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批评的精神
- 批评中国文学的方法
- 文艺讨论
- 对于诗坛批评者的我见
- 中国的艺术革命
- 俄罗斯文学的片面
- 美学浅说
- 通信二则
- 美之解剖
- 美育的目的
- 美性的表现
- 叔本华与哈儿特曼对于美学的见解
- 美与两性
- 片段的感想
- 通信三则
- 高士倭绥略传
- 复某女士信
- 《宛可》后记
- 剧本创作的商榷
- 论冰心的《超人》与《疯人笔记》
- 《新俄国游记》
- 文艺杂评三则
- 文学概论?
- “文学概论?”问题的辩正与答复
- 评《毛诗复古录》
- 关于讨论“智识阶级”的通信
- 泰戈儿的人格观
- 本刊的缘起及主张
- 文学与战争
- 最近的中国小说
- 革命文艺的里程碑
- 一得之见
- 诗“话”
- 文学批评的我见
- 纯散文
- 文学的作品与自然
- 泰戈儿的思想与其诗歌的表象
- 夏芝的生平及其作品
- 散文的分类
- 拜伦的思想及其诗歌的评论
- 《文学》编后记五则
- 《山东民间故事》序言
- 抗战中的文艺运动
- 《羽书集》序
- 《费加罗的出世》序
- 萧伯纳之新选集
- 宋末词谭
- 《离骚》中婵媛二字的用法
- 介绍耿氏遗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
- 清中叶中鲜文艺的交流
- 《离乱十年》序
- 论高尔基的戏剧《野蛮人》及其他
- 纪念鲁迅先生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 略谈《吕蒙正赶斋》剧本
- 越剧《盘夫索夫》的构材
- 有关鲁迅的杂忆
- 第一次读鲁迅先生小说的感受
-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 “积学 酌理 研阅 驯致”
- “表现他在怎么样做”
- 略谈《聊斋志异》中《公孙九娘》一篇
- 谈“熟能生巧”
- 五八八字的一个短篇——《崂山道士》
- 况钟的措辞
- “意在笔先”与“优游缓节”
- 以《醋栗》为例
『批评的精神』纯散文
- 本章共 702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中国几年来提倡文学,在若干人的努力中间,小说、诗,就比较上说都有一点成就,虽然不能说是很完善,而一看到我们文坛上的收获,不能不以此二者为最多量了。独有纯散文(Pure prose)的佳者,却不多见,——直接可以说少有,如章行严所说:他在英国听一大学教授说,近来全英国能作好的散文的,共不过四人。(章近在北京中大讲演时所说。)这句话我想来未免言过其实,但也可见能作纯散文的人,确乎是不轻见。因为纯散文没有诗歌那样的神趣,没有短篇小说那样的风格与事实,又缺少戏剧的结构,所以作纯散文好的极少。中国的白话小说、诗,因为有它们特别的领域,还有些作品可以看的。而用白话作纯散文的,不要说怎样的好,就是修词上风格上讲究一点,使人看了易于感动而不倦的,在今日的作者中,你们可以找得出几个来?
因为这种散文所以难作的缘故:我想(1)思想没有确切的根据。(2)辞技及各种语势不得有灵活的用法。(3)太偏重理智的知识,没有文学上的趣味。(4)以新文学的趋势,没有对纯散文加以提倡。我们常读西洋文学家之不以小说诗歌等名家的,然其作的文章,除开理论不计,其写景写事实,以及语句的构造,布局的清显,使人阅之自生美感。其他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如斯宾塞耳(Herbert Spencer),如柏格森(Bergson),如麦考莱(Macaulay)等人或成为历史家,或成为哲学家,而他们的文章是最有名且使人爱读的,其实他们的著作却都是纯散文的。我相信将来的文章,无论其为何种,总不免带有点文学的成分在内,这不但使人易于阅读,而且还可增加其说理写事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于纯散文的研究,及改进的方法,希望有人出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