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序
- 跋
- 凡例
- 助梓缙绅诸公氏号
-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 卷之二 内经要旨
- 卷之三 翼医通考
- 卷之四 内经脉候
- 卷之五 运气易览
- 卷之六 经穴发明
- 卷之七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中风门
- 卷之九 伤风门·破伤风门·厉风门
- 卷之十 风痫门
- 卷之十一 痹证门
- 卷之十二 历节风门
- 卷之十三 伤寒门(上)
- 卷之十四 伤寒门(下)
- 卷之十五 中寒门
- 卷之十六 暑证门
- 卷之十七 湿证门
- 卷之十八 疸证门
- 卷之十九 燥证门
- 卷之二十 火证门
- 卷之二十一 积热门
- 卷之二十二 痼冷门
- 卷之二十三 脾胃门·倦怠嗜卧门·内伤门
- 卷之二十四 呕吐哕门·吞酸门·嘈杂门
- 卷之二十五 瘟疫门
- 卷之二十六 郁证门
- 卷之二十七 咳逆门·嗝噎门
- 卷之二十八 翻胃门
- 卷之二十九 痞满门
- 卷之三十 胀满门
- 卷之三十一 水肿门·〔附〕阴肿门
- 卷之三十二 蛊证门
- 卷之三十三 积聚门
- 卷之三十四 痞块门
- 卷之三十五 泻泄门
- 卷之三十六 滞下门
- 卷之三十七 疟证门
- 卷之三十八 霍乱门
- 卷之三十九 证门·厥证门
- 卷之四十 痿证门
- 卷之四十一 诸气门
- 卷之四十二 血证门
- 卷之四十三 痰饮门
- 卷之四十四 咳嗽门·喘证门
- 卷之四十五 肺痿证
- 卷之四十六 痨瘵门·声音门
- 卷之四十七 虚烦门
- 卷之四十八 虚损门
- 卷之四十九 癫狂门·心风门·邪祟门
- 卷之五十 惊悸门·健忘门
- 卷之五十一 自汗门·盗汗门
- 卷之五十二 消渴门
- 卷之五十三 头痛门·眩运门
- 卷之五十四 身体痛·肩背痛·拘急候
- 卷之五十五 皮肤候
- 卷之五十六 心痛门·脾痛候·胃脘痛
- 卷之五十七 腹痛门·胁痛门
- 卷之五十八 腰痛门·腰软候
- 卷之五十九 香港脚门
- 卷之六十 疝气门·前阴十证
- 卷之六十一 眼科
- 卷之六十二 鼻证门·耳证门
- 卷之六十三 口病门·唇病门
- 卷之六十四 舌证门·齿候门
- 卷之六十五 咽喉门
- 卷之六十六 面部候·腮候·髭发门
- 卷之六十七 瘦瘤候·结核门
- 卷之六十八 关格候
- 卷之六十九 秘结候
- 卷之七十 梦遗精滑门·释梦门·不寐候
- 卷之七十一 淋证门
-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遗溺证·转脬病
- 卷之七十四 痔漏门·脱肛候
- 卷之七十五 腋气证
- 卷之七十六 瘴气门
-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解毒门
- 卷之七十八 诸虫门
-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金疮门·汤火伤门·杖疮门
- 卷之八十 外科理例(上)
- 卷之八十一 外科理例(下)
-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 卷之八十六 老老余编(上)
- 卷之八十七 老老余编(下)
-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 卷之八十九 幼幼汇集(中)
- 卷之九十 幼幼汇集(下)
- 卷之九十一 痘疹泄秘
- 卷之九十二 奇病续抄
- 卷之九十三 经验秘方
- 卷之九十四 本草集要(上)
- 卷之九十五 本草集要(下)
- 卷之九十六 救荒本草
- 卷之九十七 制法备录
- 卷之九十八 通用诸方
- 卷之九十九 养生余录(上)
- 卷之一百 养生余录(下)
『古今医统大全』凡例
- 本章共 1.5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是书之编,目曰《古今医统》。撰取历代医源,肇自羲皇,流于斯世,翰衍相承,其来尚矣。凡圣贤立法制方,足为天下后世准绳者,今悉考其事迹,例于卷首,俾后学得以溯流穷源云。
★诸名医史书所载及出各家文集,学本《内经》,方法醇正者,录之无阙。若涉于幻诞理法之外,如《晋书》所载佛图澄、单道开,金之马宗素、程德斋之流,不敢悉录。其有名,如矫氏、俞氏辈,皆医之宗,虽无传亦录之。
★纂是书以黄帝《内素》为宗,及史书诸子之集,凡有一节之所长,可以羽冀医学人,悉探而附之。其畔经背理,如马宗素之《钤法》、高阳生之《脉诀》、赵氏之《精要》、彭氏之《类编》,则反滋医之惑也,并不载录。然古今医书,天下广博,殆非一人所能遍睹,若会其极而该其全,则有俟于博雅君子。
★《内经素问》为医书之祖,诚古先圣人立言立法之准者也。其后诸贤悉宗其义而发明之,未有舍《内经》而成良医者。自唐太仆启玄子注释,得失相半,嗣以滑氏《钞》而陈之,尚未足以尽善。今纂其要旨,集为一卷,俾业医者熟诵玩味,自有以契其玄。而凡临病诸说之同异,故不能乱其真也。
★先哲立论切于证治之可法者,广博兼该,而非一隅之说。如王安道、朱彦修辈,《本草衍义》、《病治八要》、《奇效良方》、《药用君臣》等论,则凡可以翼医者,通考附前,便于观览。
★医道以脉为先,苟不明脉,则无以别证。今世医言脉者,多以《脉诀》七表八里九道为名,左心小肠为宗。部位错乱,而诊候必不准矣。今辨叔和《脉诀》之谬,取《内经》诊候之法,合为一卷。
★病证各分门类,首论病源,一主《内经素问》;次以脉候,较以王氏《脉经》、滑氏《枢要》;次以治法,历取名家之所长;次以药方,精选经史之必效。出自某集,纪别各条之下,庶有所据而知其本云。
★病机祖《内经》,述巢氏,区别表里虚实寒热之源,则类药方,亦按表里虚实寒热继之于后。庶对证检方,如方圆之就规矩,自有不容少戾者。
★各病宜于针灸,其经穴附带本证之后。古人针灸,并书卷首,以其有神速功。今人畏而不用,为医殆亦鲜精。竟不知奇功伟绩,立可起死回生;对证取穴,无不应手获效,岂小补哉?一、凡不可治证,医所当知。病有一脏之气绝者,药必不能以强生。如黑色见于耳及命门悬壁间如烟煤,是肾气以绝,死;肉脱身不去者,死;脉无胃气者,死。皆其元气绝亡,断不可治。
今人不工望闻问切,而惟以问之一端,多有不识死候而药之。此医之大弊也。扁鹊之于齐桓,医缓之于晋景,皆莫能生之证。今以死候类编脉法之后,例之无惑。
★论养生导引,诚古人治未病之方。今人惟待病而求药,殊不知善摄生者,譬犹曲突徙薪,自无焚燎之患矣。故选修真道藏之可法者,并附焉。
★药性最为要务,本草故为备悉。兹亦附探节斋《集要》,并周王《救荒本草》,合为二卷。
其庶乎大观捷目云。
★运气为天地阴阳造化之常变,而凡民病莫不因之。医家不知运气,则亦眇而能视,不足与有明也。至于马宗素之流,多见其为穿凿也。今若此并删之,而惟以《内经》运气为主,详释图说,集成全书,以备治疗验证稽考之易耳。
★凡出奇治法并秘验药方,及平日闻见于四方之说,而可以为规鉴者,窃附卷后,不敢同例于前贤也。
★妇人门悉纂《妇人良方》之要者。胎产之病,尤为至要,备选《产宝》程氏等书奇效之方,而并附焉。
★凡老人血气既衰,投药亦异。王隐君之论一着,而后《养老奉亲》等书嗣而集焉。兹录表端,固不敢略。其所以平居食养,疾病方宜,无不具备。然则,孝弟也者,其可不知此云?一、小儿病机悉尊钱氏、陈氏。至于痘疹惊疳,此又急证,诸名家辨论病源,经验奇方,悉备采录,以成全书。俾学人无遗憾也。
★凡服药忌宜,制药法例,并引经新久,人多以为不紧而忽之。殊不知行远升高必由卑且近者及之耳,故录之无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