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总论 伤寒热病总论
- 总论 验舌色论
- 总论 验口唇论
- 总论 验二便论
- 总论 辨脉论
- 总论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 总论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 总论 三阴经热病论
- 总论 三阴经寒病论
- 总论 阴症似阳论
- 总论 阳症似阴论
- 总论 宜发表论
- 总论 忌发表论
- 总论 宜清里论
- 总论 忌清里论
- 总论 宜和解论
- 总论 忌和解论
- 总论 宜吐法论
- 总论 忌吐法论
- 总论 宜温经论
- 总论 忌温经论
- 总论 宜攻下论
- 总论 忌攻下论
- 总论 宜消导论
- 总论 忌消导论
- 总论 宜补虚论
- 总论 忌补虚论
- 总论 误下不宜再下论
- 卷一 恶寒
- 卷一 发热
- 卷一 寒热
- 卷一 身痛
- 卷一 头痛
- 卷一 项强
- 卷一 咽痛
- 卷二 似疟
- 卷二 潮热
- 卷二 烦躁
- 卷二 谵语
- 卷二 发狂
- 卷二 呕吐
- 卷二 喘逆
- 卷二 身重
- 卷二 身痒
- 卷二 头眩
- 卷二 口渴
- 卷二 口燥
- 卷二 唇焦
- 卷二 衄血
- 卷二 蓄血
- 卷二 下血
- 卷三 无汗
- 卷三 自汗
- 卷三 头汗
- 卷三 盗汗
- 卷三 懊
- 卷三 不得卧
- 卷三 发黄
- 卷三 面赤色
- 卷三 胸满
- 卷三 胁满
- 卷三 心下满
- 卷三 结胸
- 卷三 痞满
- 卷三 咳逆
- 卷三 呃逆
- 卷三 腹痛
- 卷四 下利
- 卷四 小便不利
- 卷四 大便秘结
- 卷四 合病
- 卷四 并病
- 卷四 坏症
- 卷四 昏冒
- 卷四 热入血室
- 卷四 不语
- 卷四 发
- 卷四 温病
- 卷四 疫病
- 卷四 夹食
- 卷四 痉病
- 卷四 阴厥阳厥
- 卷四 足冷
『伤寒大白』卷二 身重
- 本章共 1.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伤寒门,有身痛,有身重;中寒门,有身痛,无身重。可知身重皆是阳邪为患,非虚寒之谓。按身重有风湿、有风温、有风寒、有火逆、有中。如风湿相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羌活胜湿汤重加防风。如风温身热,发汗犹灼热,身重多眠,防葛石膏汤。如风寒身重者,即作伤寒施治。若无汗脉浮,恶寒发热,手足或冷,即是表邪,急宜汗之,羌活汤、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若表邪已解,里有结热,恶热不恶寒,脉沉而数,口渴便赤,宜清里石膏汤。邪在半表半里,宜和解,小柴胡汤。如火邪身重者,表汗未出,误用火;熏腰下重痹者,宜解火邪。如中发热,身重身痛,手足常冷,时时汗出,口渴齿燥,宜人参白虎汤。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此条详注恶寒。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宜发汗解肌者,失解表,误以火灸,两阳相熏灼,邪无从泄,腰以下必火闭无汗,故必重痹,名曰火逆。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甚重,不能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下后变症,仲景立小柴胡汤,加桂枝治身重;加大黄治谵语;又加龙骨牡蛎,敛神收摄,制使大黄清里热而不下脱,制柴胡、桂枝散表邪而不外越,以下后危症,外越不脱,又所当慎。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言但重、乍有轻时,的是太阳表邪攻注症。乍重者,寒伤营也;乍轻者,风伤卫也。言无少阴症,以明太阳症也,故用大青龙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出,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若汗多,微发热恶寒,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此章详注潮热。泛视之,似乎身重之症,治宜攻里。细玩之,深言身重,宜发汗,未可攻里。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此条详注自汗。
【羌活胜湿汤】
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
身重风湿居多,此方用三味以祛风,又以泽泻,茯苓利小便去湿。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
【防风葛根石膏汤】
防风干葛知母石膏甘草
阳明风湿身重。家秘用此方。
【羌活败毒散】见恶寒。
【石膏汤】
石膏白芍药柴胡升麻黄芩甘草白术茯苓附子
此治阳虚寒湿之眩晕。
【苓桂白术甘草汤】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
此治上虚不能制水,水饮上冲眩晕之症。
【天麻四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天麻。
此治气虚眩晕者,有火加栀连;有痰,加半夏、广皮;有寒,加炮姜、肉桂。
【天麻四物汤】即四物汤加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