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初集
- ├ 弁言
- ├ 一 开端
- ├ 二 前尘影事
- ├ 三 以往和现在
- ├ 四 首途
- ├ 五 到香港以前
- ├ 六 到香港以后
- ├ 七 在船上的《生活》同志
- ├ 八 到新加坡
- ├ 九 侨胞的愤慨
- ├ 一〇 船上的民族意识
- ├ 一一 到哥伦坡
- ├ 一二 惊涛骇浪后
- ├ 一三 海上零拾
- ├ 一四 月下中流
- ├ 一五 海程结束
- ├ 一六 威尼司
- ├ 一七 佛罗伦司
- ├ 一八 表面和里面
- ├ 一九 离意大利后的杂感
- ├ 二〇 世界公园的瑞士
- ├ 二一 出了世界公园
- ├ 二二 巴黎的特征
- ├ 二三 性的关系的解放
- ├ 二四 瑕瑜互见的法国
- ├ 二五 操纵于资产集团的巴黎报界
- ├ 二六 再谈巴黎报界
- ├ 二七 法国教育与中国留学生
- ├ 二八 法国的大学教授
- ├ 二九 法国的农村
- ├ 三〇 在法的青田人
- ├ 三一 由巴黎到伦敦
- ├ 三二 华美窗帷的后面
- ├ 三三 英伦的休战纪念日
- ├ 三四 世界新闻事业的一个中心
- ├ 三五 英报背景和对华态度
- ├ 三六 谈《泰晤士报》
- ├ 三七 《孟却斯特导报》的创造者
- ├ 三八 孟却斯特
- ├ 三九 利物浦
- ├ 四〇 继续努力解放的爱尔兰
- ├ 四一 凡勒拉访问记
- ├ 四二 从爱尔兰归途中
- ├ 四三 “巴立门的母亲”
- ├ 四四 如此救济!
- ├ 四五 纸上自由
- ├ 四六 大规模的贫民窟
- ├ 四七 独立观念中的叫化子
- ├ 四八 家属关系和妇女地位
- ├ 四九 英国教育的特点
- ├ 五〇 英国的华侨
- └ 五一 英伦杂碎
- 二集
- ├ 弁言
- ├ 五二 再到巴黎
- ├ 五三 游比杂谈之一
- ├ 五四 游比杂谈之二
- ├ 五五 唯一女性统治的国家
- ├ 五六 荷兰的商业首都
- ├ 五七 一个从未和中国人谈话过的德国女子
- ├ 五八 所谓领袖政治
- ├ 五九 褐色恐怖
- ├ 六〇 种族的成见和梦想
- ├ 六一 经济的难关——失业问题
- ├ 六二 纳粹统治下的教育主张
- ├ 六三 德国新闻业的今昔
- ├ 六四 南德巡礼
- └ 六五 游德余谈
- 三集
- ├ 弁言
- ├ 六六 初登西比尔
- ├ 六七 船上的一群孩子们
- ├ 六八 船上生活的一斑
- ├ 六九 两个会
- ├ 七〇 初到列宁格拉
- ├ 七一 上岸后的第一天
- ├ 七二 小布尔乔亚的末路
- ├ 七三 谈苏联旅行社
- ├ 七四 莫斯科的鸟瞰
- ├ 七五 莫斯科暑期大学
- ├ 七六 暑期大学的学生生活
- ├ 七七 中央文化休养公园
- ├ 七八 运动大检阅
- ├ 七九 夜间疗养院
- ├ 八〇 托儿所
- ├ 八一 托儿所的办法
- ├ 八二 堕胎院
- ├ 八三 妇孺卫护博物馆
- ├ 八四 幼稚园
- ├ 八五 一个农夫的演说
- ├ 八六 妓女治疗院
- ├ 八七 莫斯科的一个区政府
- ├ 八八 佛勒格机械厂
- ├ 八九 工资、工作时间和生产力
- ├ 九〇 社会化的工资
- ├ 九一 苏联工业的管理机构
- ├ 九二 苏联的工会
- ├ 九三 一个工厂的教育实验所
- ├ 九四 工人城
- ├ 九五 结婚和离婚
- ├ 九六 家属间的关系
- ├ 九七 民事注册局
- ├ 九八 性的关系的转变
- ├ 九九 发动机制造厂
- ├ 一〇〇 布尔穴俘公社
- ├ 一〇一 谒列宁墓
- ├ 一〇二 舒西努集体农场
- ├ 一〇三 集体农场的重要性
- ├ 一〇四 两个博物馆
- ├ 一〇五 诊治院和工人住宅
- ├ 一〇六 列宁的三歌
- ├ 一〇七 真理报的最新设备
- ├ 一〇八 言论自由的问题
- ├ 一〇九 苏联的南方
- ├ 一一〇 卡可夫的农场和工厂
- ├ 一一一 尼帕尔水电厂
- ├ 一一二 开放给大众的休养胜地
- ├ 一一三 雅尔他
- ├ 一一四 先锋营
- ├ 一一五 儿童疗养院
- ├ 一一六 狄卡特集体农场
- ├ 一一七 经奥得萨到基夫
- ├ 一一八 基夫的农场和工厂
- ├ 一一九 回到莫斯科
- ├ 一二〇 苏联的教育制度与其特点
- ├ 一二一 伯纳夫教育专门学校
- ├ 一二二 铁道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
- ├ 一二三 音乐专门学校
- ├ 一二四 莫斯科大学和航空职业中学
- ├ 一二五 纺织专门学校
- ├ 一二六 苏联的电影和戏剧
- ├ 一二七 不赚钱的商业
- ├ 一二八 衣食住行怎样?
- ├ 一二九 几位苏联的青年朋友
- ├ 一三〇 再经列宁格拉回伦敦
- └ 一三一 关于苏联的一般的概念
『萍踪寄语』一二二 铁道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
- 本章共 3.1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九月一日午后参观铁道专门学校(Railway Institute),先由校长在办公室里对我们讲述大概,随后他引导我们参观各实验室。该校长曾留学美国麻省工业专门学校,故能说英语,直接回答了我们不少问句。
该校成立已四年。现有学生三千五百人,大部分是工人的子弟,农民的子弟占百分之十五,有五百人是女子。教授七十五人,讲师二百四十二人,助理二百人。分五科:(1)建筑,(2)工程,(3)组织,(4)新铁道建造,(5)地道车建造。毕业年限最近定为五年。投考者须具七年普通教育(即将增为十年)程度,并做过两年或三年的工作的。现在学生中有一千一百人系青年党员。注重工人和工人子弟的容纳,这是记者所看过的专校的通例,差不多都占全体学生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是他们在目前阶段中所注重的所谓“社会的成分”(Social Composition);但是青年党员之多,却是以这个专校和以后所看到的航空专门学校为特别偏重,这也许是因为交通工程和航空事业,和军事都有特殊密切的关系罢。这个铁道专校的教授讲师里面却有百分之八十是在革命以前养成的专家,这是因革命政权逐渐巩固之后,政府事业已获得从前专家的合作了。(本年有两位专门教授是从德国聘来的。)
据该校长说,在第一次五年计划中,新造成的铁道达一万公里,其中有五千公里是在最近两三年中造成的,努力建设的程度可以概见。现在莫斯科新建造的地道车,第一次的十二个工程师,就是该校造成的专门人材。在去年(一九三三)由该校毕业的土木工程师达一千零三人,虽在这样加速度地养成,仍仅能供给百分之二十二的实际需要!该校长认为好的工程师不但是在技术上好,同时也须在组织工人大众上好,所以该校对于组织的研究也很重视;又认为工程师对于“政治经济”(political economy)和辩证法唯物论亦须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合于革命时代所需要的良好工程师,故该校于四千小时的课程中,有五百小时教授政治经济和辩证法唯物论。此外还有艺术、音乐、历史、文学等等研究组的组织,请专家指导,由学生选习。
该校原设有汽车路(high way)一门,后因工作繁重,另成一个专门学校。在已往五年中(即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期中),新造成的汽车路达八万公里,加上二十万公里新辟的泥路(dirt road),共达二十八万公里,故对于该项专门人材的需要,也异常的迫切。
学生每月每人所得津贴自七十五至一百廿五罗布,成绩特优的学生可得二百至三百五十罗布。教授薪金每月约七百罗布,讲师五百罗布,助理三百五十罗布。校长每月六百罗布。正在我们谈论这种待遇时,刚有一个女仆端茶进来(我们在校长办公室谈话时,并享到茶点),我乘便问校长,她在这里的每月工资多少;校长即代为转问,据说每月九十罗布。校长的月薪比教授少,这固然因为他是党员,同时也可见在建设时代的重视专家。
苏联的专门教育非常注重实习,这是一致的趋势。像这个铁道专校,在五年的修业时期中,须有五十星期的时期在全国各铁路上实习。此外在学校里也特重实验室里的工作。该校有十个大规模的实验室。其中有符号实验室,在一个大实验室里铺着雏形的轨道,上面有许多辆的雏形火车,各站有红绿各色的电灯,发动机一开,火车隆隆蜿蜒着向前驶,红绿灯依规定的情形,开的开,关的关。还有其他运用机械使用的各种符号,均依实际情形,缩小表现。该实验室的四周有栏杆围着的台。立在台上可以纵览全部的情形。我们进该实验室的时候,由该室的一位女助理开演一部分的机械给我们看。又看到一个材料强度实验室(Strength of Material Laboratory),由一位老教授指导着几个学生实验给我们看。这位老教授已须发皓白,看上去至少在六十岁以上了,脾气很大,学生举动有时慢些,或有时物件拿错了,他即怒形于色,非常严厉,但那些学生却非常敬重他,小心谨慎,事事服从,一点没有执拗或不愿的表示。他们那种敬重师长的态度,殊不多见,想来也许这位老专家的学识经验皆有以服人,所以虽有那样暴躁的缺点,仍得到他的学生们的敬重罢。
该校实验室里的测量器,只有两副是德国货,其余许多都是在苏联自己制造的。在力学实验室里用的器械,除有一副是美国货外,其余也都是在苏联自己制造的,据说有些还是在该实验室里独出心裁发明的。他们在技术上和机械的制造上,处处表现着力求自立的精神,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的注意。
该校的工会分部(即所谓专业委员会)属于铁道工人工会(Trade Union of Railway Workers)。全体学生都是会员。每人每月出所得津贴百分之一作工会会费。该校也有党的细胞,据说其效用如下:(1)批评校务,以求改进;(2)帮助学生加速努力于功课,主持社会主义的竞赛;(3)改进生活的状况;(4)协助工会分部执行奖励学生事项。(例如成绩特优的学生得送往克里米亚休养以及其他等等权利。)两年前该校曾送廿八个成绩特优的学生往美国留学。该校长认为美国的麻省工业专门学校是个最好的专门学校,该校有的地方还不及它。苏联对于美国的技术向来是表示非常佩服的,他们正努力在这方面虚心学习,并希望不久能超过美国。
九月二日上午十一点参观实验模范职业学校(Experimental and Model Polytecnicum)。该校成立已十年,惟最近更加扩充,原为三层楼建筑,现已新加两层。有职业中学和专门学校两部。
职业中学旨在养成工业上所需要的中等程度的化学技师和机械技师,四年毕业,入学者须具有“七年学校”的程度。入学后最初两年各科受同样的课程;其次两年才依专科分组,在专门实验室中工作。现有学生一千一百人,其中百分之六十六为女生。中学部全体学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为工人和工人的子女;百分之四十为专家的子女,集体农场农夫的子女,和雇员的子女。学生所得津贴,第一年每月每人六十罗布,以后每月一百十罗布。现有的学生年龄自十五岁至十八岁。全体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十领得津贴,其余的百分之三十虽免费,但没有津贴,因为他们的家长在经济上有力量供给他们。原来苏联对于职业学校或专门学生的津贴是逐渐扩充的,在第一次五年计划初开始时,只有百分之四五十得到津贴;其后因五年计划的成功,国家经济力随之增加,所以到这第一次计划终了时,得到津贴的学生便增到百分之七八十,其余的,比较在经济力量可以供给子女一部分费用的家长还是要尽力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没有剥削制度存在的社会里,所谓国家经济力的增高,不是替任何私人装腰包,其最后的利益却是公诸社会的;国家经济力逐渐增加,人民所得的利益也随着逐渐增加。
一般学生所购用的文具,在校里的餐食,出外的车费,以及在校外所参加的一切文化的娱乐,如电影、戏剧、音乐会等等,都得到特别的优待。
专门学校部旨在养成工程师,五年毕业,入学者须有“十年学校”的程度。无机化学工业的专门研究,这个专门学校是在苏联唯一的机关。研究程序也分为两部分:最初三年为一部分,对于化学和机械学作一般的研究,注重实验室的工作。最后两年为一部分,各人所从事的科目更专门,须往各工厂实习。专门学校部的学生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工人和工人的子女;其余的百分之二十五是专家的子女,集体农场农夫的子女,和更求深造的技师。学生所得津贴,每月自九十至一百六十罗布,依年级和成绩而定。
我们参观了二三十个的化学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五花八门,目不暇接,但觉各种器械的设备都异常充分。每个实验室都有一间专置称精细重量的秤(scale)的房间,每个学生各有一架,其设备的周全,可见一斑。
在莫斯科认识的俄国女友波玲就在这专校肄业,这天她也是我们的向导和翻译。她那种替母校自豪和高兴的神情,深深地令人感动!她屡次笑容可掬地对我几乎是喊着:“没有话语可以表现得出我是怎样爱我的母校和感谢我的母校啊!”
一九三五,四,十五,晨。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