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序
- 卷首
- 卷一【省斋文藁一】
- 卷二【省斋文藁二】
- 卷三【省斋文藁三】
- 卷四【省斋文藁四】
- 卷五【省斋文藁】
- 卷六【省斋文藁六】
- 卷七【省斋文藳七】
- 卷八【省斋文藁八】
- 卷九【省斋文藁九】
- 卷十【省斋文藁十】
- 卷十一【省斋文藳十一】
- 卷十二【省斋文藁十二】
- 卷十三【省斋文藁十三】
- 卷十四【省斋文藳十四】
- 卷十五【省斋文藁十五】
- 卷十六【省斋文藳十六】
- 卷十七【省斋文藁十七】
- 卷十八【省斋文藁十八】
- 卷十九【省斋文藳十九】
- 卷二十【省斋文藳二十】
- 卷二十一【省斋文藁二十一】
- 卷二十二【省斋文藳二十二】
- 卷二十三【省斋文藳二十三】
- 卷二十四【省齐文藳二十四】
- 卷二十五【省斋文藳二十五】
- 卷二十六【省斋文藳二十六】
- 卷二十七【省斋文稿二十七】
- 卷二十八【省斋文稿二十八】
- 卷二十九【省斋文稿二十九】
- 卷三十【省斋文稿三十】
- 卷三十一【省斋文稿三十一】
- 卷三十二【省斋文稿三十二】
- 卷三十三【省斋文稿三十三】
- 卷三十四【省斋文稿三十四】
- 卷三十五【省斋文稿三十五】
- 卷三十六【省斋文稿三十六】
- 卷三十七【省斋文稿三十七】
- 卷三十八【省斋文稿三十八】
- 卷三十九【省斋文稿三十九】
- 卷四十【省斋文稿四十】
- 文忠平园续槀原序
- 卷四十一【平园续槀一】
- 卷四十二【平园续槀二】
- 卷四十三【平园续槀三】
- 卷四十四【平园续槀四】
- 卷四十五【平园续槀五】
- 卷四十六【平园续藁六】
- 卷四十七 【园续稿七】
- 卷四十八【平园续稿八】
- 卷四十九【平园续稿九】
- 卷五十【平园续稿十】
- 卷五十一【平园续稿十一】
- 卷五十二【平园续稿十二】
- 卷五十三【平园续稿十三】
- 卷五十四【平园续稿十四】
- 卷五十五【平园 稿十五】
- 卷五十六【平园续稿十六】
- 卷五十七【平园续稿十七】
- 卷五十八【平园续稿十八】
- 卷五十九【平园续稿十九】
- 卷六十【平园续稿二十】
- 卷六十一【平园续稿二十一】
- 卷六十二【平园续稿二十二】
- 卷六十三【平园续稿二十三】
- 卷六十四【平园续稿二十四】
- 卷六十五【平园续稿二十五】
- 卷六十六【平园续稿二十六】
- 卷六十七【平园续稿二十七】
- 卷六十八【平园续稿二十八】
- 卷六十九【平园续稿二十九】
- 卷七十【平园续稿三十】
- 卷七十一【平园续稿三十一】
- 卷七十二【平园续稿三十二】
- 卷七十三【平园续稿三十三】
- 卷七十四【平园续稿三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平园续稿三十六】
- 卷七十七【平园续稿三十七】
- 卷七十八【平园续稿三十八】
- 卷七十九【平园续稿三十九】
- 卷八十【平园续稿四十】
- 卷八十一【省斋别稿一】
- 卷八十二【省斋别稿二】
- 卷八十三【省斋别稿三】
- 卷八十四【省斋别稿四】
- 卷八十五【省斋别稿五】
- 卷八十六【省斋别稿六】
- 卷八十七【省斋别稿七】
- 卷八十八【省斋别稿八】
- 卷八十九【省齐别稿九】
- 卷九十【省斋别稿十】
- 卷九十一【词科旧稿一】
- 卷九十二【词科旧稿二】
- 卷九十三【词科旧稿三】
- 卷九十四【掖垣类藁一】
- 卷九十五【掖垣类藁二】
- 卷九十六【掖垣类稿三】
- 卷九十七【掖垣类藁四】
- 卷九十八【掖垣类藁五】
- 卷九十九【掖垣类藁六】
- 卷一百【掖垣类藁七】
- 卷一百一【玉堂类藁一】
- 卷一百二【玉堂类藁二】
- 卷一百三【玉堂类藁三】
- 卷一百四【玉堂类稿四】
- 卷一百五【玉堂类稿五】
- 卷一百六【玉堂类稿六】
- 卷一百七【玉堂类藳七】
- 卷一百八【玉堂类藁八】
- 卷一百九【玉堂类稿九】
- 卷一百十【玉堂类藁十】
- 卷一百十一【玉堂类藁十一】
- 卷一百十二【玉堂类稿十二】
- 卷一百十三【玉堂类稿十三】
- 卷一百十四【玉堂类稿十四】
- 卷一百十五【玉堂类藁十五】
- 卷一百十六【玉堂类藁十六】
- 卷一百十七【玉堂类藁十七】
- 卷一百十八【玉堂类藁十八】
- 卷一百十九【玉堂类藁十九】
- 卷一百二十【玉堂类藁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政府应制藁】
- 卷一百二十二【历官表奏一】
- 卷一百二十三【历官表奏二】
- 卷一百二十四【历官表奏三】
- 卷一百二十五【历官表奏四】
- 卷一百二十六【历官表奏五】
- 卷一百二十七【历官表奏六】
- 卷一百二十八【历官表奏七】
- 卷一百二十九【历官表奏八】
- 卷一百三十【历官表奏九】
- 卷一百三十一【历官表奏十】
- 卷一百三十二【历官表奏十一】
- 卷一百三十三【历官表奏十二】
- 卷一百三十四【奏议一】
- 卷一百三十五【奏议二】
- 卷一百三十六【奏议三】
- 卷一百三十七【奏议四】
- 卷一百三十八【奏议五】
- 卷一百三十九【奏议六】
- 卷一百四十【奏议七】
- 卷一百四十一【奏议八】
- 卷一百四十二【奏议九】
- 卷一百四十三【奏议十】
- 卷一百四十四【奏议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五【奏议十二】
- 卷一百四十六【奏诏録一】
- 卷一百四十七【奉诏録二】
- 卷一百四十八【奉诏録三】
- 卷一百四十九【奉诏録四】
- 卷一百五十【奉诏録五】
- 卷一百五十一【奉诏録六】
- 卷一百五十二【奉诏録七】
- 卷一百五十三【承明集一】
- 卷一百五十四【承明集二】
- 卷一百五十五【承明集三】
- 卷一百五十六【承明集四】
- 卷一百五十七【承明集五】
- 卷一百五十八【承明集六】
- 卷一百五十九【承明集七】
- 卷一百六十【承明集八】
- 卷一百六十一【承明集九】
- 卷一百六十二【承明集十】
- 卷一百六十三【亲征録】
- 卷一百六十四【龙飞録】
- 卷一百六十五【归庐陵日记】
- 卷一百六十六【闲居録】
- 卷一百六十七【泛舟游山録】
- 卷一百六十八【泛舟游山録二】
- 卷一百六十九【泛舟游山録】
- 卷一百七十【乾道庚寅奏事録】
- 卷一百七十一【乾道壬辰南归録】
- 卷一百七十二【思陵录上】
- 卷一百七十三【思陵録下】
- 卷一百七十四【淳熙玉堂杂记上】
- 卷一百七十五【淳熙玉堂杂记中】
- 卷一百七十六【淳熙玉堂杂记下】
- 卷一百七十七【二老堂诗话上】
- 卷一百七十八【二老堂诗话下】
- 卷一百七十九【二老堂杂志卷一】
- 卷一百八十【二老堂杂志卷二】
- 卷一百八十一【二老堂杂志卷三】
- 卷一百八十二【二老堂杂志卷四】
- 卷一百八十三【二老堂杂志卷五】
- 卷一百八十四【玉蘂辨证】
- 卷一百八十五【近体乐府】
- 卷一百八十六【书稿一】
- 卷一百八十七【书稿二】
- 卷一百八十八【书稿三】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附录卷一
- 附录卷二
- 附录卷三
- 附录卷四
- 附录卷五
『文忠集』卷九十【省斋别稿十】
- 本章共 2.6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5
钦定四库全书
文忠集卷九十【省斋别稿十】
宋 周必大 撰
墓志铭 祭文 祝文【并代作】
墓志铭
左朝请大夫王公【葆】墓志铭【代阁直学士张震乾道三年】
绍兴辛未震对策集英殿天子嘉其狂直不黜而进之时尚书郎王公彦光为覆考官既赐第例上谒知其君子人也後数岁与考上舍试公以御史监视自鏁闱至掲榜日夜谈经论文仆仆灯尽不休又知公督学醇儒愈益加敬焉居顷之天子议置相人怀向背公独介然持正论予盖耳闻目击窃叹息以谓儒者操守当如是矣其後公守汉汉予乡也虽宦游它邦实闻其政异乎泥古而不通者今上登极忝执法殿中乃抗跋道公立朝本末与治郡善状事虽报闻旋以大理少卿召公而公久劳于蜀力求便安复持节于外未几而病遂以不起将葬其孤不属他人铭之数千里谒於予非以予知公深耶其何可辞公讳葆彦光字也吴郡崑山人曾祖制祖申皆隐居不仕父亿乐道好善一乡推长者以公升朝累赠右中散大夫母令人史氏公自幼志识絶人读书几废寝食弱冠以通经能文称由学校贡太学每试常右诸生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调通州海门尉未上改处州丽水主簿兴守檄治关隘公规模闳远不类少吏当路材之用荐举陞秩而去绍兴改元天子思广言路讲求贤良等科公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其末以储嗣为言执政读而奇之欲试以事会诏侍从举剧令得常之宜兴邑大比屋皆士族固已难治而淮浙兵拏盗起将士往来憧憧稍乏兴辄以军法从事僚吏骇窜公白父母曰食君禄无爱元理有弟可养亲母以某为念也明日取丞簿印兼佩之自晨治事至暮未尝退食将有颉颃妄求辄面折力拒人为股栗公弗恤也久之民德公不扰吏服公不可欺相与协力应军须而武将亦知公勇于义稍稍自戢於是简条教立纲纪专意息民视它邑独晏然至今父老犹能言当时之事称公之善也秩满部使者交荐而郡守雅不乐风宗室子尝为公所絶者使索公有榜通衢来告者至掠治邑胥条公过失卒无所得而止改左宣教郎朝廷将用公于边公以亲老辞乃调临安府仁和丞改江隂军教授丁中散忧服阕通判掦州入监登闻检院迁宗正寺主簿转本寺丞赐绯衣银鱼擢司封员外郎兼玉牒所检讨官於时史令人老矣公养志尽孝朝士咨美竟以忧去三年杜门读丧礼人不见其面免丧以旧官召兼权考功当是时百司无敢可否事公独伸滞直枉当官不避未閲月须髪为白有蜀士黎洋者以改秩赇吏文书成贿不如约吏怼诣曹自首而逃洋下大理狱而吏不可得公白侍郎法虽有取与同罪之文而事非骫法勿坐与者请释洋破吏诡计侍郎摇手曰正蜀士多资祸及吾属矣公拂衣起曰避嫌挤人吾不忍也自白执政释之其忘已尽公类此今魏丞相常语人铨曹得王公寒士之幸也俄兼权国子司业拜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公自入朝安于平进同僚骤用者踵相蹑怡然无愠色晚用侍御史荐入台复以正议不为衆悦上章请外得知广德军秦氏初失势有江东使者讳出其门追治王晌守宣城亡失常平钱粮事甚急逮系平人满牢狱久之无验公下车首理出之使者劾公惠奸公亦奏使者挠法事下他司并治而公词直使者既重坐公才解守符旋起知汉州抚绥善良锄治奸猾境内大治乃缮修学舍增葺城垒百废具举蜀人謡云广汉南隆阙清强天子闻而嘉为南隆守就升部而刺史而擢公泸南安抚使知泸州引周名士劾退贪吏然後填以无事阖境大治踰年以疾求归徙池州遂拜廷尉贰道改浙东提点刑狱时隆兴元年春也会稽近行阙政尚姑息公屡行帅事疾恶弥厉岁歉请厚捐民租仇家因飞谋造谤会公疾得请遂主管台州崇道观初宜兴民怀公不已公亦乐其溪山乃卜居焉乾道三年公年七十矣以六月告老是月十九日卒于正寝积官左朝请大夫元配许氏门下侍郎文定公将之孙再娶里人张氏皆赠宜人今宜人庄氏右朝奉郎安诗之女生二子嘉言右修职郎嘉宾右廸功郎并监潭州南岳庙二女嫁左朝奉郎新知南剑州周某左奉议郎新监行在都进奏院唐子夀孙二人将仕郎绍祥广孙二子以是年十月十六日奉公柩归葬崑山先茔之侧实积善乡新漕里也公起布衣?学力行为乡里所敬後生奇士争造门问道公指授有方人人成其材好贤乐善出于天性贫者周之未遇者为揄掦致声誉後多至执政大僚今温守李衡倜傥有大志公一见稠人中妻以从妹世以公为知人教子弟侄甥甚至登第荐名无虚榜吴中论儒素称王氏公平居恂恂寡言临事毅然不可夺天资精明善搃理庶务然不自以为能也虽稍更中外任使而援进不若忌嫉之衆闲曹远官必久次向进用时辄亟徙素所藴蓄百未?一汨汨以老公亦自知不偶益留意经学而尤邃于春秋尝读孟子彼善於此之句悟圣人作经深旨以谓当时名卿有功而贤者莫如管仲子产晏子三人姓名略不概见其他可类推矣又曰圣经如化工之造物有自然法象盖昔人所未尝及者用心三十年乃成集传十五卷去取是非不措一毫私意於其间书成叹吾精力尽於此後当有知我者呜呼如彦光庶几无愧于古之儒矣铭曰
我观万物 皆备于书 古之用才 有不在儒怀以功利 假以朱愚 人自妄耳 匪书之辜有美王公 秀出三吴 学耻空言 志儒之初事君不欺 临政不迂 忠纯是遵仁义是趋用罔尽才 而誉有余 平生所得春秋赏诛书成而殁 公不为殂 铭以昭之 尚後之孚文山人墓志【代大兄乾道四年】
文生安国字德臣庐陵永和镇人父士庆母刘氏少攻书长挟青囊术游四方轻财尚义闾里称之年五十五以乾道丁亥正月十九日病殁於是长子已死刘氏癃老而幼子卯僧生才九年昔我祖考之葬金凤生实售其地且宣力焉乃为买棺子穴经营归窆以慰生母子之心其地在水东之阳田岁戊子月壬戌日甲申也
祭文
祭徐孺人文【代方卿绍兴二十九年】
惟灵禀资婉嬺植德慈祥早着妇仪苹屡羞於南涧晚隆母道萱正茂於北堂丝纶叠拜於命书綉斧日勤于荣养已越八龄之夀更全五福之名逮此永归可无遗恨某幸陪令子同奉使华问疾踰旬竟爽三年之艾伤心是日空陈一束之刍缅想慈灵来歆薄奠
又路祭文【绍兴三十年正月三日】
呜呼淑人之来藤舆綉帘肤使侍後歌钟导前今其去矣丹旐翩翩孝?有子傍观涕涟忧喜聚门理之必然举此一觞归安九泉
祭岳都统母夫人文【绍兴三十年】
嗟嗟夫人慈良柔懿嫓德娠贤庶几无愧截髪馔宾成子之志如晋士衡上流受寄夫人之贤可谓至矣烈烈元戎孝思不匮红饰外拥彩衣入戏文驷雕轩观瞻有炜如唐公武以显翟氏夫人之福可谓备矣惟贤惟福人难我易钿轴金葩生享其贵夀考令终没也何怼陈辞荐酒孝子之慰
同前
於惟夫人善并美具是生贤子允文且武出縂万兵如虎如貔三牲五鼎受养慈闱天子善加锡之象服相彼石窌开以汤沐惟富与贵人生所艰孰如夫人独享其全谓当百年鹤发儿齿以慰其子享荣无已彼苍难谌奄?忽焉朝露流薤北堂谢萱凡兹联事一哀莫助遥致奠觞维子之故
祝文
七兄亲迎归庙见祝文【代大兄隆兴二年】
传曰婚礼者上以事宗庙故君子重之兹者仲弟某亲迎于向氏礼成而归谨涓休辰祗谒于庙所以遵古宜也夫惟祖考安之则肥家继後世於是乎在伏惟尚享伯考伯母加赠通议恭人祝文【代大兄淳熙元年十月】
必逹不肖昔者不能仰副教育致其禄养迄赖遗?获通朝籍去岁之冬幸值国家对越天地溥推漏泉之泽肆我考妣再膺褒赠之典则又守官闽服不获躬致告?于墓道大惧稽留上命益重不孝之罪谨遣弟必正以告尚飨
文忠集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