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楚莊王第一
- 玉杯第二
- 竹林第三
- 玉英第四
- 精華第五
- 王道第六
- 滅國上第七
- 滅國下第八
- 隨本消息第九
- 盟會要第十
- 正貫第十一
- 十指第十二
- 重政第十三
- 服製像第十四
- 二端第十五
- 符瑞第十六
- 俞序第十七
- 離合根第十八
- 立元神第十九
- 保位權第二十
- 考功名第二十一
- 通國身第二十二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
-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 服製第二十六
- 度製第二十七
- 爵國第二十八
- 仁義法第二十九
- 必仁且智第三十
-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 觀德第三十三
- 奉本第三十四
-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 實性第三十六
- 諸侯第三十七
- 五行對第三十八
- 闕文第三十九
- 闕文第四十
-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 天容第四十五
-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 陰陽位第四十七
-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 陰陽義第四十九
-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 天道無二第五十一
-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 基義第五十三
- 闕文第五十四
-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
- 五行順逆第六十
-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 郊語第六十五
- 郊義第六十六
- 郊祭第六十七
- 四祭第六十八
- 郊祀第六十九
- 順命第七十
- 郊事對第七十一
- 執贄第七十二
- 山川頌第七十三
- 求雨第七十四
- 止雨第七十五
- 祭義第七十六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 如天之為第八十
-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 天道施第八十二
『春秋繁露义证』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 本章共 78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故為治,逆之則亂,順之則治。 東方者木,農之本。司農尚仁,進經術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將順其美,匡 其惡。執規而生,至溫潤下,知地形肥磽美惡,立事生則,因地之宜,召公是也。親入南畝之中,觀民墾草發淄,耕種五谷,積蓄有余,家給人足,倉庫充實。司馬,本朝也。本朝者火也,故曰木生火。 南方者火也,本朝。司馬尚智,進賢聖之士,上知天文,其形兆未見,其萌芽未生,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治亂之源,豫禁未然之前,至忠厚仁,輔翼其君,周公是也。成王幼弱,周公相,誅管叔蔡叔,以定天下。天下既寧以安君。官者,司營也。司營者土也,故曰火生土。 中央者土,君官也。司營尚信,卑身賤體,夙同夜寐,稱述往古,以厲主意。明見成敗,微諫納善,防滅其惡,絕源塞 執繩而製四方,至忠厚信,以事其君,據義割恩,太公是也。應天因時之化,威武強御以成。大理者,司徒也。司徒者金也,故曰土生金。 西方者金,大理司徒也。司徒尚義,臣死君而眾人死父。親有尊卑,位有上下,各死其事,事不逾矩,執權而伐。兵不苟克,取不苟得,義而後行,至廉而威,質直剛毅,子 是也。伐有罪,討不義,是以百姓附親,邊境安寧,寇賊不發,邑無獄訟,則親安。執法者,司寇也。司寇附親,邊境安寧,寇賊不發,邑無獄訟,則親安。執法者,司寇也。司寇者,水也。故曰金生水。 北方者水,執法司寇也。司寇尚禮,君臣有位,長幼有序,朝廷有爵,鄉黨以齒,升降揖讓,般伏拜竭,折旋中矩,立而 折,拱則抱鼓,執衡而藏,至清廉平,賂遣不受,請謁不聽,據法聽訟,無有所阿,孔子是也。為魯司寇,斷獄屯屯,與眾共之,不敢自專。是死者不恨,生者不怨,百工維時,以成器械。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田官者木,故曰水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