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记
 - “抄靶子”
 - “吃白相饭”
 - “感旧”以后(上)
 - “感旧”以后(下)
 - “滑稽”例解
 - "揩油"
 - “商定”文豪
 - “推”的余谈
 - “中国文坛的悲观”
 - 帮闲法发隐
 - 备考:《庄子》与《文选》(施蛰存)
 - 别一个窃火者
 - 备考:推荐者的立场(施蛰存)
 - 查旧帐
 - 备考:致黎烈文先生书(施蛰存)
 - 晨凉漫记
 - 吃教
 - 冲
 - 答“兼示”
 - 打听印象
 - 登龙术拾遗
 - 电影的教训
 - 二丑艺术
 - 反刍
 - 各种捐班
 - 关于翻译(上)
 - 关于翻译(下)
 - 古书中寻活字汇
 - 归厚
 - 豪语的折扣
 - 喝茶
 - 华德保粹优劣论
 - 华德焚书异同论
 - 黄祸
 - 禁用和自造
 - 看变戏法
 - 推
 - 外国也有
 - 为翻译辩护
 - 文床秋梦
 -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 我谈“堕民”
 - 新秋杂识(一)
 - 新秋杂识(二)
 - 新秋杂识(三)
 - 序的解放
 - 野兽训练法
 - 夜颂
 - 由聋而哑
 - 智识过剩
 - 中国的奇想
 - 中国文与中国人
 - 重三感旧
 - 男人的进化
 - 踢
 - 同意和解释
 - 四库全书珍本
 - 谈蝙蝠
 - 诗和豫言
 - 双十怀古
 - 秋夜纪游
 - 青年与老子
 - 爬和撞
 - 扑空
 - 难得糊涂
 - 偶成
 - 礼
 - 后记
 
『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
- 本章共 1.6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洛文
因为我的一篇短文,引出了穆木天〔2〕先生的《从〈为翻译辩护〉谈到楼译〈二十世纪之欧洲文学〉》(九日《自由谈》所载),这在我,是很以为荣幸的,并且觉得凡所指摘,也恐怕都是实在的错误。但从那作者的案语里,我却又想起一个随便讲讲,也许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问题来了。那是这样的一段——
“在一百九十九页,有‘在这种小说之中,最近由学术院(译者:当系指着者所属的俄国共产主义学院)所选的鲁易倍尔德兰的不朽的诸作,为最优秀’。在我以为此地所谓‘Academie’者,当指法国翰林院。苏联虽称学艺发达之邦,但不会为帝国主义作家作选集罢?我不知为什幺楼先生那样地滥下注解?”
究竟是那一国的Academia〔3〕呢?我不知道。自然,看作法国的翰林院,是万分近理的,但我们也不能决定苏联的大学院就“不会为帝国主义作家作选集”。倘在十年以前,是决定不会的,这不但为物力所限,也为了要保护革命的婴儿,不能将滋养的,无益的,有害的食品都漫无区别的乱放在他前面。现在却可以了,婴儿已经长大,而且强壮,聪明起来,即使将鸦片或吗啡给他看,也没有什幺大危险,但不消说,一面也必须有先觉者来指示,说吸了就会上瘾,而上瘾之后,就成一个废物,或者还是社会上的害虫。
在事实上,我曾经见过苏联的Academia新译新印的阿剌伯的《一千一夜》,意大利的《十日谈》,还有西班牙的《吉诃德先生》,英国的《鲁滨孙漂流记》〔4〕;在报章上,则记载过在为托尔斯泰印选集,为歌德〔5〕编全集——更完全的全集。倍尔德兰〔6〕不但是加特力教〔7〕的宣传者,而且是王朝主义的代言人,但比起十九世纪初德意志布尔乔亚〔8〕的文豪歌德来,那作品也不至于更加有害。所以我想,苏联来给他出一本选集,实在是很可能的。不过在这些书籍之前,想来一定有详序,加以仔细的分析和正确的批评。
凡作者,和读者因缘愈远的,那作品就于读者愈无害。古典的,反动的,观念形态已经很不相同的作品,大抵即不能打动新的青年的心(但自然也要有正确的指示),倒反可以从中学学描写的本领,作者的努力。恰如大块的砒霜,欣赏之余,所得的是知道它杀人的力量和结晶的模样:药物学和矿物学上的知识了。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间,使青年不知不觉的吞下去,例如似是而非的所谓“革命文学”,故作激烈的所谓“唯物史观的批评”,就是这一类。这倒是应该防备的。
我是主张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国主义者”的作品的,这就是古语的所谓“知己知彼”。青年为了要看虎狼,赤手空拳的跑到深山里去固然是呆子,但因为虎狼可怕,连用铁栅围起来了的动物园里也不敢去,却也不能不说是一位可笑的愚人。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幺呢?批评家就是。
九月十一日。
补记:这一篇没有能够刊出。
九月十五日。
〔1〕本篇在当时没有能够刊出,原文前三行(自“因为我的一篇短文”至“也恐怕都是实在的错误”)被移至下篇之首,并为一篇发表。
〔2〕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诗人、翻译家,曾参加创造社。他这篇文章所谈的《二十世纪之欧洲文学》,系指苏联弗里契原着、楼建南(适夷)翻译的中文本,一九三三年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
〔3〕Academia拉丁文:科学院(旧时曾译作大学院、翰林院)。法文作Académie。法国翰林院,指法兰西学院(AcadémieFranéaise)。苏联大学院,指苏联科学院(A]IX^JWH]VCCCP)。〔4〕《一千一夜》即《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谈》,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十日谈》,意大利薄伽丘着的故事集。《吉诃德先生》,即《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着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英国笛福着的长篇小说。
〔5〕歌德(J.W.vonGoethe,1749—1832)德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剧《浮士德》和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6〕倍尔德兰(L.Bertrand,1866—1941)通译路易·贝特朗,法国作家。一九二五年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着有小说《种族之血》等及多种历史传记。
〔7〕加特力教即天主教。加特力为拉丁文Catholica的音译。〔8〕布尔乔亚即资产阶级,法文Bourgeoisie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