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书征言
- 绎史目録
- 绎史世系图
- 绎史年表
- 绎史卷一
- 绎史卷二
- 绎史卷三
- 绎史卷四
- 绎史卷五
- 绎史卷六
- 绎史卷七
- 绎史卷八
- 绎史卷九
- 绎史卷十
- 绎史卷十一
- 绎史卷十二
- 绎史卷十三
- 绎史卷十四
- 绎史卷十五
- 绎史卷十六
- 绎史卷十七
- 绎史卷十八
- 绎史卷十九
- 绎史卷二十
- 绎史卷二十一
- 绎史卷二十二
- 绎史卷二十三上
- 绎史卷二十三下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
- 绎史卷二十四之四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五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
- 绎史卷二十五
- 绎史卷二十六
- 绎史卷二十七
- 绎史卷二十八
- 绎史卷二十九
- 绎史卷三十
- 绎史卷三十一
- 绎史卷三十二
- 绎史卷三十三
- 绎史卷三十四
- 绎史卷三十五
- 绎史卷三十六
- 绎史卷三十七
- 绎史卷三十八
- 绎史卷三十九
- 绎史卷四十
- 绎史卷四十一
- 绎史卷四十二
- 绎史卷四十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一
-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四
- 绎史卷四十五
- 绎史卷四十六
- 绎史卷四十七
- 绎史卷四十八
- 绎史卷四十九
- 绎史卷五十
- 绎史卷五十一上
- 绎史卷五十一下
- 绎史卷五十二
- 绎史卷五十三
- 绎史卷五十四
- 绎史卷五十五
- 绎史卷五十六
- 绎史卷五十七
- 绎史卷五十八
- 绎史卷五十九
- 绎史卷六十
- 绎史卷六十一
- 绎史卷六十二
- 绎史卷六十三
- 绎史卷六十四
- 绎史卷六十五
- 绎史卷六十六
- 绎史卷六十七
- 绎史卷六十八
- 绎史卷六十九
- 绎史卷七十
- 绎史卷七十一
- 绎史卷七十二
- 绎史卷七十三
- 绎史卷七十四
- 绎史卷七十五
- 绎史卷七十六
- 绎史卷七十七上
- 绎史卷七十七下
- 绎史卷七十八
- 绎史卷七十九
- 绎史卷八十
- 绎史卷八十一
- 绎史卷八十二
- 绎史卷八十三
- 绎史卷八十四
- 绎史卷八十五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
-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三
- 绎史卷八十六之四
- 绎史卷八十七上
- 绎史卷八十七下
- 绎史卷八十八
- 绎史卷八十九
- 绎史卷九十
- 绎史卷九十一
- 绎史卷九十二
- 绎史卷九十三
- 绎史卷九十四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一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
- 绎史卷九十五之四
- 绎史卷九十六上
- 绎史卷九十六下
- 绎史卷九十七
- 绎史卷九十八
- 绎史卷九十九
- 绎史卷一百
- 绎史卷一百一
- 绎史卷一百二
- 绎史卷一百三上
- 绎史卷一百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
- 绎史卷一百五
- 绎史卷一百六
- 绎史卷一百七
- 绎史卷一百八
- 绎史卷一百九
- 绎史卷一百十
- 绎史卷一百十一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下
- 绎史卷一百十三
- 绎史卷一百十四
- 绎史卷一百十五
- 绎史卷一百十六
- 绎史卷一百十七
- 绎史卷一百十八
- 绎史卷一百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二十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 绎史卷一百三十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二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六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
-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
- 绎史卷一百四十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
-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五十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下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
- 绎史卷一百六十
『绎史』绎史卷八十四
- 本章共 1.6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郑灭许
左传【成公三年】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汵敦之田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泛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皇戍摄郑伯之辞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与其二三臣共聼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 【五年】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楚人执皇戍及子国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埀棘 六年春郑伯如晋拜成子游相授玉于东楹之东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六月郑悼公卒 【八年】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十四年】八月郑子罕伐许败焉戊戍郑伯复伐许庚子入其郛许人平以叔申之封 【十五年】许灵公畏偪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谷梁传迁者犹得其国家以 襄公十往者也其地许复见也 六年】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郑子蟜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诸侯之师穆叔从公齐子帅师会晋荀偃书曰会郑伯为夷故也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许次于函氏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扬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 【二十六年】许灵公如楚请伐郑曰师不兴孤不归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冬十月楚子伐郑郑人将御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子展説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堕其城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县门发获九人焉渉于泛而归而后葬许灵公 【昭公九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十八年】楚左尹王子胜言于楚子曰许扵郑仇敌也而居楚地以不礼于郑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盍迁许许不专于楚郑方有令政许曰余旧国也郑曰余俘邑也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土不可易国不可小许不可俘讐不可启君其图之楚子説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 【十九年】夏许悼公疟五月戊辰饮大子止之药卒大子奔晋书曰弑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曷为不成于弑止进药而药杀也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加弑焉尔讥子道之不尽也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乐正子春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然愈止进药而药杀是以君子加弑焉尔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是君子之聼止也葬许悼公是君子之赦止也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谷梁传曰弑正卒也正卒则止不弑也不弑而曰弑责止也止曰我与夫弑者不立乎其位以与其弟虺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死故君子即止自责而责之也日卒时葬不使止为弑父也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就师问学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许世子不知尝药累及许君也左传【定公】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许灵公在位之年数受郑兵鲁成公三年郑襄公之伐许者二四年郑悼公之伐许者一八年郑成公门于其门九年围其国十四年又伐许者二入其郛鲁襄公十六年郑简公从于诸侯伐许者二许灵公积怨而愬于楚遂卒不归夫讼不获胜迁不获避蓄憾请师身死不恤何许郑相讐之深也昔也穆公从霸死于陉师今也灵公修怨死于楚国同一客死而昔为死义今为死忿矣许自齐桓既没反覆无信往往恃楚至灵公而当共康之世楚未尝専庇 也是以疆埸之上无嵗不有郑师楚皆不问灵公之卒仅为一动姑以慰死者而已许悼公即位凡楚人之盟会无役不从许虽亲楚楚何尝为许报哉灵公迁于叶悼公迁于夷又迁于白羽男斯迁于容城其国四迁咸出楚命翦荆筑室不遑寜处荡析离居国本销亡游速乗之而俘其主灭许者郑亡许者焉知非楚邪郑固诸夏之罪人也介在晋楚之交茍安已幸而务求逞志以廹虐许国召陵之会许幸进而与晋同好郑献公乃因而俘囚之是诚何心许既将亡又遭家难太子止痛已之不尝药哭泣歠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卒贤太子死国复奚望哉春秋恶郑人灭许之暴益伤许人托楚之愚地归于楚而俘归于郑许既亡矣其后至哀公之世复见于经岂许之小弱犹能再兴乎太岳之其遂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