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目录
- ├ 自序
- └ 重版说明
- 卷一 论文
- ├ 敬告青年
- ├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 ├ 今日之教育方针
- ├ 抵抗力
- ├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 ├ 一九一六年
- ├ 吾人最后之觉悟
- ├ 新青年
- ├ 当代二大科学家之思想
- ├ 梅特尼廓甫
- ├ 阿斯特瓦尔特
- ├ 我之爱国主义
- ├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 ├ 宪法与孔教
- ├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 袁世凯复活
- ├ 论孔教问题
- ├ 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
- ├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 近代西洋教育
- ├ 复辟与尊孔
- ├ 西文译音私议
- ├ 人生真义
- ├ 驳康有为《共和平议》
- ├ 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 ├ 偶像破坏论
- ├ 有鬼论质疑
- ├ 附录一答陈独秀先生《有鬼论质疑》
- ├ 附录二难易乙玄君
- ├ 附录三诸子无鬼论
- ├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 ├ 附录一中西文明之评判译日本杂志《东亚之光》
- ├ 附录二功利主义与学术《东方》杂志十五卷六号
- ├ 附录三迷乱之现代人心《东方》第十五卷第四号
- ├ 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 ├ 附录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东方》十五卷十二号
- ├ 克林德碑
- ├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 ├ 《新青年》宣言
- ├ 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
- ├ 实行民治的基础“地方自治与同业联合两种小组织”
- ├ 自杀论——思想变动与青年自杀
- ├ 基督教与中国人
- ├ 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
- ├ 劳动者底觉悟——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职合会演说
- ├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 ├ 谈政治
- ├ 国庆纪念底价值
- ├ 新教育是什么?
- ├ 《每周评论》发刊词
- ├ 欧战后东洋民族之觉悟及要求
- ├ 除三害
- ├ 烧烟土
- ├ 请问蒋观云先生
- ├ 人种差别待遇问题
- ├ 关于北京大学的谣言
- ├ 朝鲜独立运动之感想
- ├ 为什么要南北分立?
- ├ 贫民的哭声
- ├ 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造成这根本罪恶的人是谁?
- ├ 孔教研究
- ├ 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
- ├ 山东问题与上海商会
- ├ 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
- ├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 ├ 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 ├ 《伙友》发刊词
- ├ 平民教育
- └ 基督教与基督教会
- 卷二 随感录
- ├ 随感录01
- ├ 随感录02
- ├ 随感录03
- ├ 随感录04
- ├ 随感录05
- ├ 随感录06
- ├ 随感录07
- ├ 随感录08
- ├ 随感录09
- ├ 随感录10
- ├ 随感录11
- └ 随感录12
- 卷三 通信
- ├ 答李大槐(佛教)
- ├ 答张永言(文学——人口)
- ├ 答汪叔潜(政党政治)
- ├ 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 ├ 答常乃惠(古文与孔教)
- ├ 答吴又陵(孔教)
- ├ 答程演生(国学与国文)
- ├ 答陈丹崖(新文学)
- ├ 答钱玄同(小说)
- ├ 答佩剑青年(孔教)
- ├ 答傅桂馨(孔教)
- ├ 答佩剑青年(孔教)
- ├ 答傅桂馨(孔教)
- ├ 三答常乃悳(儒教与家庭)
- ├ 答淮山逸民(道德)
- ├ 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
- ├ 四答常乃悳(孔教)
- ├ 答曾毅书(文学革命)
- ├ 再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 ├ 答刘竞夫(孔教)
- ├ 再答俞颂华(孔教)
- ├ 再答钱玄同书(译音)
- ├ 答李亨嘉(对德宣战)
- ├ 答胡子承(思想革新)
- ├ 答张护兰(文学革命与道德)
- ├ 答《新青年》爱读者(孔教)
- ├ 再答吴又陵(孔教)
- ├ 答顾克刚(政治思想)
- ├ 答陶孟和(世界语)
- ├ 三答钱玄同(文字符号与小说)
- ├ 答刘延陵(自由恋爱)
- ├ 四答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 ├ 答崇拜王敬轩者(讨论学理之自由权)
- ├ 答张豂子(新文学及中国旧戏)
- ├ 答张豂子(新文学及中国旧戏)
- ├ 答张寿朋(文学改良与孔教)
- ├ 答莫等(鬼相之研究)
- ├ 答易宗夔(论《新青年》之主张)
- ├ 答爱真(五毒)
- ├ 答知耻(工人底时间工资问题)
- ├ 答章积和(工人教育与工作时间)
- ├ 答费哲民(妇女、青年、劳动三个问题)
- ├ 答高铦(哲学思想与化学工业)
- ├ 再答知耻(劳动问题)
- ├ 答人社(男女同校问题)
- ├ 答赵仁铸(大学教授问题)
- ├ 三答知耻(工人教育问题)
- ├ 答郑贤宗(国家、政治、法律)
- ├ 答柯庆施(劳动专政)
- ├ 答皆平(广东——科学思想)
- ├ 答张崧年(英、法共产党——中国改造)
- ├ 答朱谦之(开明专制)
- ├ 答何谦生(同善社)
- └ 答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
『独秀文存』答胡子承(思想革新)
- 本章共 86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子承先生左右:
辱赐书,过蒙奖励,且矜且惭。先生讲学万山中,不识世俗荣利为何物,所遇门下诸贤,大都洁行而朴学,知先生之德教感人也深矣,溥矣。以硕德名宿如先生者,道破旧式思想之污浊,提倡教育精神之革新,新教育真教育之得见于神州大陆也,当为日不远矣。
吾国今日教育界之现象,上焉者为盲目的国粹主义,下焉者科举之变相耳,此先生所谓伪教育也。现代西洋之真教育,乃自动的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视的而非幻想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东洋式之伪教育,胥反乎此,欲求竞进,乌可得哉!先生倘以为不谬,尚希时赐教言,且指斥所不备,幸莫大焉:
独秀谨复一九一七,五,一。
附胡子承书
独秀先生大鉴:
屡读大志,深佩卓识。此时吾国凡百事业,靡不失败。其大原因,皆由思想未曾革新致然。盖思想为事实之母,社会事实之总和,必等于社会思想之总和,此自然公例,无何逃避。
仆尝太息痛恨于此日中国之教育,大多数为伪教育,以其形式则是而精神则非。一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其脑筋中固仍然未变革其数千年来污浊之思想也。以故兴学垂二十年,而迄鲜效果可言。严译《群学肄言》有云:“民质不良,祸害可以易端,而无由禁绝。”每诵斯语,衋然神伤。
今先生所主张之救国主义,独从改革青年思想入手,此诚教育之真精神所寄。必一般青年湔除其数千年来污浊之思想,而发生一种高尚纯洁适于世界二十世纪进化潮流之思想,然后吾国前途之新国民,乃能崭然露头角于新世界,而有以竟存而图强。
自来学说之力,足以左右世界;以先生之大雄无畏,推翻数千年来盘踞人人脑筋中之旧思想,而独辟町畦,以再造新中国,仆深信大志《新青年》出版之日,乃真正新中国之新纪元也。
夫真理者,最后之战胜。此次欧战结果,恐欧洲学者之思想界,尚有不适于用,而亟待革新者,而何况吾中国?
世界无尽,吾愿无尽,安得常与先生晤对一堂,俾共研求此最可宝贵之真理耶!卒臆妄陈,惟先生有以教之,幸甚。
专此
祇请道安。
弟胡晋接鞠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