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战国策》译析
-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 秦攻宜阳
- 东周欲为稻
- 周文君免工师籍
- 温人之周
-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
-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 雍氏之役
- 苏厉谓周君
-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 秦欲攻周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
- 张仪说秦王曰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 陈轸去楚之秦
- 齐助楚攻秦
-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 医扁鹊见秦武王
- 秦武王谓甘茂曰
- 甘茂亡秦且之齐
-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
- 范睢因王稽入秦
- 范睢至秦
- 范睢曰臣居山东
-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 应侯失韩之汝南
- 秦攻邯郸
- 蔡泽见逐于赵
- 秦昭王谓左右
- 秦王欲见顿弱
- 顷襄王二十年
- 或为六国说秦王
- 谓秦王
- 秦王与中期争论
- 濮阳人吕不韦
-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 文信侯出走
- 四国为一
- 靖郭君将城薛
- 靖郭君善齐貌辨
- 成侯邹忌为齐相
- 田忌亡齐而楚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 秦伐魏
-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 张仪事秦惠王
- 昭阳为楚伐魏
- 秦攻赵长平
-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 齐王夫人死
- 孟尝君将入秦
- 孟尝君舍人
- 孟尝君出行五国
-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 齐人有冯谖
- 齐宣王见颜
- 先生王斗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齐人见田骈
- 苏秦说齐闵王
-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
-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 燕攻齐齐破
- 齐闵王之遇杀
- 齐王建入朝于秦
- 五国约以伐齐
- 楚宣王问群臣曰
- 江乙说于安陵君
- 韩公叔有齐魏
-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 魏相翟强死
- 楚怀王拘张仪
-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 苏子谓楚王曰
- 苏秦之楚
- 张仪之楚贫
- 张仪逐惠施于魏
- 魏王遗楚王美人
- 庄辛谓楚襄王曰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 客说春申君曰
- 天下合纵使魏加
- 楚考烈王无子
-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 晋毕阳之孙豫让
- 腹击为室而钜
- 苏秦说李兑
-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 武灵王平昼闲居
- 赵惠文王三十年
- 秦围赵之邯郸
- 郑同北见赵王
-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 五国伐秦无功
- 客见赵王
- 赵太后新用事
-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 张仪以秦相魏
- 公孙衍为魏将
-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 魏惠王死
- 田需贵于魏王
-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 秦败魏于华
- 齐欲伐魏
- 秦使赵攻魏
- 献书秦王
- 魏王问张旄
- 秦攻韩之管
- 长平之役
- 魏王欲攻邯郸
- 信陵君杀晋鄙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 五国约而攻秦
- 秦韩战于浊泽
- 楚围雍氏五月
- 齐令周最使郑
- 公叔且杀几瑟
- 史疾为韩使楚
- 韩傀相韩
- 或谓韩公仲
- 或谓韩王曰
- 秦大国
- 韩氏逐向晋于周
- 安邑之御史死章
-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 燕文公时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 宫他为燕魏
- 燕昭王收破燕
- 苏代为燕说齐
-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 燕饥赵将伐之
- 昌国君乐毅
- 赵且伐燕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 公输般为楚设机
- 智伯欲伐卫
- 智伯欲伐卫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 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译析』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 本章共 99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提要】
世上的事很是复杂,你说老实话反而会给人留下奸诈狡猾的坏印象,你越老实,人家不仅会感到你“愚”,而且反而会觉得世上那有这样“愚”的人,分明是在搞欺诈么,你这个搬弄计谋的家伙!所以老实人常常坏事。周君就差一点作了这种老实的“骗子”。
【原文】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曰:“君使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谓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
【译文】
司寇布为周最的事对周君指出:“您派人把周最不肯作太子的事告诉齐王,臣认为这样做实在不太合适。以前函冶氏为齐太公买了一把宝剑,齐太公没有看出宝剑的精良品质,结果叫函冶氏退掉宝剑并且要索回买宝剑的钱。后来越国的一个人想用一千金买这把剑,函冶氏却又认为不够原价而没有卖。当函冶氏要死时,叮嘱他儿子说:‘任何重要的东西,绝对不能只让自己知道。’如今君王想立周最为太子,只是只有周最自己知道这个约定,天下却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臣深怕齐王听了你的话后反而认为你说的不是真的,觉得你的真实意图是立公子果为太子,只是用这种假托周最不肯作太子的办法虚饰周最罢了,以此欺蒙齐国。如果人们觉得君王是在搬弄计谋,周最在搞权诈之术,那么现在君王为何不让人们看到事情的真相呢?话说回来,奉养父王没有谁比周最更真诚更有挚爱的了,周最是应当立为太子的,你可以将这些真相告白于天下。”
【评析】
函冶氏由于没有告诉人宝剑的高贵品质结果宝剑遭到人们的嫌弃,周君没有指出周最是太子的最佳侯选人选而使人产生了众多误会。“必无独知”在此中境况下是正确的。
对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到话语将对他的产生的反应,要在充分考虑后果的基础上说话。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暑日寒”,语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有伟人建议人们在说话前将舌头搅三搅,其意即在于此。一句话就是投入池塘的一块石头,它会掀起层层波澜。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相互关联的系统当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每一行动、话语必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而产生正负大小各异的效应、反馈。人们说话时就既要考虑到行动的正效应,又要考虑到一连串的负效应。不应该象贵为一国之君的周君那样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