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何福
- 卷之二 某伟
- 卷之二 于媪
- 卷之二 李义
- 卷之二 应富有
- 卷之二 宋蕙娘
- 卷之二 顾道全
- 卷之二 张清
- 卷之二 金瑞
- 卷之三 苏玉真
- 卷之三 义狼
- 卷之三 姚五官
- 卷之三 瑞红
- 卷之三 贺举人
- 卷之三 聂文焕
- 卷之三 福德会馆
- 卷之三 杨彩云
- 卷之三 赵阁老
- 卷之三 琼华岛
- 卷之三 杜仲
- 卷之三 隗士杰
- 卷之四 散花天女(稿本作“散花仙女”)
- 卷之四 狗冢坡(稿本作“义犬”)
- 卷之四 节烈女
- 卷之四 牛鬼
- 卷之四 华月娘
- 卷之四 江氏
- 卷之四 方太史(稿本作“方安仁”)
- 卷之四 李智
- 卷之四 人狐换亲(稿本作“许怀芳”)
- 卷之四 伍丽娘
- 卷之四 谷一穗
- 卷之五 翠玉
- 卷之五 刘翁
- 卷之五 林闺英
- 卷之五 胡二姐
- 卷之五 某公子
- 卷之五 白猿
- 卷之五 某乙
- 卷之五 阿娇
- 卷之五 义鬼
- 卷之五 碧玉
- 卷之五 请乩
- 卷之五 来生债
- 卷之五 旱脚鱼
- 卷之五 潘泽沅
- 卷之六 秦丽娟
- 卷之六 詹如仙
- 卷之六 崔洁
- 卷之六 牛偿债(稿本作“常山某”)
- 卷之六 冯官屯(稿本作“田思义”)
- 卷之七 月仙
- 卷之七 路案
- 卷之七 巩生
- 卷之七 毕成
- 卷之七 虚娘
- 卷之七 水母三娘
- 卷之七 琼仙
- 卷之七 张春娇
- 卷之七 章邑生
- 卷之七 王威
- 卷之七 陇州三案
- 卷之七 王富段成
- 卷之八 顾清高
- 卷之八 江在新
- 卷之八 美人
- 卷之八 某邑案
- 卷之八 瑞雪
- 卷之八 赵诚
- 卷之八 恶梦
- 卷之八 许翠娥
- 卷之八 齐氏
- 卷之八 矫娘
- 卷之八 牛子良
- 卷之九 苏成
- 卷之九 颜星丽
- 卷之九 太原娼(稿本作“封云”)
- 卷之九 贺梦龄
- 卷之十 耿如梅
- 卷之十 林芳
- 卷之十 李司训
- 卷之十 鸦片烟
- 卷之十一 蒋廉
- 卷之十一 余母
- 卷之十一 合欢头
- 卷之十一 严三凤
- 卷之十一 董二晕
- 卷之十一 龙真穴的
- 卷之十一 绛云
- 卷之十一 开癞
- 卷之十一 带产出继
- 卷之十一 鬼狐遗方
- 卷之十一 查修文
- 附录一:跋中圭书
- 附录一:序张葆諴
- 附录一:序杜乔羽
- 附录一:序李佐贤
- 附录一:序黄琴轩
- 附录一:序吴炳荣
- 附录一:序侯功震
- 附录一:序尹述
- 附录一:序郑锡麟
- 附录一:序孙官云
- 附录一:序杨福祺
- 附录一:序汪仲洵
- 附录一:序王廷槐
- 附录一:序谭金诏
- 附录一:序王履中
- 附录一:序李恩寿
- 附录一:序侯维垣
- 附录一:题辞十章盖防如
- 附录一:题辞六章马国翰
- 附录一:题辞侯仲霖
- 附录一:题词余澐
- 附录一:题词二章蔡庆元
- 附录一:题词二章梁健
- 附录一:改烟雨楼志异元序宋翘
- 附录一:刻《烟雨楼续聊斋志异》改本例言宋翘
- 附录一:序何毓福
- 附录二:稿本所存原《益智录》目录
- 附录二:整理后记
『益智录』卷之八 赵诚
- 本章共 92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济邑赵诚,产业无多,颇有蓄积。有友甲某,贫甚,屡向诚称贷无还时。后欲作生意,乞本资于诚,诚复多与之。甲所贷若干,诚悉不令子知。甲生理兴隆,货财生殖,悉赵诚之力。诚忽得时疾,自知难愈,因将外欠者之姓名钱数,录清授子荣,而甲某所贷悉不言及。遣人召甲,欲与永诀。甲不至,诚犹以事忙原之。未几,诚卒。甲闻之,立刻赴吊,其哀无涕。已,谓诚子荣曰:“汝父未病时,借吾市钱若干,汝知之否?”荣惊讶曰:“不知。先父亦未提起。”甲曰:“谅此项今亦不能归楚。俟汝父殡后再议。”言已辞去。荣自言曰:“吾家时有用度,何至借甲若干钱?若云其无,甲与吾父莫逆,断不虚诈。”不禁对灵大恸,且言曰:“若果借甲钱文,盍并载于外欠帐单,以便如数清还?”荣泣未已,诚已起坐灵床,谓荣曰:“勿泣。吾实未借甲钱文。汝遣人请某甲、某乙、乙某等,勿言吾死;着人召甲某,勿言吾苏。”使者去,诚衣殉衣,步客舍以俟。未几,某甲等先至,某等闻诚死而复苏,见诚举止如素,而面颜如土无血色,不胜惊异。甲某继至,见诚大惭,强为周旋,实深忸怩。诚曰:“甲某,汝所借之项无据者且不言,初次借吾若干,某甲兄经手,有诸乎?”甲以某甲在座,不敢不认,曰:“有之。”诚曰:“二次,某乙兄过付,还乎未也?”甲曰:“未还。”诚复曰:“若乙某兄,汝不惟烦渠屡次借贷,即吾给汝生意本资,亦渠目睹。吾即借汝钱文若干,尚不敌欠吾者五之一,况无是事乎?”某等问其故,诚曰:“甲某以吾死无着对,捏称吾借渠钱纟昏,向吾子讨要。”某等闻之,悉为不平。诚谓甲曰:“同众位在此,吾果借汝钱否?”甲不语。诚怒曰:“汝意欲倾覆吾家耶?”甲赧然曰:“非也。君实未借吾钱文。盖恐君死,令郎索讨借项,故捏欠以少抵耳。”诚曰:“汝所立借券,吾早焚之。”因谓子曰:“甲某之项还否,听之,不许向讨,如违吾命,即不孝。”荣唯唯。诚复曰:“天下人皆可友,惟无良心者不可友。”言已,以冷津唾甲面,恚恚而去。众尾之,见诚自卧灵床。视之,已气绝矣。
虚白道人曰:赵诚之死而苏,苏而死,人皆谓其为子。余窃以为不然:盖怀不平之气耳。夫欠债不还,或有惭愧之心;人不向讨,或有感激之意。至于幸债主死而捏欠以抵,天良丧尽。赵诚之事,洵大快人心。
冥路来去自如,此诚轻财报也。上元李瑜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