后漏血不止方∶
露蜂房 败船茹上二味等分作灰,取酪若浆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大黄(三两) 芒硝(一两) 桃仁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甘草 当归(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三升、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当下血。
治产后血不可止者方∶
干菖蒲三两,以清酒五升渍,煮取三升,分再服,即止。
治产后恶血不除,四体并恶方∶
续骨木二十两,破如算子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间食粥,或小便数,或恶血下即瘥。此木得三遍煮。
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方∶
羚羊角(烧成炭,刮取三两) 芍药(二两,熬令黄) 枳实(一两,熬令黄)
上三味治下筛,煮水作汤,服方寸匕,日再夜一,稍加至二匕。
又方 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服之。
又方 捣生藕取汁饮二升,甚验。
又方 生地黄汁一升,酒三合和,温顿服之。
又方 赤小豆捣散,取东流水和服方寸匕,不瘥更作。
治产后血瘕痛方∶古铁一斤,秤锤、斧头、铁杵亦得,炭火烧令赤,纳酒五升,稍热服之神妙。
治妇人血瘕,心腹积聚,产乳余疾绝生,小腹坚满,贯脐中热,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难,不下食,有伏虫,胪胀痈疽肿,久寒留热,胃脘有邪气方∶
半夏(一两六铢) 石膏 藜芦 牡蒙 苁蓉(各十八铢) 桂心 干姜(各一两) 乌喙(半两) 巴豆(六十铢,研如膏)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三。及治男子疝病。
治妇人血瘕痛方∶
干姜 乌贼鱼骨(各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末桂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