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灭六国统一天下 行专制愚弱人民
- 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
-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
-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
- 第六回 兴大狱儒生受坑 避暴秦方士入海
-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
-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
-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
-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
- 第十三回 谋激众胜广起兵 谏称王耳余献策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
-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
-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
-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
- 第十九回 惊异表吕公妻女 经大泽刘季斩蛇
-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 第二十一回 二世肆虐行督责 李斯下狱具五刑
-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
-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
- 第二十四回 盟洹南章邯投降 据陈留丽生献策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
-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
-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
- 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
- 第二十九回 图沛公项庄舞剑 说项羽樊哙当筵
- 第三十回 封诸将项羽称霸 送汉王张良进谋
- 第三十一回 漂母进食怜王孙 萧何单骑追韩信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
- 第三十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
-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
- 第四十回 饭草具楚使中计 发背疽范增道亡
- 第四十一回 纪信诈降脱汉王 彭越乘虚袭梁地
-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
- 第四十三回 曹咎违令败汜水 项王挑战却楼烦
-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难 降齐地郦生逞功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
-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
『秦朝野史』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 本章共 2.8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忽得东郡报告“坠星石上现出文字,偏是不吉之语”,触犯始皇忌讳,不觉大怒。心想:“此文字定是人民刻成,此等无知顽民,竟敢咒诅朕躬,可恶之极!”立命御史前往东郡:“就附近居民逐户查问,究出私刻之人,严行办罪。”御史奉命而去,见石上文字果似人工雕刻。但追究起来,竟无一人承认,又不能寻得凭据指出犯罪之人。御史没法,只得回京复命。始皇听了,也不管何人所为,下令:“将石旁居民一概杀死,并将此石架起柴炭烧毁。”地方官奉诏,立将附近人民尽数拿下,绑赴法场斩首,共计数百人,人人叫屈连天,有冤也无处诉。真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始皇虽然杀死多人,稍平怒气。但心中终觉得是个恶兆。又想起:“连年招致方士,求仙寻药,毫无成效。卢生既情虚逃走,徐福又去不回,眼见得长生不死之事已是绝望。”因此思来想去,闷闷不乐,兴致索然。
一日,忽命博士作《仙真人诗》,诗成交与乐工,令其谱人音乐,作为歌曲。每遇闲暇或出游时,便令乐工歌唱此曲,借以排遣心情。谁知又有不吉之兆接连而来。
当年秋月,有一官吏奉使回京,见了始皇报说:“此次由关东夜行,路过华阴平舒地方,忽望见有素车白马从华山上驰下,渐渐行近,车中有人,手持一璧,授与使臣道:‘妆将此璧为我赠与謞池君,可告以明年祖龙当死。’使臣接璧,心中诧异,方欲动问,顷刻间车马连人忽然不见,真是奇怪之事。”说毕,将璧呈上。始皇闻言,心想:“祖者,始也;龙者,人君之象。‘祖龙’二字明是指着自己,此番不比从前,乃是使臣亲见,况又有璧为据。”想到此处,呆了半晌,方始勉强说道:“闻说山鬼但知一岁之事,若明年之事,彼等岂能预知?所言殊不足信。”使臣无言退出。始皇又自己宽解道:“祖龙不过是说人之先代耳!”遂将璧交与掌管御府官吏,令其验明。据回报,说是二十八年出游渡江时,祭祀江神所投之璧。始皇见说,心想:“此又是水神作怪,竟不是山鬼了?!”因此心中疑惑不安。遂命太卜卜得一封,据云“出游移徙最吉”。始皇便教官吏将内地人民三万家,移至北河、榆中二处居住,以应卦兆。
到了三十七年十月,始皇择定吉日出游。命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始皇少子胡亥素得宠爱,此次自愿从游,始皇应允。十一月,南行到云梦,过丹阳,抵钱塘,上会稽,祭大禹。又循海北上,至琅玡。始皇求仙之心尚未尽死,便考问一班方士。方士恐始皇见责,假说道:“蓬莱仙药本可取得,奈因海上往往有大鲛鱼为害,所以不敢前往。最好寻得善射之人,乘船同去,遇见鲛鱼,便用弩箭射之。”始皇听了,信以为实,不去追究。
原来始皇曾梦见自己与海神争战,海神身披盔甲,手执戈矛,形状与人无异。到得醒来,立召占梦博士问之。博士答道:“水神平日人不得见,大约每出必有大鱼或蛟龙随之,故可以大鱼、蛟龙为验。今陛下祭祀百神,甚属尽礼。乃有此种恶神胆敢作祟,必须将其除灭,然后吉神自至。”始皇闻言,记在心上。今见方士所说,与博士不谋而合,愈加深信不疑。遂命入海方士,船中随带捕拿大鱼器具。一面挑选多力善射之人,架起连枝弩箭,随着车驾沿海而行,预备与海神交战。遂自由琅玡起程,向北经过劳山、成山,一路留心。望着海洋,不见大鱼踪影。直至芝罘始见大鱼。加发弩箭,射死一尾。始皇算是战胜海神,便命驾回京。
始皇渡过黄河,行至平原津,忽然患病,渐渐沉重。一日,到得沙丘,此地前属赵国,建有行宫,赵武灵王身死于此。始皇因暂驻行宫养病。群臣见始皇病重,知他平日最恶言死,故无一人敢道及死后之事。后来始皇病得昏迷几次,自知不起,召李斯近前,口授言语,制成玺书,赐与长子扶苏。命其:“将兵事交付蒙恬,速即赶回咸阳,等候灵柩到时会葬。”此书写就封好,交与中车府令赵高收藏,尚未发遣使者。到得七月丙寅日,始皇身死沙丘平台,享年五十岁。可怜一世之雄,化作南柯一梦!清人谢启昆有诗咏始皇道:
函谷关开瞰六王,天留一局待更张。
恶名莫漫归秦始,良法安能泥古皇。
十二金人铸铜狄,三千粉黛贮阿房。
谁蒙万世无穷利,星堕疆分刻石旁!
始皇既死,丞相李斯见皇帝死在外间,恐天下发生变故,吩咐秘不发丧,将始皇尸身草草棺敛。只有少子胡亥与赵高及亲信宦官五六人得知其事,赵高遂因此生出夺嫡之计。
说起赵高本身,本属卑贱。其父犯法下狱,身受宫刑。其母因父连累,没为奴婢,复与他人私通,生高兄弟数人,皆冒父姓。其母后又犯罪诛死,高亦被宫,选入宫中,充当宦官。为人狡诈阴险,善伺人意,竟得始皇赏识。称其办事强干,习练刑法,命为中车府令,教胡亥审判狱讼。赵高便极力奉承,买得胡亥十分宠信。但他平日为人本不安分,一旦得志,自然营私舞弊,犯下大罪。忽被发觉,始事便将赵高交与蒙毅审理。蒙毅审出所犯情节重大,应处死刑。遂依律判决,复奏上来,始皇平日杀戮无辜,不稍动念。今独爱惜赵高,念其办事勤敏,特命赦其死罪,并复官职。
赵高既得性命,不思悔过,反恨蒙毅,便想设计害他。无如蒙毅乃蒙恬之弟,祖、父世为秦将,立有大功。始皇知其兄弟忠实,十分信任。用蒙恬为将军,在外掌兵。蒙毅为上卿,居中用事。满朝将相都不及其恩遇。赵高虽然怀恨,无从下手。此次始皇出游,蒙毅自然随行。谁知始皇半途得病,便使蒙毅往各处名山大川祈祷。蒙毅奉命而行,未及回报,始皇已死。赵高趁蒙毅不在,谋立胡亥为嗣,自己方得专权,且可报复仇恨。
赵高主意既定,因先对胡亥说道:“主上驾崩,并无遗诏封立诸子为王,单单赐书与长子。将来长子即皇帝位,公子并无尺寸之地,如何是好?”胡亥道:“父命如此,更有何说?”赵高接说道:“此却不然!今欲掌握大权与否,惟在公子与高及丞相而已。愿公子留意,须居人上,勿为人下!”胡亥惊道:“此悖理之事,切不可行!”赵高道:“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不称其不忠。卫辄拒其父,孔子不指为不孝。总之,行大事者,不顾小谨。若犹豫不决,必致后悔。愿公子断然行之。”遂用种种言语说得胡亥心动。
赵高见胡亥已允,因道:“此事不与丞相商定,恐不能成。臣请为公子向丞相计议。”赵高遂往见李斯,道:“主上已崩,外间并无人知。现所赐长子之书与同符玺,并存胡亥处。欲立何人为太子,全在君侯与高之口。此事究当如何办理?”李斯听了大惊,道:“何来亡国之言?!此非人臣应议之事。”赵高见李斯不肯答应,便将切己利害动之。因说道:“君侯自料才能、功业、谋略比蒙恬如何?不结怨于人民,得长子之信任,比蒙恬又如何?”李斯答道:“此五者吾皆不及蒙恬。但不知足下何以责备如此之深?”赵高道:“今若使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欲思怀通侯之印,荣归乡里,必不可得。高自受诏,教胡亥学法数年,见其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诸公子未有能及之者。君侯若立之为嗣,可长享封侯之贵。倘决意不听,必至祸及子孙,可为寒心,君侯将何以自处?”李斯见赵高与胡亥事在必行,己若反对,又恐力不能制,反受其害。一时身家念重,只得应允。赵高满心欢喜,回报胡亥。三人遂相聚一处,商议篡立之策。欲知所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