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清代之科举
- ◎清代之教学
- ◎清代乐部大臣
- ◎谈前清刑部则例
- ◎顺治丁酉江南科场案
- ◎雍正朝之两名人
- ◎徐乾学祖孙父子
- ◎徐乾学后嗣悲式微
- ◎乾隆禅位后仍亲政
- ◎和┞当国时之戆翰林
- ◎沈葆桢与其师
- ◎藩司卖老制军窘
- ◎言社五星
- ◎太平天国佚史
- ◎晚清朝士风尚
- ◎胡林翼论军事
- ◎肃门五君子
- ◎何子贞轶事
- ◎爆竹声中争状元
- ◎左宗棠与樊云门
- ◎彭玉麟画梅
- ◎刘坤一泄不第之恨
- ◎张之洞罢除宾师
- ◎张之洞遗事
- ◎清游题句雅集敲诗
- ◎张之洞大开赌禁
- ◎豁蒙楼
- ◎张之洞与端方
- ◎抱冰堂与奥略楼
- ◎书广雅遗事
- ◎卖茶女
- ◎华蘅芳称算命先生
- ◎剿袭老文章酿成大参案
- ◎武昌假光绪案
- ◎去思碑与纪功碑
- ◎两湖书院血湖经
- ◎王湘绮之遗笺零墨
- ◎王湘绮笔下两汉奸
- ◎王湘绮莫愁湖亭长联
- ◎徐志远妙语救藩司
- ◎缪小山充书库主任
- ◎梁节庵愿为入幕宾
- ◎梁节庵之胡与辫
- ◎潘祖荫提倡公羊学说
- ◎记杨守敬先生
- ◎李莼客的怨气
- ◎龙树寺觞咏大会
- ◎绍兴师爷的妙计
- ◎瞿子玖开缺始末
- ◎马眉叔与招商局
- ◎张啬翁入泮受讼累
- ◎张季直的幸运
- ◎张季直与徐树铮
- ◎东奥山庄
- ◎岑春谬戮饥民
- ◎端方出洋趣史
- ◎马君武受绐
- ◎甲午一役中之八仙
- ◎西太后赞叹宋初
- ◎程德全横卧铁轨
- ◎柯逢时喜得孤本
- ◎守旧维新两派之争
- ◎纪先师容纯父先生
- ◎补述容闳先生事略
- ◎徐老道与康圣人
- ◎宓知县与西太后
- ◎假照片计陷岑春煊
- ◎章太炎师事孙诒让
- ◎章太炎被杖
- ◎袁世凯仓皇走天津
- ◎侧面看袁世凯
- ◎清道人轶事
- ◎清道人与郑苏龛
- ◎蔡乃煌佳句邀特赏
- ◎刘申叔新诗获知己
- ◎遁迹僧寮一奇士
- ◎徐固卿精历算
- ◎奔走权门扮演丑剧
- ◎逋臣争印
- ◎遗老无聊只造谣
- ◎樊樊山之晚年
- ◎腊肠下酒著新书
- ◎述戢翼生平
- ◎苏曼殊之哀史
- ◎孙中山先生语录
- ◎翠亨村获得珍贵史料
- ◎纪伍老博士
- ◎民元北京兵变内幕
- ◎新华宫秘密外交
- ◎洪宪第一人物
- ◎陈挽章太炎
- ◎杨杏城之毒药水
- ◎永乐园杨皙子输诚
- ◎足供史料的打油诗
- ◎“洪宪皇帝”的揖让
- ◎洪宪女臣
- ◎娘子军打神州
- ◎萧耀南之输诚
- ◎巡阅使署中之会议
- ◎武汉设新政府之密约
- ◎鄂豫互助之内幕
- ◎烟枪置毒之谜
- ◎樊钟秀
- ◎曹锟之覆败
- ◎清陵被劫记
- ◎日本不敢侵澳门
- ◎纪鄂中文献
- ◎粤中文献之劫运
- ◎《清史稿》之纂修与刊印
- ◎《清史稿》之谬误
- ◎孔子历代封谥
- ◎南宗孔圣后裔考证
- ◎再纪南宗孔圣后裔
- ◎南宗孔圣后裔考证补
- ◎岭南学派述略
- ◎岭南两大儒
- ◎岭南诗画大家
- ◎谒陈白沙先生祠
- ◎陈白沙传
- ◎纪宋处士谢翱
- ◎近代学者轶事
- ◎纪黄季刚趣事
- ◎述杨氏水经注疏
- ◎巾箱留珍本柳下说书
- ◎大好骈文派
- ◎跳加官
『世载堂杂忆』◎“洪宪皇帝”的揖让
- 本章共 1.2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张季直曾戏语袁世凯云:“大典成立,将举大总统为皇帝。”袁曰:“以中国政教合一论,宜仿罗马教皇,万世传统皇帝,当属诸孔子后裔衍圣公孔令贻;以革命排满论,则皇帝当属朱家后人延恩侯朱煜勋,可以当之。”季直曰:“然则孔旅长繁锦,朱总长启钤,皆可登九五。否则,朱友芬、朱素云,亦可奉为至尊矣。”因相对大笑,此真滑稽之谈,不意竟有人据此以议订揖让之礼。
国民大会代表表决国体后,诸臣乃筹备称帝程序,行三揖三让之礼制。如刘申叔诸帝师,据经证古,谓:“古者以揖让而有天下,尧让于舜,舜让于禹,让之许由,许由洗耳,走而不听,泰伯至德,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夫揖让者,必有相对受揖让之人,舜也、禹也、许由也、季历也,皆相对之人也。即如清帝逊位,还政于民,大总统实为代表民国接受政权之人。清廷直接行交付之揖让,大总统代表承接受之揖让,大总统即清廷相对之人也。今国民代表谓共和不适宜于中国,将公推大总统为大皇帝,只可为推戴,不可曰揖让;大总统不受,只可谓不受推戴,无对方可揖让也。今日之事,唯推戴与揖让两途。推戴者行商、周以还之制,如大总统退还推戴书,只可曰谦让,不可曰揖让。如行三代揖让之制,则大总统宜有相对让与之人,提出代表大会,一让,二让,三让,国民代表皆否决,大总统揖让礼成,真隆古所未有,合中国尧、舜、夏、商、周之体制而为一矣。”袁称善,乃先议揖让程序。
刘师培等进曰:“第一次揖让对方,宜还政宣统。大总统接受政权,得之满清,由清廷直接让与,而非得之民国。今国民既不以共和为然,大总统宜还帝权于移交之人。但清室既废,天下决不谓然,是亦欲取姑与也。第二次揖让对方,宜择延恩侯朱煜勋,提出朱明后人,既合排满宗旨,又表大公无私态度。实则朱某何人,只供笑柄,决不能成为事实也。第三次揖让对方,则为衍圣公孔令贻。清室朱明,为前代之传统,衍圣公为中国数千年之传统,远引欧洲罗马教皇为比例,近述政教合一为宗旨,大总统高瞻远瞩,真泱泱大风也。此种揖让,事近游戏,姑备一格耳。三揖三让礼成,大总统再受国民推戴书,御帝位,世无间言矣。”
廷臣又密议,接受推戴书,有两项办法:(一)让而不揖,无对象也,可退还三次,始接受帝位。(二)让而且揖,有对象也,可斟酌前议。宣统、延恩侯、孔子后裔,皆不成问题,但其时虚君共和学说流行,设会场中有一二人提出虚君制,大开玩笑,岂不偾事,宜慎之。必欲行三揖制,不如先从孔令贻下手。后曲阜县忽发生孔令贻控案数十起,实欲以此先毁伤孔令贻,预为揖让时不能接受之地步,其用心至为可笑。
厥后终用让而不揖之策,接受帝位,开基洪宪。
禺按:雍正二十年欲牢笼汉人,封明裔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为一等承恩侯,列镶白旗汉军。琏子绍美袭爵,传十二代至煜勋,光绪十七年袭爵。清廷祀明陵典礼,每年春秋二祭,上谕派延恩侯某致祭,祭毕,向宫门谢恩,见每年《宫门钞》。洪宪臣子,为装点门面计,忽思搜及古董,真可谓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