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书征言
- 绎史目録
- 绎史世系图
- 绎史年表
- 绎史卷一
- 绎史卷二
- 绎史卷三
- 绎史卷四
- 绎史卷五
- 绎史卷六
- 绎史卷七
- 绎史卷八
- 绎史卷九
- 绎史卷十
- 绎史卷十一
- 绎史卷十二
- 绎史卷十三
- 绎史卷十四
- 绎史卷十五
- 绎史卷十六
- 绎史卷十七
- 绎史卷十八
- 绎史卷十九
- 绎史卷二十
- 绎史卷二十一
- 绎史卷二十二
- 绎史卷二十三上
- 绎史卷二十三下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
- 绎史卷二十四之四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五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
- 绎史卷二十五
- 绎史卷二十六
- 绎史卷二十七
- 绎史卷二十八
- 绎史卷二十九
- 绎史卷三十
- 绎史卷三十一
- 绎史卷三十二
- 绎史卷三十三
- 绎史卷三十四
- 绎史卷三十五
- 绎史卷三十六
- 绎史卷三十七
- 绎史卷三十八
- 绎史卷三十九
- 绎史卷四十
- 绎史卷四十一
- 绎史卷四十二
- 绎史卷四十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一
-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四
- 绎史卷四十五
- 绎史卷四十六
- 绎史卷四十七
- 绎史卷四十八
- 绎史卷四十九
- 绎史卷五十
- 绎史卷五十一上
- 绎史卷五十一下
- 绎史卷五十二
- 绎史卷五十三
- 绎史卷五十四
- 绎史卷五十五
- 绎史卷五十六
- 绎史卷五十七
- 绎史卷五十八
- 绎史卷五十九
- 绎史卷六十
- 绎史卷六十一
- 绎史卷六十二
- 绎史卷六十三
- 绎史卷六十四
- 绎史卷六十五
- 绎史卷六十六
- 绎史卷六十七
- 绎史卷六十八
- 绎史卷六十九
- 绎史卷七十
- 绎史卷七十一
- 绎史卷七十二
- 绎史卷七十三
- 绎史卷七十四
- 绎史卷七十五
- 绎史卷七十六
- 绎史卷七十七上
- 绎史卷七十七下
- 绎史卷七十八
- 绎史卷七十九
- 绎史卷八十
- 绎史卷八十一
- 绎史卷八十二
- 绎史卷八十三
- 绎史卷八十四
- 绎史卷八十五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
-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三
- 绎史卷八十六之四
- 绎史卷八十七上
- 绎史卷八十七下
- 绎史卷八十八
- 绎史卷八十九
- 绎史卷九十
- 绎史卷九十一
- 绎史卷九十二
- 绎史卷九十三
- 绎史卷九十四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一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
- 绎史卷九十五之四
- 绎史卷九十六上
- 绎史卷九十六下
- 绎史卷九十七
- 绎史卷九十八
- 绎史卷九十九
- 绎史卷一百
- 绎史卷一百一
- 绎史卷一百二
- 绎史卷一百三上
- 绎史卷一百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
- 绎史卷一百五
- 绎史卷一百六
- 绎史卷一百七
- 绎史卷一百八
- 绎史卷一百九
- 绎史卷一百十
- 绎史卷一百十一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下
- 绎史卷一百十三
- 绎史卷一百十四
- 绎史卷一百十五
- 绎史卷一百十六
- 绎史卷一百十七
- 绎史卷一百十八
- 绎史卷一百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二十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 绎史卷一百三十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二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六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
-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
- 绎史卷一百四十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
-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五十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下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
- 绎史卷一百六十
『绎史』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 本章共 1.9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秦并巴蜀
史记惠文王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説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絶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寳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逺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徳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羣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华阳国志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襃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珎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羣臣贺曰天奉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説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羙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防物故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髙七丈上有石镜后王悲悼作臾邪歌龙归之曲周显王二十二年蜀王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羙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览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蜀王痛伤作思妻台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雠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谋楚羣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巴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焉【鼎录张仪伐蜀铸一鼎髙三尺文曰定蜀 史记十一年公子通封于蜀十四年丹犂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武王元年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犂昭襄王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蜀】 周赧王元年秦
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三年巴蜀置汉中郡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七年封子恽为蜀侯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劒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蜀人葬恽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十五年闻恽无罪寃枉死使使防入葬之郭内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张若因取笮及其江南地焉
后汉书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羣虎数防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使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
华阳国志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及县见两山对如因号天彭阙髣髴若见神遂从上立祠三所祭用三牲珪璧沈濆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乃自前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自渉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时青衣有沫水出防山下伏行地中防江南安触山临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厯代患之冰发卒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凿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鬭至今防福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水经注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神嵗童女二人为妇冰以其女与神为婚径至神祠劝神酒酒杯恒澹澹冰厉声以责之因忽不见良乆有两牛鬬于江岸傍有闲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鬭疲极当相助也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