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灭六国统一天下 行专制愚弱人民
- 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
-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
-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
- 第六回 兴大狱儒生受坑 避暴秦方士入海
-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
-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
-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
-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
- 第十三回 谋激众胜广起兵 谏称王耳余献策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
-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
-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
-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
- 第十九回 惊异表吕公妻女 经大泽刘季斩蛇
-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 第二十一回 二世肆虐行督责 李斯下狱具五刑
-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
-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
- 第二十四回 盟洹南章邯投降 据陈留丽生献策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
-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
-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
- 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
- 第二十九回 图沛公项庄舞剑 说项羽樊哙当筵
- 第三十回 封诸将项羽称霸 送汉王张良进谋
- 第三十一回 漂母进食怜王孙 萧何单骑追韩信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
- 第三十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
-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
- 第四十回 饭草具楚使中计 发背疽范增道亡
- 第四十一回 纪信诈降脱汉王 彭越乘虚袭梁地
-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
- 第四十三回 曹咎违令败汜水 项王挑战却楼烦
-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难 降齐地郦生逞功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
-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
『秦朝野史』第六回 兴大狱儒生受坑 避暴秦方士入海
- 本章共 2.4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始皇虽信卢生之言,日在宫内微行。然仍照常阅看文书,判决政务,并不因求仙之故稍有荒废。群臣每日都到咸阳宫,等候批示下来,各依职守办事。始皇心中终因久未外出,时恐受人蒙蔽。身子虽然闲旷,心中却更焦劳。诸位莫看得**皇帝是容易做的。
一日,始皇驾到梁山宫。偶然登山游玩,忽见一队车马由山下经过,前呼后拥,十分显赫。始皇问:“是何人?”左右回奏说:“是丞相。”始皇对左右道:“我从未见过丞相出门,原来如此威风!”言下露出不悦之气。其时丞相不知始皇就在山上,安然过去。却有始皇身边一个近侍,素与丞相亲密,见始皇不喜,暗地遣人飞报丞相。丞相得知,吃惊不小。过了数日,始皇又在一处遇见丞相,觉得随从人马比前减少许多,心下顿然悟道:“此必近侍漏泄吾言!”遂立唤近侍至前,逐一诘问。大众皆不承认。始皇大怒,叱令武士将前日随从在旁近侍,一概缚出斩首。余人吓得胆战心寒,益加警戒,不敢多口。以后始皇游行所在,外间果无一人得知。
卢生见始皇虽依言微行,却不为声色所迷,御下更加严刻。心想:“此计不能见功,我若留恋不去,必遭诛戮。”乃与侯生等密议道:“主上天性刚戾,亲近狱吏,喜用严刑。又贪恋权势,不肯恬淡无为。吾辈不能为之求仙寻药,不如弃之而去。”二人议定,遂结伴逃走。
事后,有人将逃走消息并临行言语报与始皇。始皇闻知,拍案大怒,道:“我平日收召许多文学方术之士,希望可以致太平,求长生,谁知韩终一去不回,徐福等费钱无数,并未得有奇药,且闻有受贿舞弊情事。至如卢生诸人,我对之尤加礼貌,优给赏赐。如此厚待,竟敢出言诽谤!必须拿获,处以重刑,方泄我忿!”于是,通令各地,严密查捕。各地官吏奉命,四出访拿,竟未寻获。
始皇心中痛卢生诸人,偏偏被他逃脱,无处泄忿。忽想起二人本是儒生,遂迁怒到一班儒生身上。说道:“诸生在咸阳地方,我曾使人察访,往往造作妖言,迷惑黔首。若不尽法惩治,何以儆戒将来?”便下诏,命御史将在京儒生一律传到,逐人究问,有无造言惑众?一班儒生中有平日喜发议论者,便坐以诽谤之罪。辗转牵引,连累之人,不计其数。御史将案情供词复奏,始皇自行按名定罪,共有四百六十余人定了死罪,一律正法咸阳市上。
始皇长子扶苏,居心倒还仁厚。每遇始皇残暴行为,常行谏阻。今见始皇欲杀儒生多人,因进言道:“现在天下初定,远方人民尚未归心,一班儒生都是诵法孔教,若加以严法,恐致天下不安!”始皇正在盛怒,不但不听,反厌扶苏多言。命其前往上郡,为蒙恬监军去了。
始皇怒犹未息,因见此次所杀儒生,仅限咸阳一地。想:“此等人各处多有,平日最喜摇唇鼓舌,讥刺时政。如今闻我杀死多人,正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诸人心中必然不服,不如趁此一律剿除。但若通令各地方官究治,恐天下骚动,或生变乱。且风声一露,狡猾者先期逃避,反多漏网。惟有用利禄诱之使来,然后不动声色,一网打尽。”始皇想定主意,托词招致贤才,命各郡县征集儒生,限期送京,听候录用。此诏一下,遂有许多贪图富贵之人如蚁慕膻,如蛾投火,纷纷来京。待得到齐,已有七百人。始皇一概召见,假意温言慰谕,都拜为郎。诸生受职谢恩,各自欢喜。
始皇乃密唤亲信之人,近前嘱咐道:“汝可前往骊山,寻温泉近旁之地,栽下瓜种,须要他冬月结实。待得瓜实成时,使人来报,不可有误,亦不可漏泄于人。”其人奉命前往。就马谷地方依言栽下瓜种。瓜得了温泉暖气,寒冬时候居然发芽引蔓,结子成实。于是使人上书报告此事。始皇假作惊异,召集诸生问道:“近日如此严寒,竟有人报称骊山地方瓜忽结实,不知是何原因?”诸生见问,各陈意见。有说是祥瑞者,有说是灾异者,议论不一。始皇因对诸生道:“汝等未曾目睹真瓜,各自悬想揣测,所以意见不同。可即亲往其地,看个明白,再行议决复奏。”
诸生奉诏,一齐前往。到得谷中,看见瓜实,人人指天划地,大发议论,各执一说,互相辩驳。始皇已预先遣人在四围山动。诸生正在兴高采烈,引经据典,争议未决。忽见土石如雨雹一般,从四面山上飞坠下来,慌得四下乱窜。无如穷谷之中,出路已断,无处逃避。一时呼号之声,震天动地,惨不忍闻。守机人只顾将士石填下,直压到大众无声,方始罢手。可怜七百人,全数活埋在内!至今骊山马谷西岸,尚有高坑。父老相传,即秦坑儒之处。后人号其地为“愍贤乡”。唐明皇改为“坑儒乡”,建立“旌儒庙”。
当日卢生逃走,始皇发怒,言语连到徐福身上。徐福心中已抱不定,后又见始皇归罪儒生,兴起大狱,愈加危惧。心想:“数年来求仙寻药,毫无效果,终久必遭杀害,不如设法逃走。但平空逃走,始皇闻知,定然下诏捕拿,若被追获,命仍不保。惟有逃往海外,到他权力不及之处,觅地居住,方得安稳。”事有凑巧,徐福正在设法逃走,忽奉始皇召见,命他前往东海祖寻觅不死之药。
原来,始皇数日前据官吏报告:“大宛地方多有枉死之人,尸身横在道上。近来常有飞鸟,形状如乌,口衔一草,飞近死人身旁,将草放置面上,其人立时复活,即能起坐。因拾得此草一本呈上”始皇听奏,甚觉奇异,遂将此草遍示群臣,并皆不识。有人奏说:“现在北郭有一鬼谷先生,隐居学道,博物多闻。请主上遣使问之,或能识得。”始皇依言,立遣近侍,将此草往问鬼谷先生。鬼谷先生见了此草,因说道:“此乃东海祖洲所产。祖洲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距中国七万里。此草生在琼田之中,亦名‘养神芝’,其叶状似菰苗,丛生,长三四尺。凡人死,三日之内,将草覆其面上,皆可复活。一株可活一人,服之令人长生。”
使者将言回复始皇,始皇闻得,心中大喜,故特命徐福往寻。徐福闻命,正中其意,便想趁此逃走。又想到:“独身逃往海外,未免生活艰难,必须如此如此,料想始皇急于求药,不至生疑。”计算既定,因对始皇说道:“欲到祖洲,须要童男童女各三千人,并五谷种子,百工技艺一切完全,装载数十大船,方能求得不死之草。”始皇不知徐福用意,也不问其作何用处,命人如言备办。徐福辞别始皇,率领诸人,乘船渡海而去。欲知徐福此去如何,一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