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灭六国统一天下 行专制愚弱人民
- 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
-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
-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
- 第六回 兴大狱儒生受坑 避暴秦方士入海
-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
-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
-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
-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
- 第十三回 谋激众胜广起兵 谏称王耳余献策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
-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
-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
-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
- 第十九回 惊异表吕公妻女 经大泽刘季斩蛇
-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 第二十一回 二世肆虐行督责 李斯下狱具五刑
-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
-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
- 第二十四回 盟洹南章邯投降 据陈留丽生献策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
-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
-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
- 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
- 第二十九回 图沛公项庄舞剑 说项羽樊哙当筵
- 第三十回 封诸将项羽称霸 送汉王张良进谋
- 第三十一回 漂母进食怜王孙 萧何单骑追韩信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
- 第三十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
-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
- 第四十回 饭草具楚使中计 发背疽范增道亡
- 第四十一回 纪信诈降脱汉王 彭越乘虚袭梁地
-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
- 第四十三回 曹咎违令败汜水 项王挑战却楼烦
-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难 降齐地郦生逞功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
-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
『秦朝野史』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
- 本章共 2.5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项羽领兵前至函谷关,闻知沛公定了关中,心想:“被人占了首功!”已是不悦,又见有兵守关,不得前进,愈加忿怒,便命英布攻破函谷关。一路前行,到得戏地之西鸿门地方驻扎。
此时项羽虽怨沛公,尚未十分决绝。一因从前共事兵间,同经患难,已有许久;二因自己兵威强盛,将来各事,可以自由处置,沛公必不敢反抗。谁知却有沛公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因见项羽势盛,沛公难与抵敌,便想先来讨好,希望将来求得封地。遂暗地遣人报告项羽道:“沛公欲据关中为王,使子婴为相,所有府库中一切珍宝,都欲据为已有。”项羽听说,气得暴跳如雷,厉声大骂。范增在旁乘机说道:“沛公平日为人,贪财好色。此次入关,闻说是不取一毫财物,不近一个妇女,观此种举动,可知其志不小。吾曾令望气之人往望其气,据说皆成龙虎之形,具备五彩,此乃天子气也!可乘其不备,从速起兵击之,勿得迁延,致失机会。”
项羽依了范增之言,便下令军中大排筵宴,遍享士卒,准备明日往攻沛公。此时项羽部下有兵四十万,号称百万,驻扎鸿门。沛公部下有兵十万,号称二十万,驻扎灞上。两军相隔四十里路。沛公虽知项羽攻破函谷关,含怒而来,但尚不知项羽即欲兴兵攻己,如在梦中。此时事势非常危急,却亏得项伯前来解此大难,也算天幸。
说起项伯,亦是项羽叔父,前次杀人避到张良处,藏匿得免。如今却在项羽军中,闻说项羽欲击沛公,他与沛公素日毫无交情,自然并不在意。只因知得张良现在沛公军中,是他救命恩人,如今大难临头,岂可坐视不救。遂乘夜骑一匹马,私自出营,加上一鞭,直奔沛公营前。寻见张良,密告项羽来攻之事,便要张良与之同去。因说道:“在此与众人同死,有何益处?”张良答道:“吾为韩王送沛公入关,今沛公遇此急难,若私自逃去,乃是不义之人。必须告知其事,再决行止。”因留项伯在营暂坐,自己走入中军,便将项羽来攻消息,告与沛公。
沛公听了,大惊失色,连连顿足,道:“为今之计,如何是好?”张良却从容问道:“公之本意,是否欲与项羽抵抗?”沛公暂恨道:“有小人教我守关,勿纳各国之兵,可据秦地称王,我故听从其计,如今侮之无及!”张良又道:“公自料部下兵士,足以当得项羽乎?”沛公默然。少顷,说道:“我兵自然不及项羽,但是如今计将安出?”张良道:“臣今当往告项伯,说公不敢背叛项将军,托其将此情转达便了。”
当时沛公一闻“项伯”二字,急问道:“君何以识得项伯?”张良便将项伯如何杀人,自己如何救他,告知沛公。沛公便令张良往请项伯。项伯等候张良许久不来,正在着急,今见张良回来,又要邀他入见沛公,心想:“沛公是他侄儿对头。”自然推辞不肯人见。张良再三固请,项伯碍着张良情面,只得应允,同到沛公营前。沛公十分恭敬,出来迎接,延请上坐,排出筵宴,亲自举杯敬酒,并欲与项伯结为男女亲家。项伯见沛公礼数殷勤,情意周到,也就十分浃洽。
沛公因说道:“吾此次入关,一毫不敢擅动,造成官吏人民册簿,封锁各处宫室府库,专待将军到来。所以遣将守关者,恐别处盗贼擅自出入,并防有意外之变,日夜盼望将军速至,岂敢造反?望伯善言转达,备说臣不敢背德也!”项伯许诺,因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遂告辞起身出营。沛公亲自送出,项伯临去又叮嘱沛公道:“明日须要早来面谢。”沛公应允。
项伯飞身上马,当夜赶回自己营中,已是三更时候。却好项羽尚未就寝,项伯知项羽性急,今夜若不说通,明早一定发兵,待到其时,已来不及。于是立即入见项羽,备述沛公言语。随后自己又帮说道:“若非沛公先破关中,我兵岂敢长驱直入。今见人有功,反欲起兵击之,是为不义!不如善加看待,以结人心。”项羽闻得叔父言语,气已消了一半。也就点头道:“是”!
到得次日一早,沛公果然带了张良、樊哙及马兵百余人,来至鸿门。望见壁垒如云,旌旗蔽日,将士人人持戈贯甲,似将出征。沛公吃了一惊,暗想:“此来如入虎口,能否生还,尚未可知。但事已至此,只得听之天命。”正在凝思之际,车马已到营口。沛公下车,整肃衣冠,遣人入内通报。项羽传令请人相见,沛公一步步行进营门,张良随从在后。沛公望见项羽,先自下拜谢罪,说道:“臣与将军并力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不自料竟能先入关中,破灭暴秦,得复与将军在此相见。今闻有小人谗言离间,使将军与臣不睦。”
项羽本是粗人,生性好高,今见沛公举动谦卑,言词逊顺,立时怒气全消。及听沛公说到小人谗间之语,便不待沛公说完,直答道:“此乃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所说,不然借何至如是?”沛公力诉枉屈,项羽也就释然。便命设宴留沛公在军中饮酒。不消片刻,筵宴已陈,大众入席饮酒。当时尚是席地而坐,又因楚人尚左,故席次以西边为上坐,项羽也不谦让,自己与项伯坐了西边,范增坐在上首,沛公坐在东边,张良在下首陪侍。
此一番宴会,席上诸人心绪各自不同。项羽性情爽直,从前嫌隙既已解消,便亦照常看待沛公。又听了项伯之言,算是沛公入关有功,所以不忍加害。偏是沛公坐在席上,如同针毡,刻刻提心吊胆,捏一把汗,惟恐遭了毒手。张良心中也替沛公担忧。项伯新与沛公交好,自然也十分关切。只有范增一人,真是沛公宿世冤家,沛公心目中所畏者即是此人。在范增,原不过各为其主,因见项羽势力已成,只有沛公一人是他大敌,所以存心要将沛公除去。昨日力劝项羽发兵往攻,不想今日一早沛公自己到来。范增以为沛公自来送死,到省得攻击费力,趁此筵宴中间,只须项羽喝令左右将他拿下,如同囊中取物。谁知,项羽今日却无心杀害沛公。
范增坐在席上,甚是着急,当着众人又不便明言,只得频向项羽以目示意,并举起身上所佩玉块,与项羽观看,其意是要项羽决断,速将沛公杀死,一连如此三次。沛公吓得汗流遍体。却幸项羽虽明知范增之意,但只默然不应。范增寻思无法,立起身来,向外而去。沛公见此情形,知他又来算计,心中愈加恐惧。范增走到外边,密唤项羽从弟项庄近前说道:“将军为人仁慈,心存不忍,汝可入内敬酒;敬毕便请舞剑,趁势就座上将沛公杀死。不然汝辈皆将为此人所擒矣!”项庄依言,入内敬酒已毕,便说道:“将军与沛公饮酒,军中无可娱乐,请舞剑以佐杯勺?”沛公知他不怀好意,急得心中有如小鹿乱撞。偏是项羽不知项庄是计,竟然许诺。项庄拔剑起舞,便要来杀沛公。沛公此时惊慌万状,魂不附体。未知沛公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