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何福
- 卷之二 某伟
- 卷之二 于媪
- 卷之二 李义
- 卷之二 应富有
- 卷之二 宋蕙娘
- 卷之二 顾道全
- 卷之二 张清
- 卷之二 金瑞
- 卷之三 苏玉真
- 卷之三 义狼
- 卷之三 姚五官
- 卷之三 瑞红
- 卷之三 贺举人
- 卷之三 聂文焕
- 卷之三 福德会馆
- 卷之三 杨彩云
- 卷之三 赵阁老
- 卷之三 琼华岛
- 卷之三 杜仲
- 卷之三 隗士杰
- 卷之四 散花天女(稿本作“散花仙女”)
- 卷之四 狗冢坡(稿本作“义犬”)
- 卷之四 节烈女
- 卷之四 牛鬼
- 卷之四 华月娘
- 卷之四 江氏
- 卷之四 方太史(稿本作“方安仁”)
- 卷之四 李智
- 卷之四 人狐换亲(稿本作“许怀芳”)
- 卷之四 伍丽娘
- 卷之四 谷一穗
- 卷之五 翠玉
- 卷之五 刘翁
- 卷之五 林闺英
- 卷之五 胡二姐
- 卷之五 某公子
- 卷之五 白猿
- 卷之五 某乙
- 卷之五 阿娇
- 卷之五 义鬼
- 卷之五 碧玉
- 卷之五 请乩
- 卷之五 来生债
- 卷之五 旱脚鱼
- 卷之五 潘泽沅
- 卷之六 秦丽娟
- 卷之六 詹如仙
- 卷之六 崔洁
- 卷之六 牛偿债(稿本作“常山某”)
- 卷之六 冯官屯(稿本作“田思义”)
- 卷之七 月仙
- 卷之七 路案
- 卷之七 巩生
- 卷之七 毕成
- 卷之七 虚娘
- 卷之七 水母三娘
- 卷之七 琼仙
- 卷之七 张春娇
- 卷之七 章邑生
- 卷之七 王威
- 卷之七 陇州三案
- 卷之七 王富段成
- 卷之八 顾清高
- 卷之八 江在新
- 卷之八 美人
- 卷之八 某邑案
- 卷之八 瑞雪
- 卷之八 赵诚
- 卷之八 恶梦
- 卷之八 许翠娥
- 卷之八 齐氏
- 卷之八 矫娘
- 卷之八 牛子良
- 卷之九 苏成
- 卷之九 颜星丽
- 卷之九 太原娼(稿本作“封云”)
- 卷之九 贺梦龄
- 卷之十 耿如梅
- 卷之十 林芳
- 卷之十 李司训
- 卷之十 鸦片烟
- 卷之十一 蒋廉
- 卷之十一 余母
- 卷之十一 合欢头
- 卷之十一 严三凤
- 卷之十一 董二晕
- 卷之十一 龙真穴的
- 卷之十一 绛云
- 卷之十一 开癞
- 卷之十一 带产出继
- 卷之十一 鬼狐遗方
- 卷之十一 查修文
- 附录一:跋中圭书
- 附录一:序张葆諴
- 附录一:序杜乔羽
- 附录一:序李佐贤
- 附录一:序黄琴轩
- 附录一:序吴炳荣
- 附录一:序侯功震
- 附录一:序尹述
- 附录一:序郑锡麟
- 附录一:序孙官云
- 附录一:序杨福祺
- 附录一:序汪仲洵
- 附录一:序王廷槐
- 附录一:序谭金诏
- 附录一:序王履中
- 附录一:序李恩寿
- 附录一:序侯维垣
- 附录一:题辞十章盖防如
- 附录一:题辞六章马国翰
- 附录一:题辞侯仲霖
- 附录一:题词余澐
- 附录一:题词二章蔡庆元
- 附录一:题词二章梁健
- 附录一:改烟雨楼志异元序宋翘
- 附录一:刻《烟雨楼续聊斋志异》改本例言宋翘
- 附录一:序何毓福
- 附录二:稿本所存原《益智录》目录
- 附录二:整理后记
『益智录』卷之四 节烈女
- 本章共 88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寿如山,晋人也。富有田产,一子一孙。未几而妇卒,未几子与媳相继卒,止剩一孙名得仁,尚未婚娶。及服满,将择吉,而仁复卒。仁所聘之妻边氏闻卜,欲奔丧,母不欲,曰:“渠家无可依之人,一为之服,势难择配。”氏曰:“‘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至死靡他,实女素志也。”涕泣不已。母曰:“俟殡期与汝偕往。”氏曰:“闻丧宜往,夫何俟!”氏至寿室,对灵大恸,哀哭异常。初则人以为过当,继则咸以为可怜。及夕,母劝氏归。氏曰:“是即女家,将焉归?”劝之再四,不听,母自归。殡期尚违月馀,氏昼理丧务,夜傍柩寝,暇则呼天而泣,泪尽继之以血。邻里闻之,悉为之酸楚。比至葬,扶柩窀穸,颜色之戚,哭泣之哀,见者莫不痛惜。
寿氏累世单传,无可过继,氏甚以无后为虞。忽念祖翁虽老,身体尚健,遂市美婢,令侍祖翁寝。甫二年许,诞生一子,名之曰静。襁褓中而婢忽卒,氏乃佣媪以乳之,自亲保抱,不轻托人。其长育顾复,直等劬劳于母氏。及静稍长,延师教之读。静聪慧,过目不忘,十六岁科试冠军,因得婚于尚孝廉之女。至如山以老卒,静心无忌惮,惟曼游是好。氏劝之,静以叔翁自居,置若罔闻。年馀,家产殆尽矣已。氏昼夜涕泣,勺饮不入口者三日。静心动,翻然自悔,亲诣氏榻,切言改过。言之再三,氏仍恸哭不已,静乃长跪榻前。静妻尚氏曰:“叔跪矣,贤侄妇宜稍宽恕。”氏闻之,亦起跪榻上曰:“当侄妇之奔丧也,吾家无祭墓人矣。出冀幸万一之谋,得叔生焉。不幸庶祖姑复故,彼时侄妇抚叔,委干就湿,日夜保护,岂好自苦?盖以光前裕后悉在阿叔一人之身。今忽顿易素行,不事举业,侄妇之所以期望于叔者已成画饼,不惟死不瞑目,实无颜见祖翁于地下。”言已,复哭。静闻氏言,亦不禁与之俱哭。尚氏劝之曰:“侄妇三日未食,汝与叔同跪多时,请少节之。”氏乃拭泪,令尚扶静起。静令尚进食,氏不食,静夫妇苦劝之,氏乃食。氏以哀恸过度,致疾不起,静奉汤药如事母,月馀始瘥。嗣静偶废驰,氏辄饮泣不食。静恐稍负氏意,锐心取进,遂连捷南宫,官至御史。上疏陈情,封氏为少淑人,赐节孝匾额。七十馀岁无病卒,静之縗麻哭泣,如持亲丧焉。
大义森严,至情悱恻。反复读之,令人落泪。马竹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