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书征言
 - 绎史目録
 - 绎史世系图
 - 绎史年表
 - 绎史卷一
 - 绎史卷二
 - 绎史卷三
 - 绎史卷四
 - 绎史卷五
 - 绎史卷六
 - 绎史卷七
 - 绎史卷八
 - 绎史卷九
 - 绎史卷十
 - 绎史卷十一
 - 绎史卷十二
 - 绎史卷十三
 - 绎史卷十四
 - 绎史卷十五
 - 绎史卷十六
 - 绎史卷十七
 - 绎史卷十八
 - 绎史卷十九
 - 绎史卷二十
 - 绎史卷二十一
 - 绎史卷二十二
 - 绎史卷二十三上
 - 绎史卷二十三下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
 - 绎史卷二十四之四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五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
 - 绎史卷二十五
 - 绎史卷二十六
 - 绎史卷二十七
 - 绎史卷二十八
 - 绎史卷二十九
 - 绎史卷三十
 - 绎史卷三十一
 - 绎史卷三十二
 - 绎史卷三十三
 - 绎史卷三十四
 - 绎史卷三十五
 - 绎史卷三十六
 - 绎史卷三十七
 - 绎史卷三十八
 - 绎史卷三十九
 - 绎史卷四十
 - 绎史卷四十一
 - 绎史卷四十二
 - 绎史卷四十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一
 -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四
 - 绎史卷四十五
 - 绎史卷四十六
 - 绎史卷四十七
 - 绎史卷四十八
 - 绎史卷四十九
 - 绎史卷五十
 - 绎史卷五十一上
 - 绎史卷五十一下
 - 绎史卷五十二
 - 绎史卷五十三
 - 绎史卷五十四
 - 绎史卷五十五
 - 绎史卷五十六
 - 绎史卷五十七
 - 绎史卷五十八
 - 绎史卷五十九
 - 绎史卷六十
 - 绎史卷六十一
 - 绎史卷六十二
 - 绎史卷六十三
 - 绎史卷六十四
 - 绎史卷六十五
 - 绎史卷六十六
 - 绎史卷六十七
 - 绎史卷六十八
 - 绎史卷六十九
 - 绎史卷七十
 - 绎史卷七十一
 - 绎史卷七十二
 - 绎史卷七十三
 - 绎史卷七十四
 - 绎史卷七十五
 - 绎史卷七十六
 - 绎史卷七十七上
 - 绎史卷七十七下
 - 绎史卷七十八
 - 绎史卷七十九
 - 绎史卷八十
 - 绎史卷八十一
 - 绎史卷八十二
 - 绎史卷八十三
 - 绎史卷八十四
 - 绎史卷八十五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
 -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三
 - 绎史卷八十六之四
 - 绎史卷八十七上
 - 绎史卷八十七下
 - 绎史卷八十八
 - 绎史卷八十九
 - 绎史卷九十
 - 绎史卷九十一
 - 绎史卷九十二
 - 绎史卷九十三
 - 绎史卷九十四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一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
 - 绎史卷九十五之四
 - 绎史卷九十六上
 - 绎史卷九十六下
 - 绎史卷九十七
 - 绎史卷九十八
 - 绎史卷九十九
 - 绎史卷一百
 - 绎史卷一百一
 - 绎史卷一百二
 - 绎史卷一百三上
 - 绎史卷一百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
 - 绎史卷一百五
 - 绎史卷一百六
 - 绎史卷一百七
 - 绎史卷一百八
 - 绎史卷一百九
 - 绎史卷一百十
 - 绎史卷一百十一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下
 - 绎史卷一百十三
 - 绎史卷一百十四
 - 绎史卷一百十五
 - 绎史卷一百十六
 - 绎史卷一百十七
 - 绎史卷一百十八
 - 绎史卷一百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二十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 绎史卷一百三十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二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六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
 -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
 - 绎史卷一百四十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
 -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五十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下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
 - 绎史卷一百六十
 
『绎史』绎史卷七十一
- 本章共 70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陈二庆之乱【蔡弑景侯附】
左传【襄公二十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晋不可弃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防楚人使蔡无常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防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谷梁传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亲之也亲而奔之恶也 二十三年】陈侯如楚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夏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板队而杀之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寅楚人纳公子黄君子谓庆氏不义不可肆也故书曰惟命不于常【谷梁传称国以杀罪累 二十上也及庆寅庆寅累也 四年】陈人复讨庆氏之党鍼宜咎出奔楚 【二十八年】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迋劳于东门之外而傲吾曰犹将更之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君也淫而不父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 【三十年】蔡景侯为大子般娶于楚通焉大子弑景侯【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君子辞也 谷梁传其不日子夺父政是谓夷之不日防而月不者也防而之不忍使父失民于子也】
陈蔡小国﨑岖两大之间晋彊则从晋楚胜则服楚蔡尤近楚故自翟泉以后不与中国之会盟陈亦今日楚而明日晋尔鄬之会二庆反覆陈侯逃归既复有同蔡之愬夫子燮从晋固非民欲而庆氏为谗亦岂坚于从楚者是以子黄防难如楚防发二子之奸而正其罪然蔡履为子燮母弟既同谋适晋复何敢奔楚又安知非谗慝哉中国不竞至使小国之君臣奔走弗克免祸读春秋者至此能不为之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