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何福
- 卷之二 某伟
- 卷之二 于媪
- 卷之二 李义
- 卷之二 应富有
- 卷之二 宋蕙娘
- 卷之二 顾道全
- 卷之二 张清
- 卷之二 金瑞
- 卷之三 苏玉真
- 卷之三 义狼
- 卷之三 姚五官
- 卷之三 瑞红
- 卷之三 贺举人
- 卷之三 聂文焕
- 卷之三 福德会馆
- 卷之三 杨彩云
- 卷之三 赵阁老
- 卷之三 琼华岛
- 卷之三 杜仲
- 卷之三 隗士杰
- 卷之四 散花天女(稿本作“散花仙女”)
- 卷之四 狗冢坡(稿本作“义犬”)
- 卷之四 节烈女
- 卷之四 牛鬼
- 卷之四 华月娘
- 卷之四 江氏
- 卷之四 方太史(稿本作“方安仁”)
- 卷之四 李智
- 卷之四 人狐换亲(稿本作“许怀芳”)
- 卷之四 伍丽娘
- 卷之四 谷一穗
- 卷之五 翠玉
- 卷之五 刘翁
- 卷之五 林闺英
- 卷之五 胡二姐
- 卷之五 某公子
- 卷之五 白猿
- 卷之五 某乙
- 卷之五 阿娇
- 卷之五 义鬼
- 卷之五 碧玉
- 卷之五 请乩
- 卷之五 来生债
- 卷之五 旱脚鱼
- 卷之五 潘泽沅
- 卷之六 秦丽娟
- 卷之六 詹如仙
- 卷之六 崔洁
- 卷之六 牛偿债(稿本作“常山某”)
- 卷之六 冯官屯(稿本作“田思义”)
- 卷之七 月仙
- 卷之七 路案
- 卷之七 巩生
- 卷之七 毕成
- 卷之七 虚娘
- 卷之七 水母三娘
- 卷之七 琼仙
- 卷之七 张春娇
- 卷之七 章邑生
- 卷之七 王威
- 卷之七 陇州三案
- 卷之七 王富段成
- 卷之八 顾清高
- 卷之八 江在新
- 卷之八 美人
- 卷之八 某邑案
- 卷之八 瑞雪
- 卷之八 赵诚
- 卷之八 恶梦
- 卷之八 许翠娥
- 卷之八 齐氏
- 卷之八 矫娘
- 卷之八 牛子良
- 卷之九 苏成
- 卷之九 颜星丽
- 卷之九 太原娼(稿本作“封云”)
- 卷之九 贺梦龄
- 卷之十 耿如梅
- 卷之十 林芳
- 卷之十 李司训
- 卷之十 鸦片烟
- 卷之十一 蒋廉
- 卷之十一 余母
- 卷之十一 合欢头
- 卷之十一 严三凤
- 卷之十一 董二晕
- 卷之十一 龙真穴的
- 卷之十一 绛云
- 卷之十一 开癞
- 卷之十一 带产出继
- 卷之十一 鬼狐遗方
- 卷之十一 查修文
- 附录一:跋中圭书
- 附录一:序张葆諴
- 附录一:序杜乔羽
- 附录一:序李佐贤
- 附录一:序黄琴轩
- 附录一:序吴炳荣
- 附录一:序侯功震
- 附录一:序尹述
- 附录一:序郑锡麟
- 附录一:序孙官云
- 附录一:序杨福祺
- 附录一:序汪仲洵
- 附录一:序王廷槐
- 附录一:序谭金诏
- 附录一:序王履中
- 附录一:序李恩寿
- 附录一:序侯维垣
- 附录一:题辞十章盖防如
- 附录一:题辞六章马国翰
- 附录一:题辞侯仲霖
- 附录一:题词余澐
- 附录一:题词二章蔡庆元
- 附录一:题词二章梁健
- 附录一:改烟雨楼志异元序宋翘
- 附录一:刻《烟雨楼续聊斋志异》改本例言宋翘
- 附录一:序何毓福
- 附录二:稿本所存原《益智录》目录
- 附录二:整理后记
『益智录』卷之七 水母三娘
- 本章共 1.1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水母三娘,孝妇也,博山颜神镇人,姓颜氏,号文姜,宋时敕封顺德夫人。旧传夫人生前,及笄适郭门,人以三娘称之。夫早逝,郭母遣嫁。三娘曰:“母之令媳嫁也何意?如嫌媳为累,愿各爨以事母。”母曰:“非也。为媳青年耳。”三娘曰:“女不可二夫,否则禽兽不如。”姑闻之,喜甚。三娘勤事纺织以事母。进馔时,母每有愁容;竭奉旨甘,仍无愉色。母谓三娘曰:“甘旨非贫家所宜,吾惟嫌水苦咸耳。”三娘思近村水皆如是,有大河违庄少远,约有五里,遂每日挹注以供母食。春秋虽劳,犹可忍受。夏日汗出如洗,小衣尽湿。冬月行未及家,水冻筲中。每逢天变,势难自往,不惜重费,雇人代取。十年之久,未尝一日缺母食。
一日,取水归至庄首,少休树下,忽一人牵坐骥至。骥见水欲饮,其人麾之,触筲倒地,水尽倾,三娘不语而泣。其人曰:“此非缺水之地,水倾再汲亦易,以此而泣,何咎仆之甚?”三娘曰:“吾非咎君子。此水取之少远,吾力不能再取,而家中急需乎此,事出两难,是以泣。”其人问之,三娘曰:“母非此不食。”曰:“每日取之乎?”三娘曰:“每日取之,已十年有余。”其人愕然曰:“勿泣。吾有一术,能使原水归器。”乃以策就湿地画符一道,俄而筲中水满,而湿地已干。遂以策授三娘曰:“归家注水巨瓮,将策竖立其中。水浅时提策而上之,水必随策而长,今而后可免挹注之苦。慎勿提策于瓮外。”言已,人骥俱杳。三娘归,试之果验。邻佑闻其异,爱其水甘,往往取用。先犹日提其策,后其策不沉不浮,任人取用,水不少减。三娘因得专力女工,手渐裕。姑终,罄有殡葬。尽七日,携冥资赴姑墓祭奠,方毕,忽闻庄中号哭甚众,急归。盖邻有新妇,赴瓮挹水,不知禁忌,拔策掷瓮外,瓮水暴涌,高喷丈馀,策化为龙绕瓮而戏。三娘归时,庄中水深已二尺许,乃行水上如平地,至瓮边,龙不见。三娘坐于瓮上,水不涌,旁出如泉,遂坐化。庄人捐资,就三娘坐化处作庙三楹以供之,祈祷辄验,香火日盛,由是名其镇曰颜神。三娘座下之泉,自为一渠,名孝妇河云。
虚白道人曰:颜神事,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余馆黄台山之月阳寺,寺有三娘神像。初为此传,缮稿就神前焚之,默祝曰:“纪事是否,祈赐教示。”入夜,梦老媪传神命曰:“夫人相召。”余从之去,至一大厅,见一少妇冠帔立俟于檐下,知为夫人,趋而为礼。入,赐坐,神曰:“日劳清神,代为作传,不胜感激。但其中有虚而未实者,亦有实而未详者,虚饰增惭,事迹不详,敝怀亦未慰也,愿先生笔削之。”余起身敬询,神历历言之。语毕辞出而梦醒,不胜惊异,遂坐以待旦,改录之如右。
郭缘生《续述征记》、李亢《独异志》均载此事,互有不同。孙沚亭相国作《颜山镇考》,以李说为近似。兹传得之神又复奇异,惜文定公未及见也。马竹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