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西施艳史演义
- ├ 第一章开宗明义
- ├ 第二章携李覆师
- ├ 第三章困守会稽
- ├ 第四章献赂请成
- ├ 第五章拒谏受降
- ├ 第六章江口送别
- ├ 第七章石室忍辱
- ├ 第八章尝粪复国
- ├ 第九章矢志报仇
- ├ 第十章造姑苏台
- ├ 第十一章苎萝访共
- ├ 第十二章溪边订约
- ├ 第十三章欢迎双美
- ├ 第十四章筑消夏湾
- ├ 第十五章贷粟练兵
- ├ 第十六章湖上采莲
- ├ 第十七章杀胥争盟
- └ 第十八章破吴投江
- 昭君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总论和亲
- ├ 第二章 深宫选妃
- ├ 第三章 拒谏点绣
- ├ 第四章 隐居课女
- ├ 第五章 闻信惊惶
- ├ 第六章 威逼应选
- ├ 第七章 馆驿献美
- ├ 第八章 忍痛长行
- ├ 第九章 旅邸思亲
- ├ 第十章 摹写艳影
- ├ 第十一章 画工索贿
- ├ 第十二章 改图倾陷
- ├ 第十三章 病榻哀吟
- ├ 第十四章 愿为胡妇
- ├ 第十五章 饯行惊美
- ├ 第十六章 诛奸出塞
- ├ 第十七章 琵琶诉怨
- └ 第十八章 青冢流芳
- 贵妃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奉诏朝天
- ├ 第二章 凤阙承恩
- ├ 第三章 两美相逢
- ├ 第四章 西阁争风
- ├ 第五章 玉鱼治疾
- ├ 第六章 癖嗜荔枝
- ├ 第七章 恃宠被黜
- ├ 第八章 剪发邀恩
- ├ 第九章 私通禄山
- ├ 第十章 洗儿赐钱
- ├ 第十一章 赏花开筵
- ├ 第十二章 曲奏清平
- ├ 第十三章 上巳修禊
- ├ 第十四 章华清避暑
- ├ 第十五章 夜半私盟
- ├ 第十六章 羯鼓催花
- ├ 第十七章 演风流阵
- ├ 第十八章 歌舞承欢
- ├ 第十九章 仓皇出奔
- └ 第二十章 马嵬赐缳
- 貂婵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忧心国事
- ├ 第二章 焚香告天
- ├ 第三章 计认干女
- ├ 第四章 当筵拜客
- ├ 第五章 惊艳赠冠
- ├ 第六章 觌面求婚
- ├ 第七章 勾引老奸
- ├ 第八章 歌舞献技
- ├ 第九章 连环巧计
- ├ 第十章 亭上密语
- ├ 第十一章 园中掷戟
- ├ 第十二章 假意自刎
- ├ 第十三章 病阻逆谋
- ├ 第十四章 庵会受杖
- ├ 第十五章 暗约佳期
- ├ 第十六章 激怒英雄
- ├ 第十七章 设谋诛奸
- └ 第十八章 遁踪禅关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第七章石室忍辱
- 本章共 1.3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伯嚭押送勾践,来到吴下,引见吴王。勾践肉袒伏于阶下,夫人随在身后,范蠡将宝物女子开单呈献。越王勾践再拜叩首道:“东海役臣勾践,自不量力,得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使执箕帚,承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感戴。
勾践谨叩首顿首。”
夫差道:“寡人若念先君之仇,尔今日必无生理。”勾践重又叩首道:“臣实当死,惟大王怜之。”
其时相国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进前言道:“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性极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求免刑诛,一旦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归海,不可复制矣。”
夫差道:“孤闻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孤非爱越而不诛,恐见咎于天,致获罪谴。”
伯嚭道:“相国只知一时之计,不明安国之道。大王所言,诚仁者之语也。”
夫差不纳子胥之谏,受越贡献。使王孙雄于阖闾墓旁,筑一石室,将勾践夫妇贬入其中。去其衣冠,蓬首垢面,执养马之役。幸赖伯嚭,私馈食物,得免饥饿。
每逢吴王出游,勾践手执马鞭,步行车前,吴人皆指点道:“此是越王,如今执奴婢之役于我国矣。”勾践惟低首忍辱,不敢多言。后人有诗咏勾践忍辱之事道: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志气尽销磨。
魂离故苑归应少,恨满长江泪转多。
勾践在石室二年,范蠡朝夕侍侧,寸步不离。忽一日,夫差召勾践入见,勾践跪伏于前,范蠡立于其后。
夫差对范蠡说道:“寡人闻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今勾践无道,国已将亡,汝君臣并为奴仆,羁囚一室,岂不可丑?寡人欲赦汝之罪,汝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去忧患而就富贵,汝意何如?”
其时勾践俯伏流涕,惟恐范蠡归顺吴国。只见范蠡稽首言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为善,致得罪于大王,幸大王不即加诛,得君臣相保,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愿已足,不敢仰望富贵。”
夫差道:“子既不移其志,可仍归石室。”范蠡道:“谨如君命。”夫差起入宫中,勾践与范蠡回至石室。
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锉养马,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阙之襦,汲水、除粪、洒扫;范蠡拾薪炊爨,面目枯槁。夫差时命人窥之,见其君臣力作,绝无几微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愁叹之声,以为勾践君臣无志思乡,早已置之度外。
一日,夫差登姑苏台,望见越王与夫人,端坐马粪之旁,范蠡操箠立于左侧,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
夫差回顾太宰伯嚭道:“越王不过小国之君,范蠡不过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心甚敬之。”
伯嚭答道:“不惟可敬,亦可怜也。”夫差道:“诚如太宰之言,寡人目不忍见,倘越王果能悔过自新,可以赦他之罪么?”
伯嚭道:“臣闻德无不覆,大王以仁圣之心,哀孤穷之士,加思于越,越岂无厚报?愿大王决意行之。”
夫差道:“可命太史择吉日,赦勾践归国。”伯嚭密命家人于五鼓时,将喜信报知勾践。
勾践大喜,告于范蠡。范蠡道:“请为王占之。今日戊寅,以卯时闻信;戊为囚日,而卯复克戊,其爻曰:‘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祥反为殃。’虽有信,不足喜也。”勾践闻言,变喜为忧。
却说相国伍子胥,闻吴王将赦勾践归国,急急入见道:“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返,转祸成福,故桀为汤所致,商为周所灭。今大王囚越君而不诛,臣恐夏殷之患至矣。”
夫差听了子胥之言,复萌杀勾践之意,使人往召勾践。
未知勾践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