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战国策》译析
-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 秦攻宜阳
- 东周欲为稻
- 周文君免工师籍
- 温人之周
-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
-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 雍氏之役
- 苏厉谓周君
-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 秦欲攻周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
- 张仪说秦王曰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 陈轸去楚之秦
- 齐助楚攻秦
-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 医扁鹊见秦武王
- 秦武王谓甘茂曰
- 甘茂亡秦且之齐
-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
- 范睢因王稽入秦
- 范睢至秦
- 范睢曰臣居山东
-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 应侯失韩之汝南
- 秦攻邯郸
- 蔡泽见逐于赵
- 秦昭王谓左右
- 秦王欲见顿弱
- 顷襄王二十年
- 或为六国说秦王
- 谓秦王
- 秦王与中期争论
- 濮阳人吕不韦
-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 文信侯出走
- 四国为一
- 靖郭君将城薛
- 靖郭君善齐貌辨
- 成侯邹忌为齐相
- 田忌亡齐而楚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 秦伐魏
-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 张仪事秦惠王
- 昭阳为楚伐魏
- 秦攻赵长平
-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 齐王夫人死
- 孟尝君将入秦
- 孟尝君舍人
- 孟尝君出行五国
-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 齐人有冯谖
- 齐宣王见颜
- 先生王斗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齐人见田骈
- 苏秦说齐闵王
-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
-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 燕攻齐齐破
- 齐闵王之遇杀
- 齐王建入朝于秦
- 五国约以伐齐
- 楚宣王问群臣曰
- 江乙说于安陵君
- 韩公叔有齐魏
-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 魏相翟强死
- 楚怀王拘张仪
-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 苏子谓楚王曰
- 苏秦之楚
- 张仪之楚贫
- 张仪逐惠施于魏
- 魏王遗楚王美人
- 庄辛谓楚襄王曰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 客说春申君曰
- 天下合纵使魏加
- 楚考烈王无子
-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 晋毕阳之孙豫让
- 腹击为室而钜
- 苏秦说李兑
-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 武灵王平昼闲居
- 赵惠文王三十年
- 秦围赵之邯郸
- 郑同北见赵王
-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 五国伐秦无功
- 客见赵王
- 赵太后新用事
-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 张仪以秦相魏
- 公孙衍为魏将
-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 魏惠王死
- 田需贵于魏王
-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 秦败魏于华
- 齐欲伐魏
- 秦使赵攻魏
- 献书秦王
- 魏王问张旄
- 秦攻韩之管
- 长平之役
- 魏王欲攻邯郸
- 信陵君杀晋鄙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 五国约而攻秦
- 秦韩战于浊泽
- 楚围雍氏五月
- 齐令周最使郑
- 公叔且杀几瑟
- 史疾为韩使楚
- 韩傀相韩
- 或谓韩公仲
- 或谓韩王曰
- 秦大国
- 韩氏逐向晋于周
- 安邑之御史死章
-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 燕文公时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 宫他为燕魏
- 燕昭王收破燕
- 苏代为燕说齐
-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 燕饥赵将伐之
- 昌国君乐毅
- 赵且伐燕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 公输般为楚设机
- 智伯欲伐卫
- 智伯欲伐卫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 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译析』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 本章共 2.1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提要】
苏秦为联合六国对抗秦国,而到各个国家作着复杂的游说工作。他所要说服的,是一国之主的国君;他所要促成的,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大联盟。因此他的游说,其难度也是空前绝后的。但他还是作成了此事,大致形成了合纵联盟。所以千古以来,他的才能和功业受到一代一代志士才俊的敬仰。
【原文】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囊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主。楚国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径、郇阳,全国土地方圆5000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这样强大,大王这样贤能,真是天下无敌。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么诸侯必不会入朝楚国的章台了。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出武关,一路下汉中。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发愁,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任大王使用。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愚计,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越国、代郡的良马、骆驼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恶名,我私下实在不敢赞许大王的做法。
“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有吞并六国的野心,秦国是诸侯的仇敌,而主张连横的人却想以割让诸侯土地去讨好秦国,这实在是所谓‘奉养仇敌’的做法。做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还去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严重的祸患。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丧失国土,这又是人臣的大逆不道、为国不忠。所以,合纵联盟成功,诸侯就会割地听从楚国;连横阵线成功,楚国就得割地听从秦国。合纵与连横这两种谋略,相差十万八千里。对此大王到底如何取舍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此愚计,想共同遵守盟约,不知您如何决定?”
楚王说:“我的国家,西边与秦国相接,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不可能和它友好。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又不能和他们深入地谋划合作,如果和他们深谋,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楚国就会大祸临头。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与群臣的谋划,也没法依靠,我寝食不安,心神不定,如旗子飘荡不止,终无所托。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完全同意参加合纵联盟。”
【评析】
要想说服他人有所放弃、有所跟从,就必须指出错误所在,出路所在。苏秦指出了楚国连横事秦的众多不利结果,同时指出了合纵抗秦的众多好处、指明了只有合纵才是唯一的出路。苏秦先是奉承楚国的强大,说明如此强大的国家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国家侍奉的对象,在极力渲染了合纵的美好前景后,苏秦集中攻击了连横战略的弊端,秦国是贪得无厌的国家,而那些主张合纵的说客和大臣们则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苏秦极尽口伐之能事,使楚王深感连横战略之恶劣,合纵的确是唯一的选择。这一破一立,使苏秦终于达成了游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