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楚莊王第一
- 玉杯第二
- 竹林第三
- 玉英第四
- 精華第五
- 王道第六
- 滅國上第七
- 滅國下第八
- 隨本消息第九
- 盟會要第十
- 正貫第十一
- 十指第十二
- 重政第十三
- 服製像第十四
- 二端第十五
- 符瑞第十六
- 俞序第十七
- 離合根第十八
- 立元神第十九
- 保位權第二十
- 考功名第二十一
- 通國身第二十二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
-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 服製第二十六
- 度製第二十七
- 爵國第二十八
- 仁義法第二十九
- 必仁且智第三十
-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 觀德第三十三
- 奉本第三十四
-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 實性第三十六
- 諸侯第三十七
- 五行對第三十八
- 闕文第三十九
- 闕文第四十
-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 天容第四十五
-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 陰陽位第四十七
-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 陰陽義第四十九
-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 天道無二第五十一
-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 基義第五十三
- 闕文第五十四
-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
- 五行順逆第六十
-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 郊語第六十五
- 郊義第六十六
- 郊祭第六十七
- 四祭第六十八
- 郊祀第六十九
- 順命第七十
- 郊事對第七十一
- 執贄第七十二
- 山川頌第七十三
- 求雨第七十四
- 止雨第七十五
- 祭義第七十六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 如天之為第八十
-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 天道施第八十二
『春秋繁露义证』爵國第二十八
- 本章共 2.5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春秋》曰:“會宰周公。”又曰:“公會齊侯、宋公、鄭伯、許男、滕子。”又曰:“初獻六羽。”《傳》曰:“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余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凡五等。故周爵五等,士三品,文多而實少。《春秋》三等,合伯、子、男為一爵,《春秋》曰:“荊。”《傳》曰:“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凡四等,命曰附庸,三代共之。然則其地列奈何?曰:天子邦圻千裡,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附庸字者方三十裡,名者方二十裡,人氏者方十五裡。《春秋》曰:“宰周公。”《傳》曰:“天子三公。”“祭伯來”,《傳》曰:“天子大夫。”“宰渠伯糾”,《傳》曰:“下大夫。”“石尚”,《傳》曰:“天子之士也。”“王人”,《傳》曰:“微者,謂下士也。”凡五等。《春秋》曰:“作三軍。”《傳》曰:“何以書?譏。何譏爾?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凡四等。小國之大夫與次國下卿同,次國大夫與大國下卿同,大國下大夫與天子下士同。二十四等,祿八差。有大功德者受大爵士,功德小者受小爵士,大材者執大官位,小材者受小官位,如其能,宣治之至也。故萬人者曰英,千人者曰俊,百人者曰杰,十人者曰豪。豪杰俊英不相陵,故治天下如視諸掌上。其數何法以然?曰:天子分左右五等,三百六十三人,法天一歲之數。五時色之象也。通佐十上卿與下卿而二百二十人,天庭之象也。倍諸侯之數也。諸侯之外佐四等,百二十人,法四時六甲之數也。通佐五,而六十人,法日辰之數也。佐之必三三而相複,何?曰:時三月而成大,辰三而成象。諸侯之爵或五何?法天地之數也。五官亦然。然則立置有司,分指數柰何?曰:“諸侯大國四軍,古之製也。其一軍以奉公家也。凡口軍三者何?曰:大國十六萬口而立口軍三。何以言之?曰:以井田準數之。方裡而一井,一井而九百畝而立口。方裡八家,一家百畝,以食五口。上農夫耕百畝,食九口,次八人,次七人,次六人,次五人。多寡相補,率百畝而三口,方裡而二十四口。方裡者十,得二百四十口。方十裡為方裡者百。得二千四百口。方百裡為方裡者萬,得二十四萬口。法三分而除其一。城池、郭邑、屋室、閭巷、街路市、官府、園囿、萎 、台沼、椽采,得良田方十裡者六十六,與方裡六十六,定率得十六萬口。三分之,則各五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口,為大口軍三。此公侯也。天子地方千裡,為方百裡者百。亦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百裡者六十六,與方十裡者六十六,定率得千六百萬口。九分之,各得百七十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七口,為京口軍九。三京口軍以奉王家。故天子立一後,一世夫人,中左右夫人,四姬,三良人。立一世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二百四十三下士。有七上卿,二十一下卿,六十三元士,百二十九下士。王後置一太傅、太母,三伯,三丞。世夫人,四姬,三良人,各有師傅。世子一人,太傅,三傅,三率,三少。士入仕宿衛天子者比下士,下士者如上士之下數。王後御衛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夫人、中左右夫人、四姬,上下御各五人。三良人,各五人。世子幻妃姬及士衛者,如公侯之製。王後傅,上下史五人;三伯,上下史各五人;少伯,史各五人。世子太傅,上下史各五人;少傅,亦各五人;三率、三下率,亦各五人。三公,上下史各五人;卿,上下史各五人;大夫,上下史各五人;元士,上下史各五人;上下卿、上下士之史,上下亦各五人。卿大夫、元士,臣各三人。故公侯方百裡,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裡者六十六,與方裡六十六,定率得十六萬口。三分之,為大國口軍三,而立大國。一夫人,一世婦,左右婦,三姬,二良人。立一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十一下士,亦有五通大夫,立上下士。上卿位比天子之元士,今八百石。下卿六百石,上士四百石,下士三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婦,左右婦,三姬,二良人,各有師保。世子一上傅、丞。士宿衛公者,比公者,比上卿者有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士者如上下之數。夫人衛御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婦、左右婦,上下御各五人;二卿,御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丞,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士史各五人,下士史各五人;通大夫、士,上下史各五人;卿,臣二人。此公侯之製也。公侯賢者為州方伯,錫斧鉞,置虎賁百人。故伯七十裡,七七四十九,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裡者二十八,與方十裡者六十六,定率得十萬九千二百一十二口,為次國口軍三,而立次國。一夫人,世婦,左右婦,三良人,二孺子。妝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士下士,與五通大夫,五上士,十五下士。其上卿,位比大國之下卿,今六百石;下卿四百石,上士三百石,下士二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婦,左右婦,三良人,二御人,各有帥保。世子一上下傅。士宿衛公者,比上卿者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士如上下之數。夫人御衛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婦、左右婦,上下御各五人;二御,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丞、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下史各五人,下士史各五人;通大夫,上下史各五人;卿,臣二人。故子男方五十裡,五五二十五,為方十裡者六十六,定率得發口,為小國口軍三,而立小國。夫人,世婦,左右婦,三良人,二孺子。立一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十一下士,與五通大夫,五上士,十五下士。其上卿比次國之下卿,今四百石。下卿三百石,上士二百石,下士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婦,左右婦,三良人,一御人,各有師保。世子一上下傅。士宿衛公者,比上卿者三人,下卿六人。夫人御衛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婦,左右婦,上下御卿六人。夫人御衛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婦,左右婦,上下御各五人;二御人,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下史各五人;士,各五人;通大夫,上下史亦各五人;卿,臣二人。此周製也。《春秋》合伯子男為一等,故附庸字者地方三十裡,三三而九,三分而除其一,定得田方十裡者六,定率得一萬四千四百口,為口師三,而立一宗婦、二妾、一世子,宰歪、士一,秩士五人。宰視子男下卿,今三百石。宗婦有師保,御者三人,妾各二人,世子一傅。士宿衛君者,比上卿,下卿一人,上下各如其數。世子傅,上下史各五人。稱名善者,地方半字君之地。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裡者三,定率得七千二百口。一世子宰,今二百石。下四半三半二十五。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裡者一,與方裡者五,定率得三千六百口。一世子宰,今百石,史五人,宗婦仕衛世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