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序
- 跋
- 凡例
- 助梓缙绅诸公氏号
-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 卷之二 内经要旨
- 卷之三 翼医通考
- 卷之四 内经脉候
- 卷之五 运气易览
- 卷之六 经穴发明
- 卷之七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中风门
- 卷之九 伤风门·破伤风门·厉风门
- 卷之十 风痫门
- 卷之十一 痹证门
- 卷之十二 历节风门
- 卷之十三 伤寒门(上)
- 卷之十四 伤寒门(下)
- 卷之十五 中寒门
- 卷之十六 暑证门
- 卷之十七 湿证门
- 卷之十八 疸证门
- 卷之十九 燥证门
- 卷之二十 火证门
- 卷之二十一 积热门
- 卷之二十二 痼冷门
- 卷之二十三 脾胃门·倦怠嗜卧门·内伤门
- 卷之二十四 呕吐哕门·吞酸门·嘈杂门
- 卷之二十五 瘟疫门
- 卷之二十六 郁证门
- 卷之二十七 咳逆门·嗝噎门
- 卷之二十八 翻胃门
- 卷之二十九 痞满门
- 卷之三十 胀满门
- 卷之三十一 水肿门·〔附〕阴肿门
- 卷之三十二 蛊证门
- 卷之三十三 积聚门
- 卷之三十四 痞块门
- 卷之三十五 泻泄门
- 卷之三十六 滞下门
- 卷之三十七 疟证门
- 卷之三十八 霍乱门
- 卷之三十九 证门·厥证门
- 卷之四十 痿证门
- 卷之四十一 诸气门
- 卷之四十二 血证门
- 卷之四十三 痰饮门
- 卷之四十四 咳嗽门·喘证门
- 卷之四十五 肺痿证
- 卷之四十六 痨瘵门·声音门
- 卷之四十七 虚烦门
- 卷之四十八 虚损门
- 卷之四十九 癫狂门·心风门·邪祟门
- 卷之五十 惊悸门·健忘门
- 卷之五十一 自汗门·盗汗门
- 卷之五十二 消渴门
- 卷之五十三 头痛门·眩运门
- 卷之五十四 身体痛·肩背痛·拘急候
- 卷之五十五 皮肤候
- 卷之五十六 心痛门·脾痛候·胃脘痛
- 卷之五十七 腹痛门·胁痛门
- 卷之五十八 腰痛门·腰软候
- 卷之五十九 香港脚门
- 卷之六十 疝气门·前阴十证
- 卷之六十一 眼科
- 卷之六十二 鼻证门·耳证门
- 卷之六十三 口病门·唇病门
- 卷之六十四 舌证门·齿候门
- 卷之六十五 咽喉门
- 卷之六十六 面部候·腮候·髭发门
- 卷之六十七 瘦瘤候·结核门
- 卷之六十八 关格候
- 卷之六十九 秘结候
- 卷之七十 梦遗精滑门·释梦门·不寐候
- 卷之七十一 淋证门
-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遗溺证·转脬病
- 卷之七十四 痔漏门·脱肛候
- 卷之七十五 腋气证
- 卷之七十六 瘴气门
-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解毒门
- 卷之七十八 诸虫门
-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金疮门·汤火伤门·杖疮门
- 卷之八十 外科理例(上)
- 卷之八十一 外科理例(下)
-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 卷之八十六 老老余编(上)
- 卷之八十七 老老余编(下)
-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 卷之八十九 幼幼汇集(中)
- 卷之九十 幼幼汇集(下)
- 卷之九十一 痘疹泄秘
- 卷之九十二 奇病续抄
- 卷之九十三 经验秘方
- 卷之九十四 本草集要(上)
- 卷之九十五 本草集要(下)
- 卷之九十六 救荒本草
- 卷之九十七 制法备录
- 卷之九十八 通用诸方
- 卷之九十九 养生余录(上)
- 卷之一百 养生余录(下)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五 肺痿证
- 本章共 2.1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卷之四十五肺痿证] 病机论
《金匮》论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
肺数虚者亦是。大抵咳久伤肺,元气渐虚,其人有寒热往来,自汗者,即成肺痿证。治法宜补血,调肺气清金。虚者用人参清肺汤之类。
[卷之四十五肺痿证] 脉候
寸口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实为肺痈,为咳伤肺而成痈也。
[卷之四十五肺痿证] 药方
人参平胃散
治火克肺金,传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知母茯苓汤
治肺痿咳嗽不已,往来寒热,自汗。
(海藏)
紫菀散
治咳嗽,唾中有脓血,欲成虚劳肺痿肺痈。(三方见咳嗽门。)(葛氏)
保和丸
治劳嗽成肺痿。(方见痨瘵门。)
润肺膏
治久咳肺燥成痿。
羊肺(一具)杏仁(去皮尖净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两)白蜜(二两)上将羊肺洗净,次将药入,水搅匀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服。
(《千金》)
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痰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二两)人参(一两)甘草(两半)大枣(十五枚)上水四碗,煮二碗,分三服。
甘草干姜汤
治肺痿吐涎沫,不能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运。
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水四升,煮一升,半热服。
桂枝皂角汤
治肺痿。
桂枝(一两)甘草(半两)大枣(十二枚,去核)皂角(四条,炙,去皮弦)上作三服水煎。
[卷之四十五肺痈证] 病机论
巢氏曰∶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开而受邪,气虚者,邪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积热不散,败血为脓。其人咳,胸内满,隐隐痛而战,咽干,口内辟辟燥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难治。又云∶风中于卫,呼气不入,数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呕,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唾而浊沫,时时战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膜,吐如米粒,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肺症证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或数实者,此为肺痈也。肺痈有脓血而呕者,不须治,其呕脓止自愈。肺痈已破风入者,不治。肺痈不觉,但发寒热,咳亦微,须要按其右胁而痛者是也。张子和治一小儿,久发寒热,咳亦微,骨蒸,治之半年,病甚。戴人诊之,两手寸尺脉皆潮于关,关脉独大。戴人曰∶肺痈也,去儿衣,举其两手,按右胁,儿则避缩有痛,按左胁则不避,故知有肺痈者,右胁必痛也。
[卷之四十五肺痈证] 脉候
肺部脉紧为肺瘫。寸口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者为热。肺痈脉紧数为脓未成,其脉紧去,但数,脓已成。肺痈病,身常有热,咳嗽短气,吐出脓血,其脉当短涩而反浮大,其色当白而反赤者,此火之克金,大逆不治也。
[卷之四十五肺痈证] 治法
《要略》治肺痈,先用小青龙汤一剂以解表之风寒,然后以大枣泻肺汤、桔梗汤之类次第选用。
肺痈用太乙膏丸服,或用搜风汤(《元戎》方)吐之。
[卷之四十五肺痈证] 药方
(《济生》)
桔梗汤
治肺瘫咳嗽脓血,咽干多渴,大便难,小便赤涩。
桔梗贝母薏苡仁(各七分)百合(蒸,五分)当归枳壳栝蒌仁桑白皮(各七分)黄(一钱)甘草节杏仁(炒去皮尖)防己(七分)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大便秘加大黄。
(《和济》)
团参饮子
治七情饥饱失宜,致伤脾肺,咳唾脓血,渐成肺痈痨瘵之证。(方见咳嗽门。)(《金匮》)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急不得卧。(方见喘门。)
葶苈散
治肺痈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百合白附子北五味子甘草节人参款冬花百药煎紫菀(半两)朱砂(二钱半,另研)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灯心汤调下。
升麻汤
治肺痈吐脓血作臭气。
升麻苦桔梗薏苡仁地榆黄芩牡丹皮芍药(各钱半)生甘草(三钱)上咀,分两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理肺膏
治肺痈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诃子肉百药煎五味子人参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款冬花甜葶苈(炒)知母百合生甘草(各半两)上为末,用茅根(洗净)三斤,捣自然汁,入瓦器中熬成膏,更入好蜜二两再熬,候冷和药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枣膏丸
治肺积在右胁下如杯,发为痈。
陈皮苦桔梗甜葶苈(炒)上等分为末,煮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黄昏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心胸甲错,是为肺痈。
黄昏皮(手掌大一片)锉咀,水三碗,煎一碗,分三服。(黄昏即合昏皮。)
如圣汤
(即甘桔汤)治肺痈咳嗽,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状如米粥,多服之效。
排脓散
治肺痈吐脓,以此排脓补肺。
黄(生用,一两)锉咀,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消脓饮
治肺痈,脓腥气上冲,呕而咳嗽。
南星(制)半夏(制)知母贝母生地黄阿胶(炒)川芎桑白皮防风射干桔梗甘草天门冬杏仁薄荷紫苏白芷白芨乌梅(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后温服。
五味汤、紫菀散、葶苈大枣泻肺汤
并治肺痿肺痈,嗽脓血年久不愈者效。(方见前咳嗽门。)(《医说》)
白芨散
治肺痈咳唾脓血及肺破不愈最效。(方见咳嗽门易简方中。)
[卷之四十五肺痈证] 药方
一方∶
治肺痈心胸甲错,用苇叶煎汤,时时呷服,当茶饮妙。
一方∶
治肺痈久不敛口,用合欢树皮、(即槿树皮,一名夜合。)白蔹二味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