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原书征言
- 绎史目録
- 绎史世系图
- 绎史年表
- 绎史卷一
- 绎史卷二
- 绎史卷三
- 绎史卷四
- 绎史卷五
- 绎史卷六
- 绎史卷七
- 绎史卷八
- 绎史卷九
- 绎史卷十
- 绎史卷十一
- 绎史卷十二
- 绎史卷十三
- 绎史卷十四
- 绎史卷十五
- 绎史卷十六
- 绎史卷十七
- 绎史卷十八
- 绎史卷十九
- 绎史卷二十
- 绎史卷二十一
- 绎史卷二十二
- 绎史卷二十三上
- 绎史卷二十三下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
- 绎史卷二十四之四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五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
- 绎史卷二十五
- 绎史卷二十六
- 绎史卷二十七
- 绎史卷二十八
- 绎史卷二十九
- 绎史卷三十
- 绎史卷三十一
- 绎史卷三十二
- 绎史卷三十三
- 绎史卷三十四
- 绎史卷三十五
- 绎史卷三十六
- 绎史卷三十七
- 绎史卷三十八
- 绎史卷三十九
- 绎史卷四十
- 绎史卷四十一
- 绎史卷四十二
- 绎史卷四十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一
-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三
- 绎史卷四十四之四
- 绎史卷四十五
- 绎史卷四十六
- 绎史卷四十七
- 绎史卷四十八
- 绎史卷四十九
- 绎史卷五十
- 绎史卷五十一上
- 绎史卷五十一下
- 绎史卷五十二
- 绎史卷五十三
- 绎史卷五十四
- 绎史卷五十五
- 绎史卷五十六
- 绎史卷五十七
- 绎史卷五十八
- 绎史卷五十九
- 绎史卷六十
- 绎史卷六十一
- 绎史卷六十二
- 绎史卷六十三
- 绎史卷六十四
- 绎史卷六十五
- 绎史卷六十六
- 绎史卷六十七
- 绎史卷六十八
- 绎史卷六十九
- 绎史卷七十
- 绎史卷七十一
- 绎史卷七十二
- 绎史卷七十三
- 绎史卷七十四
- 绎史卷七十五
- 绎史卷七十六
- 绎史卷七十七上
- 绎史卷七十七下
- 绎史卷七十八
- 绎史卷七十九
- 绎史卷八十
- 绎史卷八十一
- 绎史卷八十二
- 绎史卷八十三
- 绎史卷八十四
- 绎史卷八十五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
-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三
- 绎史卷八十六之四
- 绎史卷八十七上
- 绎史卷八十七下
- 绎史卷八十八
- 绎史卷八十九
- 绎史卷九十
- 绎史卷九十一
- 绎史卷九十二
- 绎史卷九十三
- 绎史卷九十四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一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
- 绎史卷九十五之四
- 绎史卷九十六上
- 绎史卷九十六下
- 绎史卷九十七
- 绎史卷九十八
- 绎史卷九十九
- 绎史卷一百
- 绎史卷一百一
- 绎史卷一百二
- 绎史卷一百三上
- 绎史卷一百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
- 绎史卷一百五
- 绎史卷一百六
- 绎史卷一百七
- 绎史卷一百八
- 绎史卷一百九
- 绎史卷一百十
- 绎史卷一百十一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下
- 绎史卷一百十三
- 绎史卷一百十四
- 绎史卷一百十五
- 绎史卷一百十六
- 绎史卷一百十七
- 绎史卷一百十八
- 绎史卷一百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二十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 绎史卷一百三十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二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六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
-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
- 绎史卷一百四十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
-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
- 绎史卷一百五十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一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二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下
-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
-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
- 绎史卷一百六十
『绎史』绎史卷九十
- 本章共 1.1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宋景公灭曹【子韦】
史记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死于宋归葬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靖公四年防子伯阳立
左传【哀公七年】宋人围曹郑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郑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彊许之旦而求之曹无之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彊为政必去之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彊好弋获白鴈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聼政梦者之子乃行彊言霸说于曹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邘 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公羊传曹伯阳何以名絶曷为絶之灭也曷为不言其灭讳同姓之灭也何讳乎同姓之灭力能救之而不救也后附子韦】
吕氏春秋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嵗公曰嵗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髙而聼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嵗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有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拾遗记宋景公之世有善星文者许以上大夫之位处于层楼延阁之上以望气象设以珍食施以寳衣其食则有渠沧之鳬煎以桂髄丛庭之鷃蒸以蜜沫淇漳之鳢脯以青茄九江珠穟爨以兰苏华清夏洁洒以纤缟华清井之澄华也饔人视时而叩钟伺食以撃盘言毎食而辄击钟磬也悬四时之衣春夏金玉为饰秋冬以翡翠为温烧异香于台上忽有野人被草负笈扣门而进曰闻国君爱阴阳之术好象纬之秘请见景公乃延之崇堂语则及未来之兆次及己徃之事万不失一夜则观星望气昼则执算披图不服寳衣不甘竒食景公谢曰今国丧乱微君何以辅之曰德之不均乱将及矣修德以来人则天应之祥人美其化景公曰善遂赐姓曰子氏名之曰韦即子韦也 汉书阴阳家宋司星子韦三篇】
曹在春秋最为小弱唯是附大国以图存也自昭共以来十有余君凡霸主之征伐盟防无役不从蕞尔之邦顺天者存亦可谓善保小国矣伯阳即位纳乐大心而起衅于宋于是衞灵好兵闲岁来伐宋乘其敝寻师不一遂围而入焉执其君以归曰曹人背晋而奸宋宋伐之晋不救以迄于亡故春秋耻焉然以时考之晋业衰矣自救不暇安能庇曹曹不务修政而辩言是聼田弋是崇公孙彊用不祀忽诸彼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纪哉自负羁弗用而赤芾三百欣时守节而子违宗祧德之不建君子知曹祚之不长也其来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