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序
- 卷首
- 卷一【省斋文藁一】
- 卷二【省斋文藁二】
- 卷三【省斋文藁三】
- 卷四【省斋文藁四】
- 卷五【省斋文藁】
- 卷六【省斋文藁六】
- 卷七【省斋文藳七】
- 卷八【省斋文藁八】
- 卷九【省斋文藁九】
- 卷十【省斋文藁十】
- 卷十一【省斋文藳十一】
- 卷十二【省斋文藁十二】
- 卷十三【省斋文藁十三】
- 卷十四【省斋文藳十四】
- 卷十五【省斋文藁十五】
- 卷十六【省斋文藳十六】
- 卷十七【省斋文藁十七】
- 卷十八【省斋文藁十八】
- 卷十九【省斋文藳十九】
- 卷二十【省斋文藳二十】
- 卷二十一【省斋文藁二十一】
- 卷二十二【省斋文藳二十二】
- 卷二十三【省斋文藳二十三】
- 卷二十四【省齐文藳二十四】
- 卷二十五【省斋文藳二十五】
- 卷二十六【省斋文藳二十六】
- 卷二十七【省斋文稿二十七】
- 卷二十八【省斋文稿二十八】
- 卷二十九【省斋文稿二十九】
- 卷三十【省斋文稿三十】
- 卷三十一【省斋文稿三十一】
- 卷三十二【省斋文稿三十二】
- 卷三十三【省斋文稿三十三】
- 卷三十四【省斋文稿三十四】
- 卷三十五【省斋文稿三十五】
- 卷三十六【省斋文稿三十六】
- 卷三十七【省斋文稿三十七】
- 卷三十八【省斋文稿三十八】
- 卷三十九【省斋文稿三十九】
- 卷四十【省斋文稿四十】
- 文忠平园续槀原序
- 卷四十一【平园续槀一】
- 卷四十二【平园续槀二】
- 卷四十三【平园续槀三】
- 卷四十四【平园续槀四】
- 卷四十五【平园续槀五】
- 卷四十六【平园续藁六】
- 卷四十七 【园续稿七】
- 卷四十八【平园续稿八】
- 卷四十九【平园续稿九】
- 卷五十【平园续稿十】
- 卷五十一【平园续稿十一】
- 卷五十二【平园续稿十二】
- 卷五十三【平园续稿十三】
- 卷五十四【平园续稿十四】
- 卷五十五【平园 稿十五】
- 卷五十六【平园续稿十六】
- 卷五十七【平园续稿十七】
- 卷五十八【平园续稿十八】
- 卷五十九【平园续稿十九】
- 卷六十【平园续稿二十】
- 卷六十一【平园续稿二十一】
- 卷六十二【平园续稿二十二】
- 卷六十三【平园续稿二十三】
- 卷六十四【平园续稿二十四】
- 卷六十五【平园续稿二十五】
- 卷六十六【平园续稿二十六】
- 卷六十七【平园续稿二十七】
- 卷六十八【平园续稿二十八】
- 卷六十九【平园续稿二十九】
- 卷七十【平园续稿三十】
- 卷七十一【平园续稿三十一】
- 卷七十二【平园续稿三十二】
- 卷七十三【平园续稿三十三】
- 卷七十四【平园续稿三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平园续稿三十六】
- 卷七十七【平园续稿三十七】
- 卷七十八【平园续稿三十八】
- 卷七十九【平园续稿三十九】
- 卷八十【平园续稿四十】
- 卷八十一【省斋别稿一】
- 卷八十二【省斋别稿二】
- 卷八十三【省斋别稿三】
- 卷八十四【省斋别稿四】
- 卷八十五【省斋别稿五】
- 卷八十六【省斋别稿六】
- 卷八十七【省斋别稿七】
- 卷八十八【省斋别稿八】
- 卷八十九【省齐别稿九】
- 卷九十【省斋别稿十】
- 卷九十一【词科旧稿一】
- 卷九十二【词科旧稿二】
- 卷九十三【词科旧稿三】
- 卷九十四【掖垣类藁一】
- 卷九十五【掖垣类藁二】
- 卷九十六【掖垣类稿三】
- 卷九十七【掖垣类藁四】
- 卷九十八【掖垣类藁五】
- 卷九十九【掖垣类藁六】
- 卷一百【掖垣类藁七】
- 卷一百一【玉堂类藁一】
- 卷一百二【玉堂类藁二】
- 卷一百三【玉堂类藁三】
- 卷一百四【玉堂类稿四】
- 卷一百五【玉堂类稿五】
- 卷一百六【玉堂类稿六】
- 卷一百七【玉堂类藳七】
- 卷一百八【玉堂类藁八】
- 卷一百九【玉堂类稿九】
- 卷一百十【玉堂类藁十】
- 卷一百十一【玉堂类藁十一】
- 卷一百十二【玉堂类稿十二】
- 卷一百十三【玉堂类稿十三】
- 卷一百十四【玉堂类稿十四】
- 卷一百十五【玉堂类藁十五】
- 卷一百十六【玉堂类藁十六】
- 卷一百十七【玉堂类藁十七】
- 卷一百十八【玉堂类藁十八】
- 卷一百十九【玉堂类藁十九】
- 卷一百二十【玉堂类藁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政府应制藁】
- 卷一百二十二【历官表奏一】
- 卷一百二十三【历官表奏二】
- 卷一百二十四【历官表奏三】
- 卷一百二十五【历官表奏四】
- 卷一百二十六【历官表奏五】
- 卷一百二十七【历官表奏六】
- 卷一百二十八【历官表奏七】
- 卷一百二十九【历官表奏八】
- 卷一百三十【历官表奏九】
- 卷一百三十一【历官表奏十】
- 卷一百三十二【历官表奏十一】
- 卷一百三十三【历官表奏十二】
- 卷一百三十四【奏议一】
- 卷一百三十五【奏议二】
- 卷一百三十六【奏议三】
- 卷一百三十七【奏议四】
- 卷一百三十八【奏议五】
- 卷一百三十九【奏议六】
- 卷一百四十【奏议七】
- 卷一百四十一【奏议八】
- 卷一百四十二【奏议九】
- 卷一百四十三【奏议十】
- 卷一百四十四【奏议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五【奏议十二】
- 卷一百四十六【奏诏録一】
- 卷一百四十七【奉诏録二】
- 卷一百四十八【奉诏録三】
- 卷一百四十九【奉诏録四】
- 卷一百五十【奉诏録五】
- 卷一百五十一【奉诏録六】
- 卷一百五十二【奉诏録七】
- 卷一百五十三【承明集一】
- 卷一百五十四【承明集二】
- 卷一百五十五【承明集三】
- 卷一百五十六【承明集四】
- 卷一百五十七【承明集五】
- 卷一百五十八【承明集六】
- 卷一百五十九【承明集七】
- 卷一百六十【承明集八】
- 卷一百六十一【承明集九】
- 卷一百六十二【承明集十】
- 卷一百六十三【亲征録】
- 卷一百六十四【龙飞録】
- 卷一百六十五【归庐陵日记】
- 卷一百六十六【闲居録】
- 卷一百六十七【泛舟游山録】
- 卷一百六十八【泛舟游山録二】
- 卷一百六十九【泛舟游山録】
- 卷一百七十【乾道庚寅奏事録】
- 卷一百七十一【乾道壬辰南归録】
- 卷一百七十二【思陵录上】
- 卷一百七十三【思陵録下】
- 卷一百七十四【淳熙玉堂杂记上】
- 卷一百七十五【淳熙玉堂杂记中】
- 卷一百七十六【淳熙玉堂杂记下】
- 卷一百七十七【二老堂诗话上】
- 卷一百七十八【二老堂诗话下】
- 卷一百七十九【二老堂杂志卷一】
- 卷一百八十【二老堂杂志卷二】
- 卷一百八十一【二老堂杂志卷三】
- 卷一百八十二【二老堂杂志卷四】
- 卷一百八十三【二老堂杂志卷五】
- 卷一百八十四【玉蘂辨证】
- 卷一百八十五【近体乐府】
- 卷一百八十六【书稿一】
- 卷一百八十七【书稿二】
- 卷一百八十八【书稿三】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附录卷一
- 附录卷二
- 附录卷三
- 附录卷四
- 附录卷五
『文忠集』卷八十九【省齐别稿九】
- 本章共 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5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文忠集
钦定四库全书
文忠集卷八十九【省齐别稿九】
宋 周必大 撰
书 小简 亲书 乐语
书
上陈丞相书【代大兄绍兴三十一年】
某窃谓尊且荣者惟大丞相而事之重者亦莫大丞相若也官一品禄万锺运动枢极斡旋造化喜有赏温乎其春怒有罚凛然其秋百辟之所仪刑九重之所体貌仕宦至此信尊且荣矣鸡初鸣泽笏委佩翼趋於帝庭日与天子论经国安民之道退而坐庙堂则卿大夫以次白事郡国日有啓闻万务之微无不关总应酬小差利害立见人徒知位之尊而不知心常下也人徒见身之荣而不知念常深也丞相之事不几重矣乎中兴已来筑堤沙者十有二而相公应期佐圣为国元老海涵而岳镇之不足以喻其量也文经而武纬之不足以喻其才也逐日以新随风而流又不足以喻其勲业名声也今者独专魁柄裁成万化四方万里自一命以上孰不愿见而可使者事何由而济绩何由而成愿相公博采于平时精择于一旦参之以衆多之论照之以水监之明孰善理财孰善治民孰善济烦剧类而籍之以俟有用将见蔼蔼王多吉士惟君子使而媚于天子矣此择人所以贵夫有素也自古进退人才多不能冺爱憎置恩怨牛李纷纷迭相批根其祸有不可胜言者嗟夫势利之徒朝夕门墙虽一岁九迁其官彼且以为当得偃然有无涯不已之心缓急则向背见矣今贤人君子岂无常经擢用而废弃者而闲散者而典领藩郡者相公胡不引而置之台省寺监以责其効以尽其才乎夫专用後来孰若已试之详练峻迁骤用孰若迭入之均一释二美而不为殆非所以重爵禄慎名器也用人其可不以至公乎孟公绰之才不可屈之滕薛黄頴川之政不可移之宰辅何者小大不同故也设官分职其事不一赋才禀德其理亦不一奈何在上者不度能而授之在下者不量力而受之使强明干敏者或徘徊于散地而懦缓樗散者反应日不暇给之务乎任人随才此尤不可不汲汲也尝试以是行之则百官必称其职百官称职则万务自举矣相公都俞岩廊之上从容槐棘之间天下称其贤後世颂其美萧曹之勋何足道?某远方之鄙人也往者屡拜下风今以调官来行都窃喜相公之得时私慕相公之德化愿再望顔色而不无求知之意焉虽然自敌以上其?见不可无说有雅故者则恃其雅故有介绍者则取必介绍或以资格进或以论荐显咸无焉则又趋趄嗫嚅以効其勤滑稽脂韦以献其侫期必售乃已若某者孤寒无能而粗知自守者也既无前四事可以自媒由後之二者窃又耻之故殚精致思陈愚者千虑以仰禆聪明之万一庶几自别于旅进之士而妄意一盻之宠惟相公察其忠而恕其愚不宣
又上朱参政书
某不侫窃尝妄论自古贤人君子所以能任大事立大功修身则身修治国则国治者其说有三焉曰才曰学曰德而已盖人非才则无以行才非学则无以明学非德则无以成德方人之少也志气敏鋭视盘错肯綮莫不迎刃而解可谓有才矣然而天资虽高浩养未至中局所收守外物或得以摇之譬如乘轻车策骏马固可日驰千里至于积中任重则有时乎败矣故必少安下位深涵远业以尧舜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端其源以三代汉唐之事畅其流然後物来能名事至能应彼虽胶胶扰扰而吾天游自若也学明而德成其傚如此始可以为成材而堪世用矣昔诸葛孔明卧龙也然且躬耕南阳抱道草庐及蜀主三顾乃慨然以当世自任至唐元稹宗元之徒其才虽高其守未固骤居要路轻试而妄用之难乎免于颠沛矣由是而言才以行之学以明之德以成之固自有次第?恭惟阁下以经术文章少年取名第驰隽声所居之官大所为之绩成凡命宣谕于外者莫不交口称道章在公车可覆视也人谓日三接岁九迁矣顾乃轻视爵禄专意古学凡广大精微如六经奥美辨博如诸子上下数千百载如史氏典章法度如本朝率皆湥穷而力?之如是者二十年经纶之学富矣中外之望隆矣於是时也天人相之乃当主上励精更化图任旧人之际而阁下实首进焉一命而为争臣日以尧舜之仁义祖宗之勤俭沃上心正国是再命而为中执法非特奸邪畏其鲠峭也善类盖有赖焉三命而登庙堂则又尽以平昔之所言措诸行事今鼎席虚位进拜在旦暮矣人徒见阁下之德显着如此而不知天赋其才于初?所学於中如积春夏以成岁功而非一日所能至也某一介贱士身游大冶幸因调官得望顔色而言词浅讷不能歌咏勲业以为宾赞之藉姑臆度阁下杜德机而冒陈之若乃既见壶子则必有自失而走者矣不宣
小简
谢执政小简【代方縂领绍兴二十九年】
某官钧座某区申词之仪谨寘右幅即日恭惟雍容廊庙绥靖华戎六气顺迎钧候动止万福融和在序仰乞上为宗祊尽珍重理某无任恳祷不备
某猥以孤踪庇身大冶日与黎庶涵泳膏泽百生之幸无以喻云惟是违去荧座行再暮矣咫尺之书虽时凟显融之聼而奔走左右则未有期恋慕之私祗搅方寸尚乞矜念
某不侫读虞夏之书则知大臣谟明弼谐之功读商周之诰则知大臣立经陈纪之効昔闻其语今见其人某官迈德如臯陶格天如伊尹交修如传说至于制礼作乐则又视周公为无愧此非某之私言也天下之公言也敢以为黄阁之献
某人品么麽断断之无他技某官封植人材不弃菅蒯拔自常调列之郎曹资浅望轻常畏二十八宿之笑今乃第其功次曲加陶熔使预司府少列之选夫以名参卿月职应使星前人以为美仕而庸虚不肖者并得之自非造化深功岂易臻此空言何足叙感姑以见万分一耳
某窃考成周设官凡主计之臣鲜不及军旅之赋若乃均节财用则太宰专之盖所谓主计者不过吝出纳执式法而已唐以辅臣判度支用此道也今钱谷大计实本庙堂之规画顾乃録属吏之卜勤举陟明之盛典无功冒宠以惧以惭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愿赋是诗以为谢
某闻之书非可以尽言言非可以尽意然传千里之忞忞写寸心之拳拳舍是则无以自见用忘犯分澡雪精神裁为短啓致之记府其视言意两忘者不犹愈乎若曰坯穴微虫黄鼓太虚则某知罪矣
囘江东王运干【涣】小简
某顷趋佐尚书于版部稔闻俊誉恨一面之未遂也兹承赞画计台乃可朝夕见之何慰如之顾上眷犹有寒色而修涂不无动止卫生有术愿如之意而执事文学政事得家传者是宜妙龄秀发已为朝廷所知濶步要津可拱以俟婉婉幕中直假途耳既喜视印有期且庆峻擢之随至也
亲书
妻妹亲书【代外舅】
东阡西陌幸容自附于乡邻北富南贫敢谓见求于昏对既早识盈堦之玉遂远驰择壻之车伏惟某人得隽词塲信人门之俱美而某第几女留心女诫处闺阃以自修及笄方议於有行委币过勤於不弃施衿鞶而从父母虽未着於柔仪执箕箒而奉姑嫜亦勉承于嘉命乃如微物已具别牋
向宅亲书【已下并代大兄】
生而有文仲子所以归于我占之曰吉有妫所以育于姜惟二姓开天合之祥故六爻遇咸亨之象伏承令侄女几娘子袭紫传龟之後可想功容而某仲弟具位某裂荷焚芰之初不轻伉俪薄宦潇湘之境密瞻星斗之光敢以同生聘于犹子虽门闾不称颇违郑忽辞大之言然乡党相邻或得王褒欲婚之意敬陈薄币具载别牋
小一侄纳币胡氏亲书【绍兴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飞凤谐占已参同于初筮委禽匪强宜兼备于末将仿二纁三黑之仪成八木九金之数腆辞诚币侥昏礼之无违筵庙迎门俟主人之有命其如名物别具翰牋【白虎通云纳徵玄纁束帛离皮玄三法天纁二法地也】
十二弟韩氏纳币亲书【乾道四年五月】
求系当惩盍议朱陈之姓相攸可乐辄昏韩魏之家幸南北之俗同忘强嬴之势隔问名纳吉既荐辱于矜从束帛俪皮顾敢辞于菲薄其如名物别具牋封
江权卿亲书
姊妹若人未忘前好弟兄犹子许续嘉姻岂无他门是式古训伏承某人摛词塲屋擅无敌之声以某侄女某人毓质闺房及有行之岁远贻厚币申讲大婚因不失亲彼既笃通家之契人惟求旧此讵移择壻之车薄礼往酬别缄具载
赵尉亲书【乾道五年】
娈彼诸姬莫振周公之胄绪好成二姓敢攀高帝之子孙岂图流落之余乃讲绸缪之契伏承某人端庄有立素推宗室之英而某女纯静无华早慕闺门之秀荷良媒之远暨始嘉偶之夙成浩浩银潢正赖余波之及晖晖玉润更增朽质之光薄礼往酧别牋具载
王藴亲书【代王简嘉泰二年】
北陌东阡昔以朱陈为重故家遗俗今何齐郑之嫌幸附一廛之甿愿承二姓之好伏承令侄女三小娘闺门夙着在齐眉举案以非难而某侄孙登仕郎藴家阀虽衰尚坦腹东牀之自若占既谐于鸣凤喜或类于乘龙微物有常别缄具载
乐语
广德军鹿鸣燕乐语【代外舅绍兴二十六年】
兴贤能而献王妙选已书於乡老实币帛以将意旧章必燕於嘉宾伏惟解元诸先辈梦笔高才然萁思敏能赋拟卿云之作穷经谈伏郑之非连东海之六鳌气吞余子定聨城于一箭勇过三军知郡某官辍自经帷来分符竹体圣上崇儒之意敦郡侯劝驾之风爰即黄堂徧延珠履况右席雍容之别乘乃异时论譔之名流宾主俱贤疑是德星之聚舍吏民改观肯信儒冠之误身重茵争看于翻红叠鼓屡催于举白若古有训不醉无归但某等谬列伶人叨持乐色虽贱工之无取幸盛礼之亲逢不度荒芜敢陈口号
才子雍容入帝京使君劝驾意殊湥骑蟾定喜攀仙桂鸣鹿先须咏野芩好去玉阶方寸近休辞金盏十分斟明年三月莺花丽洗眼宫袍宴上林
请卢帅乐语【绍兴二十九年】
碧幢红斾将宣涡口之威名紫燕黄鹂先赏江南之佳丽爰闻宾宴用洽邻欢伏惟某官气亶金方谋高玉帐早提义旅全生聚於泗滨中领偏师荡妖氛於贑水谓合入司於岩陛乃勤出镇于帅藩缓带轻裘隐吴公之敌国折冲固圉贤李积之长城某官念两邦相望之非遥闻千骑来临而甚喜平分风月倾树樽罍盍尽醉於芳春庶少留於行色【云云】
三月春光未肯休两邦宾主縂风流照阶旌斾交辉暎环座笙歌竞劝酬尚有长红强半在休辞大白十分浮介圭早晚催归觐应记台城此日游
文忠集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