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楚莊王第一
- 玉杯第二
- 竹林第三
- 玉英第四
- 精華第五
- 王道第六
- 滅國上第七
- 滅國下第八
- 隨本消息第九
- 盟會要第十
- 正貫第十一
- 十指第十二
- 重政第十三
- 服製像第十四
- 二端第十五
- 符瑞第十六
- 俞序第十七
- 離合根第十八
- 立元神第十九
- 保位權第二十
- 考功名第二十一
- 通國身第二十二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
-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 服製第二十六
- 度製第二十七
- 爵國第二十八
- 仁義法第二十九
- 必仁且智第三十
-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 觀德第三十三
- 奉本第三十四
-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 實性第三十六
- 諸侯第三十七
- 五行對第三十八
- 闕文第三十九
- 闕文第四十
-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 天容第四十五
-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 陰陽位第四十七
-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 陰陽義第四十九
-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 天道無二第五十一
-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 基義第五十三
- 闕文第五十四
-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
- 五行順逆第六十
-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 郊語第六十五
- 郊義第六十六
- 郊祭第六十七
- 四祭第六十八
- 郊祀第六十九
- 順命第七十
- 郊事對第七十一
- 執贄第七十二
- 山川頌第七十三
- 求雨第七十四
- 止雨第七十五
- 祭義第七十六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 如天之為第八十
-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 天道施第八十二
『春秋繁露义证』順命第七十
- 本章共 86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父者,子之天也;天者,父之天也。無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故曰:父之子也可尊,母之子也可卑,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故德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號稱天子。其次有五等之爵以尊之,皆以國邑為號。其無德於天地之間者,州國人民,甚者不得系國邑。皆絕骨肉之屬,離人倫,謂之暗盜而已。無名姓號氏於天地之間,至賤乎賤者也。其尊至德,巍巍乎不可以加矣;其卑至賤,冥冥其無下矣。《春秋》列序位尊卑之陳,累累乎可得而觀也。雖暗且愚,莫不昭然。公子慶父,罪亦不當系於國,以親之故為之諱,而謂之齊仲孫,去其公子之親也。故有大罪,不奉其天命者,皆棄其天倫。人於天也,以道受命;其於人,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不若於言者,人絕之。臣子大受命於君,辭而出疆,唯有社稷國家之危,猶得發辭而專安之,盟是也。天子受命於天,諸侯受命於天子,子受命於父,臣妾受命於君,妻受命於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於天亦可。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而稱公,王者之後是也。公侯不能奉天子之命,則名絕而不得就位,衛侯朔是也。子不奉父命,則有伯討之罪,衛世子蒯聵是也。臣不奉君命,雖善以叛,言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妾不奉君之命,則媵女先至者是也。妻不奉夫之命,則絕,夫不言及是也。曰:不奉順於天者,其罪如此。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其祭社稷、宗廟、山川、鬼神,不以其道,無災無害。至於祭天不享,其卜不從,使其牛口傷,鼷鼠食其角。或言食牛,或言食而死,或食而生,或不食而自死,或改卜而牛死,或卜而食其角。過有深淺薄厚,而災有簡甚,不可不察也。猶郊之變,因其災而之變,應而無為也。見百事之變之所不知而自然者,勝言與?以此見其可畏。專誅絕者其唯天乎?臣殺君,子殺父,三十有余,諸其賤者則損。以此觀之,可畏者其唯天命、大人乎?亡國五十有余,皆不事畏者也。況不畏大人,大人專誅之。君之滅者,何日之有哉?魯宣達聖人之言,變古易常,而災立至。聖人之言可不慎?此三畏者,異指而同致,故聖人同之,俱言其可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