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何福
- 卷之二 某伟
- 卷之二 于媪
- 卷之二 李义
- 卷之二 应富有
- 卷之二 宋蕙娘
- 卷之二 顾道全
- 卷之二 张清
- 卷之二 金瑞
- 卷之三 苏玉真
- 卷之三 义狼
- 卷之三 姚五官
- 卷之三 瑞红
- 卷之三 贺举人
- 卷之三 聂文焕
- 卷之三 福德会馆
- 卷之三 杨彩云
- 卷之三 赵阁老
- 卷之三 琼华岛
- 卷之三 杜仲
- 卷之三 隗士杰
- 卷之四 散花天女(稿本作“散花仙女”)
- 卷之四 狗冢坡(稿本作“义犬”)
- 卷之四 节烈女
- 卷之四 牛鬼
- 卷之四 华月娘
- 卷之四 江氏
- 卷之四 方太史(稿本作“方安仁”)
- 卷之四 李智
- 卷之四 人狐换亲(稿本作“许怀芳”)
- 卷之四 伍丽娘
- 卷之四 谷一穗
- 卷之五 翠玉
- 卷之五 刘翁
- 卷之五 林闺英
- 卷之五 胡二姐
- 卷之五 某公子
- 卷之五 白猿
- 卷之五 某乙
- 卷之五 阿娇
- 卷之五 义鬼
- 卷之五 碧玉
- 卷之五 请乩
- 卷之五 来生债
- 卷之五 旱脚鱼
- 卷之五 潘泽沅
- 卷之六 秦丽娟
- 卷之六 詹如仙
- 卷之六 崔洁
- 卷之六 牛偿债(稿本作“常山某”)
- 卷之六 冯官屯(稿本作“田思义”)
- 卷之七 月仙
- 卷之七 路案
- 卷之七 巩生
- 卷之七 毕成
- 卷之七 虚娘
- 卷之七 水母三娘
- 卷之七 琼仙
- 卷之七 张春娇
- 卷之七 章邑生
- 卷之七 王威
- 卷之七 陇州三案
- 卷之七 王富段成
- 卷之八 顾清高
- 卷之八 江在新
- 卷之八 美人
- 卷之八 某邑案
- 卷之八 瑞雪
- 卷之八 赵诚
- 卷之八 恶梦
- 卷之八 许翠娥
- 卷之八 齐氏
- 卷之八 矫娘
- 卷之八 牛子良
- 卷之九 苏成
- 卷之九 颜星丽
- 卷之九 太原娼(稿本作“封云”)
- 卷之九 贺梦龄
- 卷之十 耿如梅
- 卷之十 林芳
- 卷之十 李司训
- 卷之十 鸦片烟
- 卷之十一 蒋廉
- 卷之十一 余母
- 卷之十一 合欢头
- 卷之十一 严三凤
- 卷之十一 董二晕
- 卷之十一 龙真穴的
- 卷之十一 绛云
- 卷之十一 开癞
- 卷之十一 带产出继
- 卷之十一 鬼狐遗方
- 卷之十一 查修文
- 附录一:跋中圭书
- 附录一:序张葆諴
- 附录一:序杜乔羽
- 附录一:序李佐贤
- 附录一:序黄琴轩
- 附录一:序吴炳荣
- 附录一:序侯功震
- 附录一:序尹述
- 附录一:序郑锡麟
- 附录一:序孙官云
- 附录一:序杨福祺
- 附录一:序汪仲洵
- 附录一:序王廷槐
- 附录一:序谭金诏
- 附录一:序王履中
- 附录一:序李恩寿
- 附录一:序侯维垣
- 附录一:题辞十章盖防如
- 附录一:题辞六章马国翰
- 附录一:题辞侯仲霖
- 附录一:题词余澐
- 附录一:题词二章蔡庆元
- 附录一:题词二章梁健
- 附录一:改烟雨楼志异元序宋翘
- 附录一:刻《烟雨楼续聊斋志异》改本例言宋翘
- 附录一:序何毓福
- 附录二:稿本所存原《益智录》目录
- 附录二:整理后记
『益智录』卷之五 碧玉
- 本章共 2.9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龙佩铎,佚其名,大同山阴孝廉也,性慷爽,廉隅自重。一夜月明之下,有苍髯老人造谒,容貌修雅,服饰光灿,诘之。曰:“鄙人章氏,字圣舟。”谈吐文雅,公心悦之。既而曰:“君识夏三相公否?”曰:“年家晚辈,胡为不识?”章曰:“刻下獐皮价昂,夏相公明日射猎,必由此归,有猎獐,君盍求之?”龙曰:“仆生平不白取人物,决不为此。”章曰:“价买亦可。”曰:“买之而渠不索直,是巧取也,尤不可。”章袖出白金数两,置案间,曰:“仆急需此,敢烦代市。”龙愠曰:“市之而渠不要价,仆白使此银耶?且仆既不屑自为,肯为他人丧素守耶?请速收银两。”章收银而去,少顷复返,屈膝而跪。龙讶曰:“胡为此?事如切己,请起直言。”章曰:“实告君,猎獐即仆身。”公愕然曰:“盍早言之?见死不救非仁人。救之如何?”章曰:“将吾真身置静室,经夜能自苏。”公慨应之。章拜谢而去。次日公专俟之。日晡时,夏果率从人,驾鹰率卢,张弓携矢,乘马而至。龙公邀至家,饮以酒,故数猎实。见獐,抚之温,托裘敝求之。夏去后,龙至静室视之,獐已化为老人;扶之卧榻,饮以米粥,外扃室门。向晨视之,老人已无有矣。心虽惊异,亦度外置之。
龙家称富有已五世。佩铎时虽云式微,而富有之名仍遐迩传播。一夜有巨盗十八人,明火执杖,以石破外扉而入。龙大惧,曰:“有仇否?”盗曰:“无。但吾等十八人,按人各给白金百两,当即相率去。”龙曰:“吾家实无如许银两。”盗不听,将以巨石撞门。忽一老人自外至,谓众盗曰:“此良善之家,今已凌夷,实无多金给尔等。”盗曰:“汝为是家御侮耶?是自寻苦恼,死无怼。”群以利刃奔老人。龙穴窗窥之,甚为老人危,而众盗莫能伤之。老人以杖击盗,应手皆仆。未几,盗悉破头烂额而去。龙大喜,拔关急出,老人已杳。龙庄甚巨,居人约五百馀户。一夜被回禄,火借风力,势甚猛,不可向迩。龙居当下风,延烧数家,将及龙第,举家惶恐无措,忽见一人立墙头,含水喷之,火顿息,其人亦不见。龙以为福神保佑,杀牲报赛。
龙公车应礼部试,妻苗氏忽患水蛊,脐突背平,在法不治。忽来一丽人,年约及笄,自言能医夫人症。婢媪见之,女曰:“夫人之症属虚,非参苓附桂温补不可。然症至此,似非徒药力所能及,吾自别有妙术。”苗视女雅丽绝伦,问其芳名,答言碧玉。再细询之,曰:“勿深究,吾非无故而来者。”及晚服药后,女为之缓缓抚按,既而接吻,以气呵之。苗觉奇香透窍,热气一缕直达丹田,俄而溺下数器。明晨视之,腹有绉纹。调理月馀,平复如故。女曰:“官人归,勿言贵恙系妾医治。”苗应诺。女告辞,夫人固留之;比龙将归,而女始去。龙归又病,病由郁怒成痞,形坚而痛甚,攻下太多,遂泄泻不止。一月之间,肌体骨立,几不能起。家人已治后事。碧玉忽至,苗大喜,于别院接待之。曰:“官人之病,玉娘亦能医否?”曰:“能。此症宜大温补,非用枯矾、龙骨、粟谷、樗根之类不为功。”苗曰:“用之多多矣。”曰:“药不敌病,非药之无效。吾兼以医夫人术医之,保必速愈。但不可令官人见吾面,并不可令官人知医之者为吾也。”苗曰:“然则奈何?”曰:“伪为夫人可耳。”苗喜,遂谓龙曰:“妾闻一仙术,专治君疾。惟夜静无人,黑暗中方可行其术。君其试之?”龙可之。遂令人用毡毯掩户牖,息烛,始邀女入。龙觉脑麝穿鼻,曰:“何忽芳馥如是?”苗伪对曰:“昨君所配香料,贮囊佩之耳。”乃执竹筒,令龙含之,曰:“妾含上口,助长君气。”龙曰:“素尝接吻,何需筒?”女闻之欲出,苗牵之,谓龙曰:“禁声,勿令婢媪闻之,背地嘲笑。”女遂含竹筒以气吹之。龙觉遍体舒畅,不可言状。既而以手按腹病,缓缓推移之,如是三次。次日泻减十七,痛亦减半,龙大喜。次夜医治如前。方按摩时,龙笑曰:“可好医之,病愈后与卿共衾同枕时,仆自有以报之。”女闻之,掇手而出。苗从至他室,见女羞红满面,俯首不语,极力慰之曰:“官人知医之者为妾,不知是客,以客作妾,故出言放肆,愿谅格外。”女曰:“吾不怨官人,只恨自己多事,惹此羞辱。”移时,仍从苗入室,照前医治。三夜后,女曰:“愈矣。但再以十全八味等药,调理月馀,自可平复如常。”言已告辞。苗固留之,转瞬而渺,始知女非人。
某绅之女,以绝美闻,慕名者争委禽焉,悉不谐。龙闻之笑曰:“美或有之,绝恐未也。或爱之者以为美,姑取之以为绝耳。”后于盂兰会遇见之,方信其名不虚。注目视之;女既去,犹伫立如木偶。思念容华,辄废食寝,肌体日消。苗问之,以实告。苗曰:“君亦迂矣。此非势可求、货可得者,思之亦徒然耳。”龙曰:“吾亦知之,但耿耿于心不能忘。”遂以卧病,渐至危惫。苗甚忧之,忽忆碧玉必有仙术以治之,然恨无处奉请,不得已静夜虔祝,数夕女至。苗以龙病告女。女曰:“吾知之,但是病非吾所能医。”苗哀恳之,女曰:“仅有一术,但恐累及吾身,悔之无及。”曰:“其术谓何?”女耳语之。女艳妆谈笑中庭,苗暗谓龙曰:“某女果美耶?”曰:“然。”曰:“某女即美,应不及谈笑中庭者之尤美。”龙闻之,力疾起,隙窥之,大喜,顿忘沉疴。苗曰:“较某女如何?”曰:“实不及此。”苗伪曰:“女名碧玉,同村王某之内侄女。其父贪,欲购作媵妾,赂以重资,决无不谐。”龙笑颜顿开,食饮渐进。苗谢女。女曰:“勿谢,嗣有变故,无怨幸甚。吾从此不来矣。”苗欲与之再言,而女已不见。龙渐愈,欲烦媒媪购致碧玉,苗伪应之,支吾月馀。龙怼妻,以致反目。苗不得已,实告之。龙闻之大言曰:“碧玉杀我!”口吐鲜血,昏倒卧榻。移时始苏,忽迷忽醒,饮食不进。抵三日,忽觉有人摇之曰:“君何愚昧至此。”开目视之,碧玉也。曰:“卿杀我矣。”女笑曰:“妾未进酖相毒,执剑相伤,何加罪名于无辜?”龙曰:“卿不悯怜,仆之惨尤甚于饮酖被刺。”女笑曰:“妾兹来不复去。”龙如服顺气丸一料,精神为之倍爽,曰:“愿卿时在仆前,以慰渴想。”女应诺。凡汤药食饮,亲身奉进,夜宿对面床。龙心愿已足,十数日病愈。择日纳女。曰:“卿昨与夫人言,卿非无故而来者,果何谓也?”女曰:“日久自知。”
及三年,龙曰:“卿不生育乎?”对曰:“然。”龙曰:“嫡子痴如犬马,卿复不育,仆将从此绝矣。”盖龙子轩,年逾志学,不知男女。女曰:“轩之病,妾亦能医。”龙喜曰:“如果能之,胜卿生育矣。需何药味?”女曰:“药料实难,请别君二月,采诸山中。药味全而妾自至,君信乎否也?”曰:“信。”女遂别去。二月果至,曰:“药料全矣。俟阴雨连绵,用茅檐雨水煎服。”会秋霖雨日夜,如法煎药,使轩服之。少时,大嗥,口鼻出血,汗出如洗,疼痛之状不可睹。急呼女以药解之,而女已不知去向,龙及妻皆大惊。移时轩卒。龙痛子之切,顿忘其痴,苗哭之尤恸。忽见轩以手祛蝇,急视之,已苏,曰:“母恸矣。”起身坐榻上,言语清朗,毫无痴意。夫妇大喜,极德女,意女必仙人。忽见粉壁有一红帖,上书:“碧玉非他,即君所救猎獐之女。前盗、火等事,妾父亲身救济,嗣令妾时如君家,量事保护,以报鸿恩云。”
虚白道人曰:獐之报德,可谓至矣。然观孝廉语獐之言,毫无图报之心。可知不图报而报者益力,情也,亦理也。若以数年把臂之交,当躬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其羞此獐也不亦多乎?可以人而不如异类乎!
毛兽犹知报德,况人乎?然而,不施德者何以得报也?噫,德可好哉!黄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