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西施艳史演义
- ├ 第一章开宗明义
- ├ 第二章携李覆师
- ├ 第三章困守会稽
- ├ 第四章献赂请成
- ├ 第五章拒谏受降
- ├ 第六章江口送别
- ├ 第七章石室忍辱
- ├ 第八章尝粪复国
- ├ 第九章矢志报仇
- ├ 第十章造姑苏台
- ├ 第十一章苎萝访共
- ├ 第十二章溪边订约
- ├ 第十三章欢迎双美
- ├ 第十四章筑消夏湾
- ├ 第十五章贷粟练兵
- ├ 第十六章湖上采莲
- ├ 第十七章杀胥争盟
- └ 第十八章破吴投江
- 昭君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总论和亲
- ├ 第二章 深宫选妃
- ├ 第三章 拒谏点绣
- ├ 第四章 隐居课女
- ├ 第五章 闻信惊惶
- ├ 第六章 威逼应选
- ├ 第七章 馆驿献美
- ├ 第八章 忍痛长行
- ├ 第九章 旅邸思亲
- ├ 第十章 摹写艳影
- ├ 第十一章 画工索贿
- ├ 第十二章 改图倾陷
- ├ 第十三章 病榻哀吟
- ├ 第十四章 愿为胡妇
- ├ 第十五章 饯行惊美
- ├ 第十六章 诛奸出塞
- ├ 第十七章 琵琶诉怨
- └ 第十八章 青冢流芳
- 贵妃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奉诏朝天
- ├ 第二章 凤阙承恩
- ├ 第三章 两美相逢
- ├ 第四章 西阁争风
- ├ 第五章 玉鱼治疾
- ├ 第六章 癖嗜荔枝
- ├ 第七章 恃宠被黜
- ├ 第八章 剪发邀恩
- ├ 第九章 私通禄山
- ├ 第十章 洗儿赐钱
- ├ 第十一章 赏花开筵
- ├ 第十二章 曲奏清平
- ├ 第十三章 上巳修禊
- ├ 第十四 章华清避暑
- ├ 第十五章 夜半私盟
- ├ 第十六章 羯鼓催花
- ├ 第十七章 演风流阵
- ├ 第十八章 歌舞承欢
- ├ 第十九章 仓皇出奔
- └ 第二十章 马嵬赐缳
- 貂婵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忧心国事
- ├ 第二章 焚香告天
- ├ 第三章 计认干女
- ├ 第四章 当筵拜客
- ├ 第五章 惊艳赠冠
- ├ 第六章 觌面求婚
- ├ 第七章 勾引老奸
- ├ 第八章 歌舞献技
- ├ 第九章 连环巧计
- ├ 第十章 亭上密语
- ├ 第十一章 园中掷戟
- ├ 第十二章 假意自刎
- ├ 第十三章 病阻逆谋
- ├ 第十四章 庵会受杖
- ├ 第十五章 暗约佳期
- ├ 第十六章 激怒英雄
- ├ 第十七章 设谋诛奸
- └ 第十八章 遁踪禅关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第十三章 病榻哀吟
- 本章共 1.4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昭君触动思乡之念,便与婉华商议道:“愚姊既为朝廷所弃,乃宫闱中无足轻重之人,意欲备表陈情,乞天子施恩,放归乡里,贤妹以为此事可以行得么?”
婉华不待言毕,急忙摇手阻止道:“姊姊噤声。”一面又向窗外看了一看,知道并无他人,方才低声说道:“姊姊此言,幸与小妹商酌,若为他人所闻,性命休矣。”
昭君大惊,不明其故,忙亦低声道:“此事亦属细故,如何便有性命之忧呢?”
婉华答道:“宫中禁律,凡宫女有思家之念者,立付掖庭,令处死无赦。所以女子一入宫闱,除了仰沐天恩,升为妃嫔及遇着释放宁家之外,永无出头之日。姊姊试想,思乡之念一起,尚且立行处死,何况上表陈情,请求还乡,这种举动,明明是未得备位妃嫔,心生怨恨了。若为他人听见,传扬开去,尚有性命么?姊姊以后务必谨言慎行,不可直率沽祸。”
昭君听了,方知宫中禁律,如此利害,竟如鸟入樊笼一般,永无见天之日。莫说重回乡里,连思乡之念,也是不能起的。
便含着痛泪,向婉华致谢道:“幸赖贤妹指教,使愚姊得知宫中禁律,否则难免获罪矣。”
婉华笑道:“姊姊何必客气,你我同是红颜薄命,又复同在一处,理应互相关切。我既知道有关禁律,安有不言之理。但愿姊姊权时忍耐,不可过于悲伤,千万保重身体,虽然遭人倾陷,一时不能得志,将来未必不可如愿以偿。若不忍小忿,哭泣悲哀,自伤身体,后来便有出头之日,身体已经受伤,尚能与人急强斗胜,出类拔萃的,另干一番事业么?总而言之,人生在世,无论为男为女,遇着艰难困厄,必要拿定主意,不屈不挠,出力与他奋斗,把那艰难困苦战胜之后,方有安享荣华之日。天既生了姊姊,又把非常的美貌,绝世的姿容,付于姊姊,他也定有非常的事业,绝世的功劳,要姊姊代他去建立,决不是就此而止的。姊姊一遇艰难困苦,便心灰意懒,糟蹋身体,岂不辜负了天心么?这是妹子的意见,姊姊听了想必不以为非的。”
昭君闻言,不觉十分佩服道:“贤妹这番说话,使人茅塞顿开。愚姊枉读诗书,竟未想到这种道理,此后当谨从尊命,屏除悲感,静候时机。即使永远困守深宫,也是命运如此,决不敢怨天尤人了。”
从此以后,昭君果然放开襟怀,并不去愁眉苦脸的独自流泪,日日和回风、轻燕,闲谈散心,或与李婉华往来酬酢,或在自己承值的宫院里面,打扫一番,倒也清闲自在,无挂碍。
但是昭君的悲哀,乃是深入肺腑的,虽打精神,排遣愁绪,那思念父母之心,怨恨元帝之意,总不免时常抖上心来,到了清秋时节,因为感了风寒,头痛身热,不能起床,幸有回风、轻燕问寒问暖,殷勤服侍,过了数日,方才略觉平静。
这天夜里,回风、轻燕齐去安睡,昭君眠睡不隐,心事起落,十分悲伤,念及元帝听信谗言,竟将自己弃置,不得召见,未免哀怨缠绵,遂披衣起来,作一首怨思之歌,后人以其词句,凄凉悲怨,名之曰昭君怨。其歌道: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饮食,心有徊徨。我独伊河,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蛾,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理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作罢歌词,自己吟诵一遍,觉得秋风瑟瑟,穿窗而入,吹在身上,毛骨悚然,肌肤起栗。阶前的秋虫,啾啾卿唧,一片声音,如助自己悲吟一般。这样凄清萧瑟的景象,便是没有愁恨的人,当着如此境界,也要无端的惹起愁怨,何况昭君蕴蓄了满腔离思,一段幽怨,岂不要更添烦恼,愈加悲伤呢?
后事如何,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