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

伤寒大白

作者:秦之桢

医经研究著作。4卷。清·秦皇士(之祯)撰。刊于1714年。本书重点论述并解答《伤寒论》原著中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使读者阅此书后明白于心,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表里兼邪三种情况。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线,认为麻、桂北方可用而南方不可用,这种观点是片面不可取的。本书条理分明,文意简要,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其顺堂陈氏刻本、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 (1714) 博古堂刻本、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 刻本、清光绪九年癸未 (1883) 上海味兰书屋刻本、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还读楼刻本、1915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1922年吴门宁瑞堂殷氏石印本、抄本 (佚年) 和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总字数:11.37 万字
  • 成书年代:清代
  • 最近更新:2022-07-07

目录列表

  1. 总论 伤寒热病总论
  2. 总论 验舌色论
  3. 总论 验口唇论
  4. 总论 验二便论
  5. 总论 辨脉论
  6. 总论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7. 总论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8. 总论 三阴经热病论
  9. 总论 三阴经寒病论
  10. 总论 阴症似阳论
  11. 总论 阳症似阴论
  12. 总论 宜发表论
  13. 总论 忌发表论
  14. 总论 宜清里论
  15. 总论 忌清里论
  16. 总论 宜和解论
  17. 总论 忌和解论
  18. 总论 宜吐法论
  19. 总论 忌吐法论
  20. 总论 宜温经论
  21. 总论 忌温经论
  22. 总论 宜攻下论
  23. 总论 忌攻下论
  24. 总论 宜消导论
  25. 总论 忌消导论
  26. 总论 宜补虚论
  27. 总论 忌补虚论
  28. 总论 误下不宜再下论
  29. 卷一 恶寒
  30. 卷一 发热
  31. 卷一 寒热
  32. 卷一 身痛
  33. 卷一 头痛
  34. 卷一 项强
  35. 卷一 咽痛
  36. 卷二 似疟
  37. 卷二 潮热
  38. 卷二 烦躁
  39. 卷二 谵语
  40. 卷二 发狂
  41. 卷二 呕吐
  42. 卷二 喘逆
  43. 卷二 身重
  44. 卷二 身痒
  45. 卷二 头眩
  46. 卷二 口渴
  47. 卷二 口燥
  48. 卷二 唇焦
  49. 卷二 衄血
  50. 卷二 蓄血
  51. 卷二 下血
  52. 卷三 无汗
  53. 卷三 自汗
  54. 卷三 头汗
  55. 卷三 盗汗
  56. 卷三 懊
  57. 卷三 不得卧
  58. 卷三 发黄
  59. 卷三 面赤色
  60. 卷三 胸满
  61. 卷三 胁满
  62. 卷三 心下满
  63. 卷三 结胸
  64. 卷三 痞满
  65. 卷三 咳逆
  66. 卷三 呃逆
  67. 卷三 腹痛
  68. 卷四 下利
  69. 卷四 小便不利
  70. 卷四 大便秘结
  71. 卷四 合病
  72. 卷四 并病
  73. 卷四 坏症
  74. 卷四 昏冒
  75. 卷四 热入血室
  76. 卷四 不语
  77. 卷四 发
  78. 卷四 温病
  79. 卷四 疫病
  80. 卷四 夹食
  81. 卷四 痉病
  82. 卷四 阴厥阳厥
  83. 卷四 足冷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