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总论 伤寒热病总论
- 总论 验舌色论
- 总论 验口唇论
- 总论 验二便论
- 总论 辨脉论
- 总论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 总论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 总论 三阴经热病论
- 总论 三阴经寒病论
- 总论 阴症似阳论
- 总论 阳症似阴论
- 总论 宜发表论
- 总论 忌发表论
- 总论 宜清里论
- 总论 忌清里论
- 总论 宜和解论
- 总论 忌和解论
- 总论 宜吐法论
- 总论 忌吐法论
- 总论 宜温经论
- 总论 忌温经论
- 总论 宜攻下论
- 总论 忌攻下论
- 总论 宜消导论
- 总论 忌消导论
- 总论 宜补虚论
- 总论 忌补虚论
- 总论 误下不宜再下论
- 卷一 恶寒
- 卷一 发热
- 卷一 寒热
- 卷一 身痛
- 卷一 头痛
- 卷一 项强
- 卷一 咽痛
- 卷二 似疟
- 卷二 潮热
- 卷二 烦躁
- 卷二 谵语
- 卷二 发狂
- 卷二 呕吐
- 卷二 喘逆
- 卷二 身重
- 卷二 身痒
- 卷二 头眩
- 卷二 口渴
- 卷二 口燥
- 卷二 唇焦
- 卷二 衄血
- 卷二 蓄血
- 卷二 下血
- 卷三 无汗
- 卷三 自汗
- 卷三 头汗
- 卷三 盗汗
- 卷三 懊
- 卷三 不得卧
- 卷三 发黄
- 卷三 面赤色
- 卷三 胸满
- 卷三 胁满
- 卷三 心下满
- 卷三 结胸
- 卷三 痞满
- 卷三 咳逆
- 卷三 呃逆
- 卷三 腹痛
- 卷四 下利
- 卷四 小便不利
- 卷四 大便秘结
- 卷四 合病
- 卷四 并病
- 卷四 坏症
- 卷四 昏冒
- 卷四 热入血室
- 卷四 不语
- 卷四 发
- 卷四 温病
- 卷四 疫病
- 卷四 夹食
- 卷四 痉病
- 卷四 阴厥阳厥
- 卷四 足冷
『伤寒大白』卷三 腹痛
- 本章共 1.6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伤寒腹痛,寒、热、血、积四条,大节目也。有太阳症,失散表,误用承气下早,阳邪内陷阳明,身反不热,脉沉而紧,自胸至腹皆痛,名大小结胸症,用大小陷胸汤。不比误下,阳邪内陷太阴腹痛,脉沉而细,用桂枝芍药大黄汤者。若太阳症失于散表,误用承气下早,不成上部结胸,阳邪内陷太阴,成腹满腹痛之症,脉必沉细而数,用桂枝芍药大黄汤。不比阳邪内陷阳明,脉大汗出,而用大陷胸汤者。又有太阳症,误用承气下早,阳邪不结心下,不结太阴,内陷大肠与燥屎食积结聚,小腹作痛,汗出心烦,脉沉数,此阳明大肠腹痛,用不得桂枝、大黄,而用承气再下者。又有不因误下,热邪自传入里,下结大便,唇焦口燥,满腹作痛,脉见沉数,潮热自汗,用三承气正下者。又有热邪传里,时或下利,腹痛频并,此有热无结,三阳协热下痢等症,宜黄连枳壳汤。若腹痛大便结,寒热未除,尚带三阳表邪者,即有下症,未可攻下,止以大柴胡汤双解表里。若小便不利,小腹硬痛,此为溺涩,八正散等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腹脐硬痛,漱水不欲下咽,或如狂喜忘,此蓄血腹痛也,桃仁承气汤下之。若初起本是阳症,或寒凉抑遏,寒凝太阴脾经腹痛,脉必沉迟,宜理中汤,建中汤。若本是阳症,或多食生冷,寒凝阳明肠胃腹痛,脉必沉大,宜大顺饮或平胃散,用生姜汤调服。更有初起不发热,脉沉迟,二便清利,腹微痛,口不渴,此三阴经阴症腹痛也,轻则理中,重则四逆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胸中热,上焦热也。胃中邪气,中焦热邪也。腹中痛,下焦热也。三焦皆热而呕吐,故用黄连汤。
伤寒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此条虽见四肢冷,然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乃是热痛,故用四逆散先治四逆。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法当先与小建中汤。不瘥,与小柴胡加芍药。
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似三阴腹痛,故先与小建中。设不瘥,乃是少阳郁火未伸,故脉弦涩,用小柴胡清少阳,加芍药和弦涩之脉。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呕,或下利,或小便利,真武汤主之。
此少阴经寒湿,传变太阴腹痛,用真武汤,补土中之火,以制水气下利。
厥阴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小腹者,此欲下利也。
阳邪传里,有燥屎,转矢气,下趋肛门,阴寒在里,欲下利,转气下趋小腹。盖热气欲出,直从肛门而出。阴寒欲出,则下趋小腹而止。
【大陷胸汤】见结胸、痞满。
【桂枝芍药大黄汤】
桂枝白芍药大黄甘草
承气汤,下阳明腹痛者,桂枝大黄汤,治太阴腹痛也。大肠热结,不用桂枝、大黄;脾家秽腐,不用承气汤。
【三乙承气汤】见大便结。
【三黄枳壳汤】
黄柏黄连黄芩枳壳木通
腹痛大便秘结者,用承气汤。协热下利而腹痛,当用三黄汤。腹痛皆气结,故用枳壳、木通,分利两便。
【大柴胡汤】见寒热。
【桃仁承气汤】
桃仁大黄枳壳
误下表邪,心胸痛连小腹,大陷胸汤。邪陷太阴腹痛,桂枝、大黄汤。太阳秘结腹痛,承气汤。挟热下利腹痛,三黄枳壳汤。腹痛表症未解,大柴胡汤。今以蓄血腹痛,用此方。
【理中汤】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阳症腹痛,当用清热;阴症腹痛,则用此方。
【四逆汤】见身痛。
【建中汤】
白芍药桂枝甘草
中气虚而腹痛,用理中汤;真阳不足而腹痛,用四逆汤。肝脾血分虚寒,故以戊己汤加桂枝。
【大顺饮】
缩砂草豆蔻浓朴青皮
阳症腹痛,当用清热;阴症腹痛,则用温经。今本是阳症,因过服寒凉,以致腹痛,故用辛散疏利。
【黄连汤】
黄连桂枝干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误用寒药,痰饮热邪,痞塞中焦,故用泻心汤,寒热各半散之。今加参、枣,化泻心汤为和中散邪之剂。
【四逆散】
柴胡白芍药枳壳甘草
阴症腹痛厥冷,用四逆汤;阳症腹痛厥冷,用凉膈散。今以阴经阳症腹痛厥冷,不可骤用寒凉,故先疏通肝胆血脉,调和胃家中气,四肢温暖,然后清热。
【真武汤】
茯苓白术白芍药附子
阳邪腹痛,肠胃居多,阴寒腹痛,乃脾寒,故用真武汤。
【通脉四逆汤】
附子干姜广皮甘草葱白头
阴症腹痛,下利厥冷,脉伏,真阳脱矣,故用通脉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