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记
- “抄靶子”
- “吃白相饭”
- “感旧”以后(上)
- “感旧”以后(下)
- “滑稽”例解
- "揩油"
- “商定”文豪
- “推”的余谈
- “中国文坛的悲观”
- 帮闲法发隐
- 备考:《庄子》与《文选》(施蛰存)
- 别一个窃火者
- 备考:推荐者的立场(施蛰存)
- 查旧帐
- 备考:致黎烈文先生书(施蛰存)
- 晨凉漫记
- 吃教
- 冲
- 答“兼示”
- 打听印象
- 登龙术拾遗
- 电影的教训
- 二丑艺术
- 反刍
- 各种捐班
- 关于翻译(上)
- 关于翻译(下)
- 古书中寻活字汇
- 归厚
- 豪语的折扣
- 喝茶
- 华德保粹优劣论
- 华德焚书异同论
- 黄祸
- 禁用和自造
- 看变戏法
- 推
- 外国也有
- 为翻译辩护
- 文床秋梦
-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 我谈“堕民”
- 新秋杂识(一)
- 新秋杂识(二)
- 新秋杂识(三)
- 序的解放
- 野兽训练法
- 夜颂
- 由聋而哑
- 智识过剩
- 中国的奇想
- 中国文与中国人
- 重三感旧
- 男人的进化
- 踢
- 同意和解释
- 四库全书珍本
- 谈蝙蝠
- 诗和豫言
- 双十怀古
- 秋夜纪游
- 青年与老子
- 爬和撞
- 扑空
- 难得糊涂
- 偶成
- 礼
- 后记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
- 本章共 1.0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洛文
清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这一伙。财主少爷吃得油头光脸,忽而忙了几天,头上就有一粒水晶顶,有时还加上一枝蓝翎〔2〕,满口官话,说是“今天天气好”了。
到得民国,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实际上倒是开展了起来,连“学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顶戴。开宗明义第一章,自然是要有钱。只要有钱,就什幺都容易办了。譬如,要捐学者罢,那就收买一批古董,结识几个清客,并且雇几个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纹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书,名之曰“什幺集古录”或“什幺考古录”。李富孙〔3〕做过一部《金石学录》,是专载研究金石〔4〕的人们的,然而这倒成了“作俑”〔5〕,使清客们可以一续再续,并且推而广之,连收藏古董,贩卖古董的少爷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6〕的收进去了,这就叫作“金石家”。
捐做“文学家”也用不着什幺新花样。只要开一只书店,拉几个作家,雇一些帮闲,出一种小报,“今天天气好”是也须会说的,就写了出来,印了上去,交给报贩,不消一年半载,包管成功。但是,古董的花纹和文字的拓片是不能用的了,应该代以电影明星和摩登女子的照片,因为这才是新时代的美术。“爱美”的人物在中国还多得很,而“文学家”或“艺术家”也就这样的起来了。
捐官可以希望刮地皮,但捐学者文人也不会折本。印刷品固然可以卖现钱,古董将来也会有洋鬼子肯出大价的。
这又叫作“名利双收”。不过先要能“投资”,所以平常人做不到,要不然,文人学士也就不大值钱了。
而现在还值钱,所以也还会有人忙着做人名辞典,造文艺史,出作家论,编自传。我想,倘作历史的着作,是应该像将文人分为罗曼派,古典派一样,另外分出一种“捐班”派来的,历史要“真”,招些忌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八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
〔2〕水晶顶、蓝翎都是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五品官礼帽上用亮白色水晶顶。帽后又分别垂戴孔雀翎(五品以上)或鹖羽蓝翎(六品以下)。富家子弟也可以因捐官而得到这种“顶戴”。〔3〕李富孙(1764—1843)字芗沚,清代嘉兴人。着有《金石学录》、《汉魏六朝墓铭纂例》等书。
〔4〕金石这里金指铜器,石指石碑等,古代常在这些东西上面铸字或刻字以记事,故称这类历史文物为金石。〔5〕“作俑”《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来即称开头做坏事为“作俑”。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泥人。
〔6〕一榻括子上海话,统统、全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